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54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碳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包括碳刷板、碳刷套和碳刷,碳刷在每个碳刷套中均滑移连接有一个,碳刷套内设有第一弹性件,碳刷板上表面的周边设有若干个正极导电过桥,其中一个正极导电过桥上接通有输入导线,碳刷套内设有正极导电组件;碳刷板下表面的周边设有若干个负极导电过桥,其中一个负极导电过桥上接通有输出导线,碳刷上接通有负极导线,负极导线接通于负极导电过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正极导电过桥和负极导电过桥的配合,仅需要一根输入导线与外部电源接通和一根输出导线接地,减少了碳刷与外部电源接通时的导线数量,以此提高了电机的连接稳定性。电机的连接稳定性。电机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碳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碳刷是用于换向器或滑环上,作为导入和导出电流的滑动接触体,碳刷广泛应用于电机,是电机非常重要的部件。碳刷通常成对设置,其中一个为负极碳刷,另一个为正极碳刷,在工作时,外部电源与正极碳刷接通,经过正极碳刷导入电流,电流经过换向器后,由负极碳刷导出。
[0003]现有技术中,电机的正极碳刷和外部电源接通时,通常需要在每个正极碳刷上分别接通导线,然后将导线伸出电机外,最后在电机外将导线依次连接后再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以此实现电流的输送。
[0004]上述连接方式虽然实现了碳刷与外部电源的连接,但是需要多根导线,连接方式复杂,且接线点较多,容易出现短路,导致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将碳刷与外部电源接通时,为了减少导线的数量,以提高电机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包括碳刷板、碳刷套和碳刷,所述碳刷套成对连接在所述碳刷板上,在每个所述碳刷套中均滑移连接有一个碳刷,所述碳刷套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碳刷顶出所述碳刷套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碳刷板上表面的周边设有若干个正极导电过桥,各个所述正极导电过桥依次接通,其中一个正极导电过桥上接通有输入导线,所述碳刷套内设有正极导电组件,所述正极导电组件的一端接通于所述碳刷,另一端接触于所述正极导电过桥;所述碳刷板下表面的周边设有若干个负极导电过桥,各个所述负极导电过桥依次接通,其中一个负极导电过桥上接通有输出导线,所述碳刷上接通有负极导线,所述负极导线接通于所述负极导电过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过程中,输入导线与外界电源接通,电流进入正极导电过桥,由于各个正极导电过桥之间处于接通状态,因此各个正极导电过桥均通电。此时,正极导电组件抵触于正极导电过桥,电流通过正极导电组件后,经过碳刷导入换向器内。在换向器旋转的过程中,电流依次经过碳刷、负极导电过桥和输出导线后被导出,以此实现了电流的输送。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正极导电过桥和负极导电过桥的配合,仅需要一根输入导线与外部电源接通和一根输出导线接地,减少了碳刷与外部电源接通时的导线数量,以此提高了电机的连接稳定性。
[0009]优选的,所述碳刷套包括架体和外盖,所述架体固定连接于碳刷板,所述外盖套设在所述架体上,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碳刷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碳刷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可拆卸的外盖便于工作人员拆卸,以此提高了维修的便捷性。
[0011]优选的,所述正极导电组件包括导电铜片和导电接触头,所述导电铜片和所述碳刷之间接通有第一导线,所述导电接触头和所述导电铜片之间接通有第二导线,所述导电接触头背离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抵触于所述正极导电过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接触头始终抵触于正极导电过桥,电流进入正极导电过桥后,依次经过导电接触头、第二导线、导电铜片和第一导线,最终进入碳刷。
[0013]优选的,所述架体内固定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开有限制槽,导电铜片卡紧在所述限制槽中。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槽能够卡紧导电铜片,以此使得导电铜片能够更稳定地设置于架体内。
[0015]优选的,所述隔离板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开有与所述限制槽相通的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第一导线穿过所述第一让位槽,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二让位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能够对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进行收容,以此使得架体内的导线分布更加合理。
[0017]优选的,所述隔离板和导电接触头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促使导电接触头具有朝向正极导电过桥移动的趋势,以此使得导电接触头始终抵触于正极导电过桥。
[0019]优选的,所述外盖靠近正极导电过桥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导电接触头上开有与限位块滑移配合的限位槽。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和限位块的配合一方面具有导向作用,提高了导电接触头在滑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限位槽限制了导电接触头的最大滑移距离,从而降低导电接触头从架体内掉出的可能性。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2]1.正极导电过桥和负极导电过桥互相配合,仅需要一根输入导线与外部电源接通和一根输出导线接地,减少了碳刷与外部电源接通时的导线数量,以此提高了电机的连接稳定性。
[0023]2.导电接触头始终抵触于正极导电过桥,电流进入正极导电过桥后,依次经过导电接触头、第二导线、导电铜片和第一导线,最终进入碳刷。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用于体现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的俯视图。
[0025]图2是用于体现滑移有正极碳刷的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用于体现滑移有正极碳刷的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用于体现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的仰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碳刷板;11、让位孔;
[0030]2、碳刷套;21、架体;22、外盖;221、限位块;23、隔离板;231、限制槽;232、第一让位槽;233、第二让位槽;
[0031]3、碳刷;31、正极碳刷;32、负极碳刷;
[0032]4、第一弹性件;
[0033]5、正极导电过桥;51、输入导线;
[0034]6、正极导电组件;61、导电铜片;62、导电接触头;621、限位槽;63、第一导线;64、第二导线;
[0035]7、第二弹性件;
[0036]8、负极导电过桥;81、输出导线;
[0037]9、负极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在将碳刷与外部电源接通时,为了减少导线的数量,以提高电机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
[0040]参照图1,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包括碳刷板1、碳刷套2和碳刷3。
[0041]参照图1,碳刷板1为圆形板,碳刷套2成对连接在碳刷板1上,各个碳刷套2呈周向分布,本实施例中,碳刷套2设置有两对,在碳刷板1同一直径线上的两个碳刷套2为一对。碳刷3在每个碳刷套2中均滑移连接有一个,在每对碳刷套2中,其中一个碳刷套2内滑移的碳刷3为正极碳刷31,另一个碳刷套2内滑移的碳刷3为负极碳刷32。
[0042]参照图2和图3,碳刷套2包括架体21和外盖22,架体21为长方体盒体,其两端和顶面均为敞口结构,架体21固定连接于碳刷板1,碳刷3滑移在架体21内。外盖22为长方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包括碳刷板(1)、碳刷套(2)和碳刷(3),所述碳刷套(2)成对连接在所述碳刷板(1)上,在每个所述碳刷套(2)中均滑移连接有一个碳刷(3),所述碳刷套(2)内设有用于将所述碳刷(3)顶出所述碳刷套(2)的第一弹性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板(1)上表面的周边设有若干个正极导电过桥(5),各个所述正极导电过桥(5)依次接通,其中一个正极导电过桥(5)上接通有输入导线(51),所述碳刷套(2)内设有正极导电组件(6),所述正极导电组件(6)的一端接通于所述碳刷(3),另一端接触于所述正极导电过桥(5);所述碳刷板(1)下表面的周边设有若干个负极导电过桥(8),各个所述负极导电过桥(8)依次接通,其中一个负极导电过桥(8)上接通有输出导线(81),所述碳刷(3)上接通有负极导线(9),所述负极导线(9)接通于所述负极导电过桥(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套(2)包括架体(21)和外盖(22),所述架体(21)固定连接于碳刷板(1),所述外盖(22)套设在所述架体(21)上,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碳刷板(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导电过桥的碳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小平吴中华严波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康信碳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