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60398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及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生产方法通过在底板上开设通孔并对通孔两侧的薄膜自热封的形式连接底板与薄膜,有效加强薄膜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生产方法通过更改生产步骤使得薄膜复合包装内衬的成型、折叠及包装固定产品均能够通过一条生产线完成,有效降低生产设备的占地面积,节省整体流程和生产耗时,同时能够避免占用大量仓储空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薄膜复合包装内衬由薄膜加纸板复合而成,因产品兼容性好、储运成本低、轻量环保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复合包装生产方式中,一般需要两条生产线,其中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薄膜复合包装内衬,另一条生产线用于通过该内衬包装产品。但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流程繁琐,而且两条生产线之间需要仓储生产好的薄膜复合包装内衬,包装成本及仓储成本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及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翼板、承载板及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翼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S2、将产品置于所述承载板上;S3、将所述第一翼板及所述第二翼板分别向所述承载板的正面折叠,以使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分别侧立于所述承载板两侧;S4、提供薄膜卷辊,将所述薄膜卷辊上的薄膜的出膜一端牵拉至所述第一翼板处,使所述薄膜位于所述第一翼板相互背离的两侧并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加热按压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的薄膜,所述薄膜在所述第一通孔处自热封,以使所述薄膜连接于所述第一翼板;S5、继续牵拉所述薄膜卷辊上的所述薄膜至所述第二翼板处,使所述薄膜位于所述第二翼板相互背离的两侧并覆盖所述第二通孔,加热按压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处的薄膜,所述薄膜在所述第二通孔处自热封,以使所述薄膜连接于所述第二翼板;S6、将所述薄膜从所述薄膜卷辊上切断;S7、将所述第一翼板及所述第二翼板向所述底板的背面折叠,以使所述薄膜拉伸并将所述产品压紧在所述承载板上。
[0005]如此设置,薄膜复合包装内衬的成型、折叠及包装固定产品均能够通过一条生产线完成,有效降低生产线的占地面积,节省整体流程和生产耗时;此外,由于在薄膜与底板连接过程中,产品就能够提前放置在底板上,因此还能够大幅节省仓储成本;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生产方法能够通过薄膜自热封的方式,使薄膜两侧能够与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分别形成交叉相扣的连接结构,有效增加薄膜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减小底板翻折包装产品时,薄膜张紧产生的拉伸力造成薄膜与底板之间连接脱开的风险。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1包括:S11、提供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翼板、承载板及第二翼板,所述第一
翼板上开设有与薄膜门幅等宽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翼板上开设有与薄膜门幅等宽的第二通孔。
[0007]如此设置,能够最大化薄膜自热封的面积,增加薄膜自热封后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11包括:S111、提供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翼板、承载板、第二翼板及四个加固板,所述第一翼板、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二翼板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翼板的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加固板,所述第二翼板的另外两侧也分别连接有一个加固板,所述第一翼板、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二翼板的宽度均与所述薄膜门幅等宽,所述第一翼板上开设有与薄膜门幅等宽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翼板上开设有与薄膜门幅等宽的第二通孔;所述S7后还包括:S8、将所述加固板向所述承载板的正面折叠,以使所述加固板支撑在所述承载板的两侧。
[0009]如此设置,能够通过加固板支撑在承载板的两侧,增加薄膜与底板折叠后的防护性能,降低包装后产品受损的风险,提高包装安全性可靠性。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111包括:S1111、提供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翼板、承载板、第二翼板、两个支撑板及四个加固板,所述第一翼板、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二翼依次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另外两侧,每个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链接有一个加固板,且所述加固板与所述第一翼板或所述第二翼板连接;所述第一翼板、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二翼板的宽度均与所述薄膜门幅等宽,所述第一翼板上开设有与薄膜门幅等宽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翼板上开设有与薄膜门幅等宽的第二通孔;所述S8还包括:S81、将所述支撑板及所述加固板一同向所述承载板的正面折叠,以使所述支撑板及所述加固板支撑在所述承载板的两侧。
[0011]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底板与薄膜折叠后的防护能力,提高承载板两侧的支撑强度,进一步降低包装后产品在运输或者挪运过程中出现损坏的风险。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1包括:S12、提供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翼板、承载板及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翼板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通孔。
[0013]如此设置,长条形的第一通孔和长条形的第二通孔便于加工成型,且便于进行对薄膜加热自热封。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12包括:S121、提供底板,所述底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翼板、承载板及第二翼板,所述第一翼板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角处均采用圆弧倒角连接,所述第二翼板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角处均采用圆弧倒角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称设置。
[0015]如此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角处均采用圆弧倒角连接,能够避免在薄膜自热封时,底板割破薄膜,保证薄膜的完整性。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4与所述S5之间还包括步骤:P1、利用吹风将所述薄膜吹至产品表面、所述产品与所述第一翼板之间以及所述产品与所述第二翼板之间。
[0017]如此设置,能够将无序的薄膜吹压至产品表面以及产品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板之间,便于对薄膜的另一侧进行自热封,且由于对薄膜另一侧自热封时,薄膜中部被吹风机吹压至产品表面,因此薄膜用于包装产品的长度能够得到控制,保证底板折叠后能够有效牢靠地包装产品。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1与所述S2之间还包括步骤:P2、在所述第一通孔相对远离所述承载板一侧的所述第一翼板上以及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远离所述承载板一侧的所述第二翼板上涂胶;所述S4包括:S41、提供薄膜卷辊,将所述薄膜卷辊上的薄膜的出膜一端牵拉至所述第一翼板处,使所述薄膜位于所述第一翼板相互背离的两侧并覆盖所述第一通孔,加热按压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的薄膜以及所述第一翼板的涂胶处,所述薄膜在所述第一通孔处自热封,以使所述薄膜连接于所述第一翼板,且所述薄膜粘接于所述第一翼板;所述S5包括:S51、继续牵拉所述薄膜卷辊上的所述薄膜至所述第二翼板处,使所述薄膜位于所述第二翼板相互背离的两侧并覆盖所述第二通孔,加热按压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处的薄膜以及所述第二翼板的涂胶处,所述薄膜在所述第二通孔处自热封,以使所述薄膜连接于所述第二翼板,且所述薄膜粘接于所述第一翼板。
[0019]如此设置,能够在薄膜自热封的基础上,通过在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上涂胶进一步增加薄膜两侧与第一翼板及第二翼板的连接强度,进一步降低产品包装过程中,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底板(200),所述底板(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翼板(210)、承载板(220)及第二翼板(230),所述第一翼板(2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01),所述第二翼板(23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301);S2、将产品(400)置于所述承载板(220)上;S3、将所述第一翼板(210)及所述第二翼板(230)分别向所述承载板(220)的正面折叠,以使所述第一翼板(210)与所述第二翼板(230)分别侧立于所述承载板(220)两侧;S4、提供薄膜卷辊(11),将所述薄膜卷辊(11)上的薄膜(300)的出膜一端牵拉至所述第一翼板(210)处,使所述薄膜(300)位于所述第一翼板(210)相互背离的两侧并覆盖所述第一通孔(2101),加热按压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01)处的薄膜(300),所述薄膜(300)在所述第一通孔(2101)处自热封,以使所述薄膜(300)连接于所述第一翼板(210);S5、继续牵拉所述薄膜卷辊(11)上的所述薄膜(300)至所述第二翼板(230)处,使所述薄膜(300)位于所述第二翼板(230)相互背离的两侧并覆盖所述第二通孔(2301),加热按压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301)处的薄膜(300),所述薄膜(300)在所述第二通孔(2301)处自热封,以使所述薄膜(300)连接于所述第二翼板(230);S6、将所述薄膜(300)从所述薄膜卷辊(11)上切断;S7、将所述第一翼板(210)及所述第二翼板(230)向所述底板(200)的背面折叠,以使所述薄膜(300)拉伸并将所述产品(400)压紧在所述承载板(2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S11、提供底板(200),所述底板(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翼板(210)、承载板(220)及第二翼板(230),所述第一翼板(210)上开设有与薄膜(300)门幅等宽的第一通孔(2101),所述第二翼板(230)上开设有与薄膜(300)门幅等宽的第二通孔(23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包括:S111、提供底板(200),所述底板(200)包括第一翼板(210)、承载板(220)、第二翼板(230)及四个加固板(240),所述第一翼板(210)、所述承载板(220)、所述第二翼板(230)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翼板(210)的另外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加固板(240),所述第二翼板(230)的另外两侧也分别连接有一个加固板(240),所述第一翼板(210)、所述承载板(220)、所述第二翼板(230)的宽度均与所述薄膜(300)门幅等宽,所述第一翼板(210)上开设有与薄膜(300)门幅等宽的第一通孔(2101),所述第二翼板(230)上开设有与薄膜(300)门幅等宽的第二通孔(2301);所述S7后还包括:S8、将所述加固板(240)向所述承载板(220)的正面折叠,以使所述加固板(240)支撑在所述承载板(220)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1包括:S1111、提供底板(200),所述底板(200)包括第一翼板(210)、承载板(220)、第二翼板(230)、两个支撑板(250)及四个加固板(240),所述第一翼板(210)、所述承载板(220)、所述
第二翼依次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250)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板(220)的另外两侧,每个所述支撑板(250)的两端分别链接有一个加固板(240),且所述加固板(240)与所述第一翼板(210)或所述第二翼板(230)连接;所述第一翼板(210)、所述承载板(220)、所述第二翼板(230)的宽度均与所述薄膜(300)门幅等宽,所述第一翼板(210)上开设有与薄膜(300)门幅等宽的第一通孔(2101),所述第二翼板(230)上开设有与薄膜(300)门幅等宽的第二通孔(2301);所述S8还包括:S81、将所述支撑板(250)及所述加固板(240)一同向所述承载板(220)的正面折叠,以使所述支撑板(250)及所述加固板(240)支撑在所述承载板(220)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S12、提供底板(200),所述底板(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翼板(210)、承载板(220)及第二翼板(230),所述第一翼板(210)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一通孔(2101),所述第二翼板(230)上开设有长条形的第二通孔(230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热封的薄膜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包括:S121、提供底板(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凯俊周东呈赵宇宁傅秋佳沈纪渭梁奕昆邓志吉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