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人机共存微生物灭杀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002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人机共存微生物灭杀机器人,包括消杀系统和移动系统。旋转电机正向转动,带动螺杆转动,紫外灯座及其上安装的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和滤光管升起,安装在机器人灯壳中圆筒上的弹簧触发开关弹入紫外灯座中与准分子深紫外灯管连接,电池模组为准分子深紫外灯管供电,准分子深紫外灯管亮起;返回充电时,旋转电机反向转动,带动螺杆转动,紫外灯座及其上安装的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和滤光管降下收回,弹簧触发开关被挤压回机器人壳体中,准分子深紫外灯管自动断电。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发射的222nm深紫外线对人体无害,可以在有人员活动的室内场所长期进行消杀,建立无菌安全环境。安全环境。安全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人机共存微生物灭杀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紫外杀菌和机械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室内场所的微生物灭杀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室内人机共存微生物灭杀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传染性疾病(例如新冠疫情)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极大地唤醒了民众的消毒意识,尤其是随着不断出现变异病毒,人们意识到紫外线消杀是面对未知病毒最切实有效的做法。目前,最为传统的消杀方式是喷洒消毒液,药物喷洒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杀方式,但多数消毒剂对皮肤和黏膜都具有损伤性,已被禁止用于对人员的消杀。而紫外线消杀也存在如下与药物喷洒相似的弊端:1)常规汞灯发出254nm左右的紫外线会穿透人体皮肤角质层和人眼角膜,对人体造成不可逆伤害;2)常规消毒紫外灯通常采用悬吊或其他方式固定安装在某个位置,由于室内物品堆积,会导致很大一部分空间无法照射到紫外线,形成消杀死角,经过人员走动,几乎等于无效消杀。因此,提供一种环保无残留无毒害的、可以在有人员活动的室内场所进行高效灭杀病毒等微生物的消杀设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室内人机共存微生物灭杀机器人,可以在有人员活动的室内场所长期进行消杀,建立无菌安全环境。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机器人,包括消杀系统和移动系统,所述移动系统用于承载所述消杀系统并带动消杀系统的移动;
[0006]所述消杀系统用于灭杀微生物,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壳体、紫外灯座、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和螺杆;所述移动系统包括旋转电机;
[0007]所述紫外灯座为上、下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的结构,上圆柱的外表面涂覆有紫外线反射涂层,下圆柱体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下圆柱体上设置阶梯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的一端;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机器人头部开设的第一安装孔中;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连接,当所述输出轴带动螺杆转动时,所述机器人头部、紫外灯座和准分子深紫外灯管会升起溢出机器人壳体或下降收回机器人壳体中。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三根或更多根。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为KrCl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发射222nm短波紫外线。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阶梯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的数量相同。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阶梯安装孔均匀分散在所述下圆柱体与机器人头部相对的表面
上。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机器人头部与机器人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机器人头部为椭圆球形。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机器人头部的底部中心设置第二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上圆柱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安装孔的周围。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形通孔,内部为空腔,从上部开口向下竖直悬垂有一个圆筒,用于所述紫外灯座在空腔内进行滑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圆筒内设置弹簧触发开关,当所述弹簧触发开关与所述紫外灯座接触或断开,能够控制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通电或断电。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消杀系统还包括滤光管,所述滤光管围绕在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周围,用于滤除对人体有害的紫外波段。进一步的,所述滤光管安装在所述下圆柱体和机器人头部之间。
[0018]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旋转电机正向转动,输出轴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紫外灯座及其上安装的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和所述滤光管升起溢出机器人壳体。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灯座升起至与所述机器人壳体上部开口处齐平位置处停止,所述弹簧触发开关弹入所述紫外灯座中与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连接,所述电池模组为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供电,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亮起。
[0019]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旋转电机反向转动,输出轴带动螺杆转动,所述紫外灯座及其上安装的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和所述滤光管降下收回至机器人壳体中。进一步的,在紫外灯座、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和滤光管降下收回过程中,所述弹簧触发开关被挤压回所述机器人壳体中,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自动断电。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螺杆的行程为机器人头部到紫外灯座上表面距离,收起来时机器人头部恰好盖住机器人壳体,上升时可以恰好使紫外灯座上表面与机器人壳体上部开口处齐平。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消杀系统还包括电池模组和/或电量监控模块。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量监控模块均安装在所述机器人壳体中。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弹簧触发开关电连接,并为所述消杀系统和所述移动系统供电。进一步的,所述电量监控模块用于监控所述电池模组的电余量。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移动系统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为空腔,用于承载所述消杀系统。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机器人壳体底部的圆形通孔与所述螺杆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螺杆旋转,升起或收起所述紫外灯座。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移动系统还包括激光雷达,所述激光雷达围绕所述旋转电机、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发射激光进行360
°
全向扫描,获取地形数据。优选地,所述激光雷达的数量为三个,围绕所述旋转电机互成120
°
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移动系统还包括驱动电机和行走轮,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空腔中,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行走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进行移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和行走轮的数量相同;例如均为两个。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旋转电机、激光雷达和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由所述电池模组为它们提供工作所需电流。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移动系统还包括万向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万向轮和两个行走轮呈三角分布。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所述移动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内部空腔中。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电量监控模块、旋转电机、激光雷达和驱动电机连接,用于收集所述激光雷达传递的消杀地图信息,发出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工作进行移动,同时监控所述电池模组电余量,电量过低时发出指令给所述旋转电机工作收回所述紫外灯座,同时发送指令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工作返回充电。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机器人,包括消杀系统和移动系统,所述移动系统用于承载所述消杀系统并带动消杀系统的移动;
[0030]所述消杀系统用于灭杀微生物,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壳体、紫外灯座、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和螺杆;所述移动系统包括旋转电机和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为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消杀系统和移动系统,所述移动系统用于承载所述消杀系统并带动消杀系统的移动;所述消杀系统用于灭杀微生物,包括机器人头部、机器人壳体、紫外灯座、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和螺杆;所述移动系统包括旋转电机;所述紫外灯座为上、下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的结构,上圆柱的外表面涂覆有紫外线反射涂层,下圆柱体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下圆柱体上设置阶梯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的一端;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机器人头部开设的第一安装孔中;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连接,当所述输出轴带动螺杆转动时,所述机器人头部、紫外灯座和准分子深紫外灯管会升起溢出机器人壳体或下降收回机器人壳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的数量为两根、三根或更多根。优选地,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为KrCl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发射222nm短波紫外线。优选地,所述阶梯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的数量相同。优选地,所述阶梯安装孔均匀分散在所述下圆柱体与机器人头部相对的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头部与机器人壳体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机器人头部为椭圆球形。优选地,所述机器人头部的底部中心设置第二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上圆柱体。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安装孔的周围。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形通孔,内部为空腔,从上部开口向下竖直悬垂有一个圆筒,用于所述紫外灯座在空腔内进行滑动。优选地,所述圆筒内设置弹簧触发开关,当所述弹簧触发开关与所述紫外灯座接触或断开,能够控制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通电或断电。优选地,所述消杀系统还包括滤光管,所述滤光管围绕在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周围,用于滤除对人体有害的紫外波段。优选地,所述滤光管安装在所述下圆柱体和机器人头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电机正向转动,输出轴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紫外灯座及其上安装的所述准分子深紫外灯管和所述滤光管升起溢出机器人壳体;优选地,所述紫外灯座升起至与所述机器人壳体上部开口处齐平位置处停止,所述弹簧触发开关弹入所述紫外灯座中与所述准分子深紫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丽冰马恩杨鸿艺叶斯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