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包括Rv3875蛋白抗原、nRv1196蛋白抗原、Rv3874蛋白抗原和nRv0934蛋白抗原。通过对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与BCG相比,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具有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向Th1型转化的趋势,可以提高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抗原吞噬功能,增强其杀菌作用;免疫之后刺激产生保护性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种类更丰富,诱导的免疫应答更全面。体外分枝杆菌抑制实验表明: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抑制分枝杆菌生长的能力,抑菌效果不低于BCG。果不低于BCG。果不低于BC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多抗原融合蛋白及编码基因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多抗原融合蛋白及编码基因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是导致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接种疫苗能够有效的控制结核病的传播、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卡介苗(BCG)是目前唯一被批准使用的抗结核病疫苗,可以降低Mtb在婴儿和儿童中的传播风险,但它在成人中应用的保护效果不稳定,且不建议在免疫缺陷人群中使用。
[0003]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是一个复杂的病原体,传统的采用单一抗原成分构建的疫苗很难达到最优的保护效果,因此将多个免疫优势抗原组合、构建多组分疫苗,通过诱导机体产生高效且特异的免疫应答、实现对更广人群覆盖,是研制有效的结核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关键环节。目前,处于临床期的疫苗根据研究策略分类,包括亚单位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灭活全菌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常用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由于人体内可能存在中和腺病毒的抗体,从而导致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灭活全菌疫苗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清晰、且需要较大的免疫剂量才能使其中有效的抗原发挥免疫作用;而减毒活疫苗存在疫苗交叉复活等安全性问题不适用于儿童和免疫低下的人群。亚单位疫苗具有成分明确、安全性高,适用人群较为广泛等优点。其不仅可作为初次免疫疫苗应用于免疫缺陷人群,也可作为加强免疫疫苗应用于BCG初免的人群。因此,亚单位疫苗已成为结核病疫苗研发的一种优选策略。抗原的选择是构建有效疫苗的决定性因素。进入临床研究的亚单位疫苗所选择的抗原大都是分泌型抗原,如Rv3875和Rv3874基因编码的ESAT
‑
6和CFP
‑
10应用较为广泛,在小鼠、豚鼠、牛和人等多个动物模型中已被证明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反应。目前,正在进入临床期的五种蛋白结核亚单位疫苗分别为AEC/BC02(Ag85B、ESAT
‑
6、CFP
‑
10),H56:IC31(Ag85B、ESAT
‑
6和v2660c),ID93+GLA
‑
SE(Rv1813、Rv2608、Rv3619和Rv3620),M72/AS01E[32A和39A(1196)],GamTBvac(Ag85A和ESAT6
‑
CFP10)。这些亚单位蛋白疫苗均采用完整的抗原作为疫苗的成分,但实际上发挥免疫作用的是蛋白表面的有限抗原表位,其他冗余片段不能增强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强度。
[0004]虽然已进入临床期的亚单位蛋白疫苗均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已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同的蛋白疫苗诱导免疫保护反应所产生的细胞因子表达谱差异悬殊。不能诱导较为全面的细胞反应,是目前亚单位疫苗尚不能替代BCG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通过对接种临床期亚单位疫苗H1:IC31、H56:IC31、M72/AS01E、ID93+GLA
‑
SE的人群进行细胞因子的检测,发现均未产生IL
‑
17,表示均未能成功诱导Th17型免疫保护应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更全面;可以提高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抗原吞噬功能,增强其杀菌作用。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包括Rv3875蛋白抗原、nRv1196蛋白抗原、Rv3874蛋白抗原和nRv0934蛋白抗原;所述Rv3875蛋白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7;所述nRv1196蛋白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8;所述Rv3874蛋白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9;所述nRv0934蛋白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0。
[0007]优选的,所述Rv3875蛋白抗原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包括SEQ ID NO.3;所述nRv1196蛋白抗原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包括SEQ ID NO.4;所述Rv3874蛋白抗原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包括SEQ ID NO.5;所述nRv0934蛋白抗原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包括SEQ ID NO.6。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包括所述的Rv3875蛋白抗原、nRv1196蛋白抗原、Rv3874蛋白抗原和nRv0934蛋白抗原。
[0009]优选的,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2。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所述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表达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的生物材料,所述生物材料包括表达载体、工程菌,所述生物材料包括所述编码基因。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或者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或者所述编码基因,或者所述生物材料在制备结核分枝杆菌疫苗中的应用。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核分枝杆菌疫苗,所述结核分枝杆菌疫苗的有效成分包括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或者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或者所述编码基因,或者所述表达载体表达得到的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或者所述工程菌制备得到的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
[0014]优选的,所述结核分枝杆菌疫苗的有效成分还包括明矾佐剂。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或者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或者所述编码基因,或者所述表达载体,或者所述工程菌在制备结核分枝杆菌检测试剂或者治疗结核分枝杆菌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包括Rv3875(ESAT
‑
6)、nRv1196(nPPE18)、Rv3874(CFP
‑
10)和nRv0934(nPstS1)。通过对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发现,与BCG相比,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具有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向Th1型转化的趋势,可以提高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抗原吞噬功能,增强其杀菌作用;免疫之后刺激产生保护性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种类更丰富,诱导的免疫应答更全面。体外分枝杆菌抑制实验表明: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抑制分枝杆菌生长的能力,抑菌效果不低于BCG。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EPCP009f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包括Rv3875蛋白抗原、nRv1196蛋白抗原、Rv3874蛋白抗原和nRv0934蛋白抗原;所述Rv3875蛋白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7;所述nRv1196蛋白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8;所述Rv3874蛋白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NO.9;所述nRv0934蛋白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v3875蛋白抗原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包括SEQ ID NO.3;所述nRv1196蛋白抗原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包括SEQ ID NO.4;所述Rv3874蛋白抗原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包括SEQ ID NO.5;所述nRv0934蛋白抗原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包括SEQ ID NO.6。3.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Rv3875蛋白抗原、nRv1196蛋白抗原、Rv3874蛋白抗原和nRv0934蛋白抗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多抗原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包括SE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康林,陈宣洪,刘海灿,范雪亭,王瑞欢,李马超,
申请(专利权)人:罗益无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