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混组合桥,包括钢梁和预制桥面板,预制桥面板铺设于钢梁上,相邻预制桥面板之间设有后浇湿接缝,预制桥面板通过剪力连接件与钢梁连接,预制桥面板和钢梁之间通过剪力连接件及各相邻预制桥面板之间的后浇湿接缝连接,钢梁内和预制桥面板内穿设有纵向预应力筋。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性能好,施工便利,节省用材,绿色环保,有显著经济效益,能有效提高组合桥整体性和耐久性。合桥整体性和耐久性。合桥整体性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组合桥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
,具体涉及一种钢混组合桥。
技术介绍
[0002]公路及市政道路中,跨越交叉路口及渠道河流时,常需设置桥梁跨越障碍物。而此类障碍物通常有通行需求或施工要求,不便于设置过多支架,对施工速度及便利性要求较高。此外,尤其是城市桥梁中,对结构景观需求愈发重视,轻盈简洁的结构形式更受欢迎。而且,障碍物通常为考虑降低对交通影响或通航防洪要求,跨径不宜过小。综上,混凝土桥梁结构在跨域障碍物时受限较多,美观性较差,支架模板多,施工较复杂,工期较长。
[0003]工程中常采用钢结构桥梁跨越障碍物,而钢结构造价相对混凝土结构大幅提高,且存在疲劳问题。常规钢箱梁结构通常设置钢纤维混凝土,对结构受荷不利。若直接在钢箱梁结构表面进行沥青混凝土铺装,其结核性较差,维修养护频繁,也增加了工程成本。近年来,钢混组合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结合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优点,造价提高较少,避免了大量的支架模板。但常规钢混组合桥的桥面板施工仍然存在较多不便性,预制桥面板与钢梁结合也存在较多问题,此外,钢混组合连续梁墩顶负弯矩区的混凝土桥面板受荷不利,容易出现病害。若改为简支梁结构,则对行车舒适性不利。
[0004]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施工便利,整体性好,能有效提高负弯矩区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新技术,弥补以上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钢混组合桥,整体性能好,施工便利,节省用材,绿色环保,有显著经济效益,能有效提高组合桥整体性和耐久性。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钢混组合桥,包括钢梁和预制桥面板,预制桥面板铺设于钢梁上,相邻预制桥面板之间设有后浇湿接缝,预制桥面板通过剪力连接件与钢梁连接,预制桥面板和钢梁之间通过剪力连接件及各相邻预制桥面板之间的后浇湿接缝连接,钢梁内和预制桥面板内穿设有纵向预应力筋。
[0008]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钢梁的各腹板上端沿顺桥向布置有腹板处顶板,钢梁的各橫隔板上端沿橫桥向布置有横隔板处顶板,腹板处顶板和横隔板处顶板纵横交错布置,腹板处顶板和横隔板处顶板上均间隔布置有剪力连接件。
[0009]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钢梁内的纵向预应力筋布置于钢梁内部下方,钢梁纵向预应力筋两侧结合横隔板设置张拉节点。
[0010]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各预制桥面板之间设有桥面板湿接缝,各桥面板湿接缝分别布置于相应的腹板处顶板和横隔板处顶板上。
[0011]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桥面板上沿湿接缝设有桥面板槽口和桥面板齿块。
[0012]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桥面板内置有钢筋网,预制桥面板内还设置有预应力钢束预留孔道,预应力钢束预留孔道用于穿梭桥面板纵向预应力筋。
[0013]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桥面板伸入湿接缝处设有环形钢筋,环形钢筋与湿接缝方向垂直,湿接缝两侧桥面板的环形钢筋交叉设置,环形钢筋内穿有湿接缝连接钢筋。
[0014]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湿接缝内预先设置钢筋网片,并在桥面板的环形钢筋内外设置湿接缝连接筋,湿接缝以钢梁纵横向交错布置的顶板作为底模,直接浇筑混凝土。
[0015]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桥梁受力状况,选择合理预应力钢束线形及数量,钢梁内的钢梁纵向预应力筋控制为正弯矩,桥面板内的桥面板纵向预应力筋控制为负弯矩,通过张拉节点与结构整体受力。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剪力连接件及各相邻预制桥面板之间的后浇湿接缝将钢梁和预制桥面板连接,能够使钢混结构有效结合成整体,共同受力,通过纵向预应力筋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及钢结构疲劳性能,此外,预制桥面板能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钢混组合桥,避免了后浇桥面板的模板、支架、钢筋绑扎和养护工序,无多余材料,且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难度。相比于常规预制桥面板,利用钢梁腹板、横隔板上面的顶板作为底模,设置后浇带,加强桥面板自身及与钢梁之间的结合,整体性能好;施工便利,节省用材,绿色环保,有显著经济效益,能有效提高组合桥整体性和耐久性。
[0018]2.正弯矩区的钢结构和预应力筋相结合,有效改善钢结构疲劳性能;负弯矩区的预制桥面板和预应力筋相结合,大幅提高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整体结构材料利用率高,能降低材料用量指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混组合桥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混组合桥的平面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混组合桥中钢混结合部分平面图;
[0022]图4是图2的I
‑
I剖视图;
[0023]图5是图2的II
‑
II剖视图;
[0024]图6是图2的III
‑
III剖视图;
[0025]图7是图2的IV
‑
IV剖视图;
[0026]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制桥面的平面图;
[0027]图9是图4的局部A视图;
[0028]图中,1
‑
钢梁,11
‑
腹板,12
‑
腹板处顶板,13
‑
横隔板处顶板,14
‑
普通横隔板,15
‑
支座横隔板,16
‑
钢梁支座,2
‑
预制桥面板,21
‑
湿接缝,22
‑
桥面板槽口,23
‑
桥面板齿块,24
‑
桥面板钢筋网,25
‑
湿接缝连接筋,26
‑
湿接缝钢筋,3
‑
剪力连接件,4
‑
钢梁纵向预应力筋,5
‑
桥面板纵向预应力筋,51
‑
预应力筋预留孔道,6
‑
预应力筋张拉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0]参照图1~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钢混组合桥,包括钢梁1和
预制桥面板2,预制桥面板2铺设于钢梁1上,相邻预制桥面板2之间设有后浇湿接缝21,预制桥面板2通过剪力连接件3与钢梁1连接,预制桥面板2和钢梁1之间通过剪力连接件3及各相邻预制桥面板2之间的后浇湿接缝21连接成整体;共同受力,在跨中正弯矩部分,钢梁1内下部设置纵向预应力筋;中支座负弯矩部分,预制桥面内设置纵向预应力筋,钢梁1内和预制桥面板2内分别穿设有钢梁纵向预应力筋和桥面板纵向预应力筋。
[0031]进一步地,钢梁1沿橫桥向依次布置有多个腹板11,腹板11长度方向沿顺桥向设置,其中位于两边的腹板11为边腹板,位于中部的腹板11为中腹板,钢梁1沿顺桥向依次布置有多个横隔板,橫隔板的长度沿橫桥向设置,其中位于钢梁支座16上方的为支座橫隔板,其余为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组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和预制桥面板,预制桥面板铺设于钢梁上,相邻预制桥面板之间设有后浇湿接缝,预制桥面板通过剪力连接件与钢梁连接,预制桥面板和钢梁之间通过剪力连接件及各相邻预制桥面板之间的后浇湿接缝连接,钢梁内和预制桥面板内均穿设有纵向预应力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桥,其特征在于,钢梁的各腹板上端沿顺桥向布置有腹板处顶板,钢梁的各橫隔板上端沿橫桥向布置有横隔板处顶板,腹板处顶板和横隔板处顶板纵横交错布置,腹板处顶板和横隔板处顶板上均间隔布置有剪力连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组合桥,其特征在于,钢梁内的纵向预应力筋布置于钢梁内部下方,钢梁纵向预应力筋两侧结合横隔板设置张拉节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桥,其特征在于,各桥面板湿接缝分别布置于相应的腹板处顶板和横隔板处顶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万家恺,刘宇闻,程小亮,张号军,王存,田知典,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