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IRAK4抑制剂及其局部用途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6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3/046,531号的权益,其公开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介绍
[0003]与过度活跃的先天炎症相关的皮肤病症,诸如红斑痤疮、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是影响许多人的常见皮肤病状。例如,红斑痤疮是影响超过1千万美国人的常见和慢性炎性皮肤病。红斑痤疮表现出至少一种以下症状:潮红(暂时性发红)、非暂时性发红、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可见的、小的扩张血管)。虽然红斑痤疮的表型在临床上是异质的,但它们都与慢性面部皮肤炎症的存在有关。直到最近,这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并且限于对加重或改善这种病症的因素的描述。最近的分子研究表明,在红斑痤疮患者中观察到的血管疾病和炎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中涉及改变的先天免疫应答。目前可用的用于红斑痤疮的治疗包括血管收缩药诸如α阻断剂或β阻断剂、抗生素、光疗法和激光疗法。
[0004]目前需要一种快速作用、有效并且安全的皮肤病学疗法,用于以炎症为特征的皮肤病学病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文描述了包含IRAK4和TrkA的抑制剂的局部组合物,其还可以对VEGFR具有低抑制活性,以及使用IRAK4抑制剂用于治疗以炎症为特征的皮肤病症或病状诸如红斑痤疮的方法。
[0006]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了包含皮肤病学可接受的赋形剂和药学上有效量的IRAK4抑制剂(例如,具有以下式I、II(例如,化合物1及以下等等)或III(例如,化合物2及以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局部组合物,其包含:药学上有效量的选自以下的化合物:N
‑
(3
‑
(3
‑
(2
‑
羟乙基)
‑2‑
氧代咪唑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2
‑
(2
‑
((2,2
‑
二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N
‑
(3
‑
(3
‑
(2
‑
羟乙基)
‑2‑
氧代咪唑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N
‑
(3
‑
((3S,4S)
‑4‑
羟基
‑3‑
甲基
‑2‑
氧代吡咯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N
‑
(1
‑
甲基
‑3‑
(2
‑
氧代咪唑烷
‑1‑
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N
‑
(1
‑
甲基
‑3‑
((3S)
‑3‑
甲基
‑2‑
氧代吡咯烷
‑1‑
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2
‑
(2
‑
((环丙基甲基)氨基)吡啶
‑4‑
基)
‑
N
‑
(3
‑
(3
‑
(2
‑
羟乙基)
‑2‑
氧代咪唑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N
‑
(3
‑
(3,3
‑
二甲基
‑4‑
((甲氨基)甲基)
‑2‑
氧代吡咯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N
‑
(3
‑
(3,3
‑
二甲基
‑4‑
((甲氨基)甲基)
‑2‑
氧代吡咯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N
‑
(3
‑
(3
‑
异丙基
‑2‑
氧代咪唑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N
‑
(3
‑
(4
‑
((二甲基氨基)甲基)
‑
3,3
‑
二甲基
‑2‑
氧代吡咯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N
‑
(3
‑
(3
‑
(2
‑
羟丙基)
‑2‑
氧代咪唑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N
‑
(3
‑
(4
‑
((二甲基氨基)甲基)
‑
3,3
‑
二甲基
‑2‑
氧代吡咯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N
‑
(3
‑
(4
‑
((环丙基氨基)甲基)
‑
3,3
‑
二甲基
‑2‑
氧代吡咯烷
‑1‑
基)
‑1‑
甲基
‑
1H
‑
吡唑
‑4‑
基)
‑2‑
(2
‑
((2,2,2
‑
三氟乙基)氨基)吡啶
‑4‑
基)
‑
1,3
‑
噁唑
‑4‑
甲酰胺,和N
‑
(3
‑
(3,3
‑
二甲基
‑2‑
氧代吡咯烷
‑1‑
基)
‑1‑
(氧杂环丁烷
‑3‑
基)
‑
1H
‑
吡唑
‑4‑
基)
‑2‑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