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91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从相机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三镜片的物面和光澜孔板面重合,第八镜片为保护玻璃面;第一镜片与镜帽配合的部分的镜帽上设置有镜帽倒钩部分;所有的镜片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部分镜片和镜片之间设置有隔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筒重量轻,强度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片部分像素高,光学性能稳定性好,镜头设计紧凑头部小,在车载镜头中适应性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大光圈,大视场。大视场。大视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可靠性大光圈全玻璃镜头,具体涉及重量轻、成像质量高、结构相对简单、像面的杂散光能量少、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照片的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

技术介绍

[0002]双目摄像头它基于从相邻的两个视角(即两个摄像头)获取同一环境的两幅独立图像来估计距离,是视觉信息的三角测量结果。与人类双眼成像原理相同,利用左相机和右相机同步对场景进行成像,近处物体在左右眼之间的位置变化比较大,而远处的物体在左右眼中的位置差异较小。这就是视差,坐标系中的每一点距立体相机的距离都可以通过视差来转化。由于立体摄像头有两个“眼睛”,能够利用一个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中的差异来检测每种类型的障碍物,从掉在道路上的物品到人、动物和道路边界,并可以确定它们的大小和到它们的距离,实现物体、车辆和行人检测。双目摄像头不仅能精确测量距离,还可以识别刹车灯、车道线、路旁交通标志等。随着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成熟和市场应用,双目天然的测量精度优势,加上干扰较少,可以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生命周期更长。
[0003]双目摄像头需要对每一个像素点进行立体匹配,需要用FPGA来完成超大量的运算。传统双目摄像头不能区分障碍物类型,仅仅是将前方障碍物检测或测量出来,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满足要求。桑诺普生产的车载摄像头利用先进处理器和人工智能算法,双目摄像头已能够具备较好的障碍物分类能力和量产实用性,头部小设计紧凑。鬼影杂光表现优秀,MTF一致性好,已通过车规级别可靠性测试。可搭配8M sensor实现120
°
以上的大角度,在8MP高像素车载镜头中有先发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成像质量高、结构相对简单、像面的杂散光能量少、能有效拍出最真实照片的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
[000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所述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
[0006]从相机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光澜孔板面、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三镜片的物面和光澜孔板面重合。
[0007]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的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第八镜片为保护玻璃面。
[0008]第一镜片与镜帽配合的部分的镜帽上设置有镜帽倒钩部分。
[0009]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均固定
安装在镜筒内。
[0010]镜帽和镜筒之间设置有固定密封圈。
[0011]第一镜片和镜筒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圈。
[0012]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圈。
[0013]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三隔圈。
[0014]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之间设置有第四隔圈。
[0015]第五镜片和第六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五隔圈。
[0016]第七镜片和第八镜片之间设置有第六隔圈。
[0017]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第四隔圈、第五隔圈、第六隔圈均位于镜筒内。
[0018]第八镜片的像面设置有将第八镜片固定在镜筒内的卡环。
[0019]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一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4.872mm,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1.934mm;第一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2.557mm,第一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二镜片的物面2.074mm。
[0020]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二镜片的物面为平面,曲率半径无穷大,第二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5mm;第二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9.116mm,第二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三镜片的物面2.365mm。
[002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三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21.036mm,第三镜片的中心厚度为3.500mm;第三镜片的像面为平面,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第三镜片的像面距离第四镜片的物面0.962mm。
[002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四镜片的物面为平面,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第四镜片的中心厚度为3.516mm;第四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8.381mm,第四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五镜片物面的距离为0.100mm。
[002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五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52.579mm,第五镜片的中心厚度为3.651mm;所述第五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5.615mm;第五镜片的像面距离第六镜片的物面的距离为0。
[0024]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六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5.615mm,第六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409mm;所述第六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

17.814mm;第六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七镜片的物面的距离为2.109mm。
[002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七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9.707mm,第七镜片的中心厚度为2.678mm;所述第七镜片的像面为平面,曲率半径无穷大;第七镜片的像面距离第八镜片的物面的距离为1.000mm。
[0026]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第八镜片的物面和像面均为平面,所述第八镜片的厚度为1.000mm;第八镜片距离成像面的距离为4.302mm。
[0027]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第一镜片设置有和镜帽倒钩部分的形状配套的台阶。
[0028]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镜筒使用铝材AL6061,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镜头的强度,且表面进行氧化和发黑,可以有效吸收杂散光的反射。
[0029]本技术具有高环境适应性:能够通过车载用途的可靠性测试。
[0030]本技术的镜片部分使用全玻璃镜片,像素高,光学性能稳定性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镜头内部产生的杂散光,使像面的杂散光能量大幅减少。
[0031]本技术的镜头设计紧凑头部小,在车载镜头中适应性强。
[0032]本技术具有大光圈,光圈大可以增大通光量,缩小景深,使画面更明亮,更大的相对亮度,利于夜景拍摄。
[0033]本技术具有大视场,镜头覆盖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下面是本技术中标号对应的名称:
[0036]第一镜片1、第二镜片2、第三镜片3、第四镜片4、第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从相机镜头的物体空间到像面依次为: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光澜孔板面、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第三镜片的物面和光澜孔板面重合,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的像面和物面均镀有BBAR膜;第八镜片为保护玻璃面;第一镜片与镜帽配合的部分的镜帽上设置有镜帽倒钩部分;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第六镜片、第七镜片、第八镜片均固定安装在镜筒内;镜帽和镜筒之间设置有固定密封圈;第一镜片和镜筒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圈;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圈;第三镜片和第四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三隔圈;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之间设置有第四隔圈;第五镜片和第六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五隔圈;第七镜片和第八镜片之间设置有第六隔圈;第一隔圈、第二隔圈、第三隔圈、第四隔圈、第五隔圈、第六隔圈均位于镜筒内;第八镜片的像面设置有将第八镜片固定在镜筒内的卡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4.872mm,第一镜片的中心厚度为1.934mm;第一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2.557mm,第一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二镜片的物面2.07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片的物面为平面,曲率半径无穷大,第二镜片的中心厚度为0.5mm;第二镜片的像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9.116mm,第二镜片的像面距离第三镜片的物面2.36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8M前视双目大视场高像素低鬼影全玻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镜片的物面为球面,曲率半径为21.036mm,第三镜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小刚卢策
申请(专利权)人:桑诺普精密光学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