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冷却的铸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35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冷却的铸件模具,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框,所述冷却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环,所述分隔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底模,所述底模的内部卡接有顶模,所述下模座的内部安装有下液压缸,所述下液压缸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冷却框的内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下模座对冷却框进行支撑,先启动下液压缸推动底模上升并带动启动升降件配合拉动顶模上,使得底模与水完全分离,避免冷却水道内部残留冷却水,避免影响浇筑,然后对底模和顶模之间浇铸,然后待内部铸件成型后,同时启动升降件和下液压缸带动底模和顶模同步下降,从而实现了对外部模具和内部铸件实现全面高速的冷却,效率更高的优点。效率更高的优点。效率更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冷却的铸件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铸件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速冷却的铸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铸造模具主体上设有冷却机构,包括风冷和水冷,一般是将冷却水导入模具内部预留的冷却通道内部,并循环起来,以实现快速冷却,但是现有的铸件模具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3]现有技术中的模具水冷结构,冷却循环时,只能通过冷却水道9对模具进行冷却,并且而模具本身的温度同样高,冷却速度受到影响,冷却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冷却的铸件模具。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快速冷却的铸件模具,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框,所述冷却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环,所述分隔环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底模,所述底模的内部卡接有顶模,所述下模座的内部安装有下液压缸,所述下液压缸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冷却框的内部,所述下液压缸的顶部与底模固定连接,所述底模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接槽,所述底模的内部开设有贴合模腔线条的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与对接槽相连通,所述冷却框上安装有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与两个对接槽相配合,所述冷却框的顶部安装有升降件。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升降件包括上液压缸和上架,所述上架的底部与冷却框固定连接,所述上液压缸安装至上架上,所述上液压缸的底端与顶模固定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冷却水道的顶部出口位于分隔环的顶部。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增压组件包括两个回流管、集水盒、微型泵、输出管和两个喷头,两个所述回流管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冷却框的内部并位于分隔环的顶部,两个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均延伸至集水盒的上方,所述集水盒的外侧与冷却框固定连接,所述微型泵安装至集水盒的底部,所述微型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集水盒内部连通,所述微型泵的输出端与输出管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冷却框的内部并紧贴其底部,两个所述喷头均安装至输出管上。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喷头分别与两个对接槽相对,两个所述喷头分别对准两个冷却水道的底部口处。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冷却框与下液压缸的连接处安装有油封。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本方案通过增压组件配合冷却水道,以及升降件和下液压缸使用,从而实现了对
外部模具和内部铸件实现全面高速的冷却,效率更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技术的正视剖面打开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说明:
[0019]1、下模座;2、冷却框;3、油封;4、分隔环;5、底模;6、顶模;7、下液压缸;8、对接槽;9、冷却水道;10、增压组件;101、回流管;102、集水盒;103、微型泵;104、输出管;105、喷头;11、升降件;111、上液压缸;112、上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中,一种快速冷却的铸件模具,包括下模座1,下模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框2,冷却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环4,分隔环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底模5,底模5的内部卡接有顶模6,下模座1的内部安装有下液压缸7,下液压缸7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冷却框2的内部,下液压缸7的顶部与底模5固定连接,底模5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接槽8,底模5的内部开设有贴合模腔线条的冷却水道9,冷却水道9与对接槽8相连通,冷却框2上安装有增压组件10,增压组件10与两个对接槽8相配合,冷却框2的顶部安装有升降件11。
[0022]本技术中,通过下模座1对冷却框2进行支撑,先启动下液压缸7推动底模5上升并带动启动升降件11配合拉动顶模6上,使得底模5与水完全分离,避免冷却水道9内部残留冷却水,避免影响浇筑,然后对底模5和顶模6之间浇铸,然后待内部铸件成型后,同时启动升降件11和下液压缸7带动底模5和顶模6同步下降,使得底模5没入冷却水内部,对整个底模5外侧进行全面冷却,并且同时启动增压组件10将冷却水增压向上喷入对接槽8内部的冷却水道9的内部,并通过冷却水道9的内部流出,再经过分隔环4将水流导出重新流入增压组件10实现循环冷却,从而实现了对外部模具和内部铸件实现全面高速的冷却,效率更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循环时,只能通过冷却水道9对模具进行冷却,并且而模具本身的温度同样高,冷却速度受到影响,冷却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
[0023]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升降件11包括上液压缸111和上架112,上架112的底部与冷却框2固定连接,上液压缸111安装至上架112上,上液压缸111的底端与顶模6固定连接。
[0024]本技术中,通过启动上架112上的上液压缸111带动顶模6垂直运行,实现顶模6与底模5实现结合分离,并配合下液压缸7以带动整个模具垂直运行,实现入水冷却,和与水分离。
[0025]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冷却水道9的顶部出口位于分隔环4的顶部。
[0026]本技术中,通过冷却水道9的顶部出口位于分隔环4的顶部,使得底模5的底部没入冷却水后,冷却水道9的出口部始终位于分隔环4的上方,保持水流能被顺利导出,实现
循环。
[0027]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增压组件10包括两个回流管101、集水盒102、微型泵103、输出管104和两个喷头105,两个回流管101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冷却框2的内部并位于分隔环4的顶部,两个回流管101的另一端均延伸至集水盒102的上方,集水盒102的外侧与冷却框2固定连接,微型泵103安装至集水盒102的底部,微型泵103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集水盒102内部连通,微型泵103的输出端与输出管104固定连接,输出管104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冷却框2的内部并紧贴其底部,两个喷头105均安装至输出管104上。
[0028]本技术中,通过两个回流管101将分隔环4导出的水导向集水盒102内部,然后被微型泵103抽出并通过输出管104输入两个喷头105,然后两个喷头105将增压水流喷入冷却水道9内部,实现水流循环冷却。
[0029]请参阅图1与图3,其中:两个喷头105分别与两个对接槽8相对,两个喷头105分别对准两个冷却水道9的底部口处。
[0030]本技术中,通过对接槽8对两个喷头105地喷出区域进行限制,使得增压水流能够喷入冷却水道9的内部,实现流动冷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冷却的铸件模具,包括下模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框(2),所述冷却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环(4),所述分隔环(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底模(5),所述底模(5)的内部卡接有顶模(6),所述下模座(1)的内部安装有下液压缸(7),所述下液压缸(7)的顶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冷却框(2)的内部,所述下液压缸(7)的顶部与底模(5)固定连接,所述底模(5)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接槽(8),所述底模(5)的内部开设有贴合模腔线条的冷却水道(9),所述冷却水道(9)与对接槽(8)相连通,所述冷却框(2)上安装有增压组件(10),所述增压组件(10)与两个对接槽(8)相配合,所述冷却框(2)的顶部安装有升降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冷却的铸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11)包括上液压缸(111)和上架(112),所述上架(112)的底部与冷却框(2)固定连接,所述上液压缸(111)安装至上架(112)上,所述上液压缸(111)的底端与顶模(6)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冷却的铸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9)的顶部出口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白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德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