食材管理装置及制冷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054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材管理装置及制冷设备,其中,所述食材管理装置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盒体、设置于盒体内的主板、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的若干食材管理夹、与所述食材管理夹通讯连接的识别装置,所述食材管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盒体内的加热元件、所述主板分别与所述识别装置及加热元件通讯连接。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升温效率,加快食材管理装置的识别速度。加快食材管理装置的识别速度。加快食材管理装置的识别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材管理装置及制冷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食材管理装置、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食材管理的食材管理装置、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冰箱作为家庭食品储存的主要载体,是保障食品营养健康的必要装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转型是冰箱必然的发展方向。现有技术中如CN202122709117.5和CN202122709044.X所公开的冰箱,该冰箱具有食材管理装置,具体包括管夹盒和管夹,使用的场景之一为:用户从位于冷藏室的管夹盒中拿出管夹,将管夹夹到食物袋上,然后放入到冷冻仓室中,冰箱记录拿出管夹的时间、管夹的种类,并在屏幕上显示相关信息。等到需要食用的时候,将食品取出,同时将管夹放回管夹盒中,冰箱识别到管夹放回,意味着食材被取出,此时冰箱会提醒该食材可以制作什么美食。
[0003]然而,有些制冷设备的冷冻温度普遍都在

40度,在此温度环境下使用管夹时,在管夹放回管夹盒进行识别时就会出现识别慢或不识别的情况,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等待直至管夹温度回升后才能重新识别。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食材管理装置及制冷设备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识别的食材管理装置及制冷设备。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食材管理装置,其中,所述食材管理装置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盒体、设置于盒体内的主板、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的若干食材管理夹、与所述食材管理夹通讯连接的识别装置,所述食材管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盒体内的加热元件、所述主板分别与所述识别装置及加热元件通讯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空间包括沿盒体纵长方向设置的多个收容槽,所述食材管理装置包括多个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的食材管理夹。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个收容槽一一对应的多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盒体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包括内盒体及套设于内盒体外的外盒体,所述容置空间设置于所述内盒体上,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内盒体和外盒体之间。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内盒体的一侧,所述识别装置设置于内盒体另一侧以和加热元件相对设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食材管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加热元件和内盒体之间的导热元件。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食材管理夹具有电子标签,所述识别装置为射频天线。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食材管理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盒体外表面的电
磁屏蔽结构。
[001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具有冷藏室的箱体、打开和闭合箱体的门体,其中,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食材管理装置,所述食材管理装置设置在冷藏室的门体上,所述制冷设备还具有主控板和显示屏,所述主控板分别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主板通讯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食材管理装置通过所述连接部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门体的内侧壁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提高升温效率,加快食材管理装置的识别速度。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8]图1是本技术食材管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加热元件设置于内盒体一侧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4是图2中加热元件设置于内盒体另一侧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3]请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食材管理装置的实施例,所述食材管理装置,包括具有容置空间11的盒体10、设置于盒体10内的主板111、设置于容置空间11内的若干食材管理夹20、与所述食材管理夹20通讯连接的识别装置30,所述食材管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盒体10内和/或食材管理夹20内的加热元件40、所述主板111分别与所述识别装置30及加热元件40通讯连接。
[002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0具有一主体部12、沿盒体10纵长方向延伸的侧壁13,所述主体部12和所述侧壁13共同围成所述凹腔。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0包括由所述主体部12和侧壁13共同形成的外盒体、设置于所述凹腔内的内盒体14,所述容置空间11设置于所述内盒体14上,并且,所述加热元件40设置内盒体14和外盒体之间。
[0025]从而不仅可以实现加热元件40的隐藏式设计,也方便在外盒体和内盒体14之间设置与加热元件40电性连接的线束,同时还以避免加热元件40直接与食材管理夹20接触而导致的加热受损。图3展示了加热元件40设置于内盒体14的一侧,即内盒体14和主体部12之间,图4展示了加热元件40设置于内盒体14的另一侧,即内盒体14和侧壁13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内盒体14的两侧均设置加热元件40。
[0026]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凹腔也可以为收容食材管理夹20的容置空间11,无需设置内盒体14,则加热元件40直接设置于容置空间11的内壁。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2包括固定座16、与所述固定座16活动连接的活动座17,一般所述固定座16用于固定设置于某一结构上,然后食材管理装置通过活动座17安装
于固定座16上,从而更加方便安装和拆卸。
[0028]具体的,所述固定座16的两侧分别具有转槽161和滑动槽162,并且所述滑动槽162以所述转槽161为圆点设置,所述活动座17具有分别与所述转轴171相配合的转轴171、与所述滑动槽162相配合的滑动轴172。因此,食材管理装置可以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向外旋转,从而方便取放食材管理夹20。
[0029]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座16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连接在其他装置上的连接部163。连接部163可以是设置在盒体10长度方向上两侧的凸起。固定座16所固定连接的装置上可以设置有与该凸起配合设置的装配槽。固定座16上的凸起可以插入装配槽内,从而将食材管理装置可拆卸连接在其他装置上。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固定牢靠,成本低廉。
[0030]为加强热传导,防止热量损失,所述食材管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加热元件40和内盒体14之间的导热元件(未图示),所述导热元件可以为导热硅脂或热管。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盒体14包括沿盒体10纵长方向设置的多个收容槽15,多个所述收容槽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材管理装置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盒体、设置于盒体内的主板、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的若干食材管理夹、与所述食材管理夹通讯连接的识别装置,所述食材管理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盒体内的加热元件、所述主板分别与所述识别装置及加热元件通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包括沿盒体纵长方向设置的多个收容槽,所述食材管理装置包括多个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的食材管理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分别与所述多个收容槽一一对应的多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盒体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内盒体及套设于内盒体外的外盒体,所述容置空间设置于所述内盒体上,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内盒体和外盒体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材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震赵伟敏孔令磊王卫庆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