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970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属于反应釜冷却技术领域,反应釜和冷却罐的内部分别储存有反应热液和冷液盐酸,反应釜和冷却罐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第一外壳体和反应釜合围有冷却槽,冷却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第二外壳体和冷却罐合围有加热槽,该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通过设置的上泵体和下泵体,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并且通过设置的螺旋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以使加入冷却槽内的冷水,以及加入加热槽内的热水,可以均匀的流动,从而不会导致水的乱流,保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冷却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使用冷却装置系统进行散热,而一般的冷却装置,需要将冷却液制冷后与反应釜换热,然后通过循环泵将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导回冷却装置内进行冷却,使得吸收热量的冷却液热量无法得到利益,造成水热量的浪费,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该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通过设置的上泵体和下泵体,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并且通过设置的螺旋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以使加入冷却槽内的冷水,以及加入加热槽内的热水,可以均匀的流动,从而不会导致水的乱流,保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包括反应釜和冷却罐,所述反应釜和冷却罐的内部分别储存有反应热液和冷液盐酸,所述反应釜和冷却罐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外壳体和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和反应釜合围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外壳体和冷却罐合围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外壳体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泵体和下泵体,所述上泵体的输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加热管,所述下泵体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冷却管,该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通过设置的上泵体和下泵体,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并且通过设置的螺旋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以使加入冷却槽内的冷水,以及加入加热槽内的热水,可以均匀的流动,从而不会导致水的乱流,保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壳体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的一端与下泵体的出液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一端与上泵体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出液管可以将加热后的水导出冷却槽,第一进液管可以将冷却后的水导入冷却槽。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体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的一端与加热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出液管的一端与冷却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进液管可以将加热后的水导入加热槽,第二出液管可以将冷却后的水导出加热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的形状为螺旋状,所述第一隔板与冷却槽合围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形状为螺旋状,可以使第一进液管导入的冷水由下而上对反应釜的表面冷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隔板与加热槽合围有第二导流槽,可以使第二进液管导入的热水由上而下对冷却罐的表面进行加热。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和冷却罐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料管和出料管。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2](1)本方案通过设置的上泵体和下泵体,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
[0013](2)本方案通过设置的螺旋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以使加入冷却槽内的冷水,以及加入加热槽内的热水,可以均匀的流动,从而不会导致水的乱流,保证了双循环水的循环的降温、加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隔板结构俯视图。
[0016]图中标号说明:
[0017]1反应釜、11反应热液、2冷却罐、21冷液盐酸、3第一外壳体、31冷却槽、32第一隔板、33第一导流槽、34第一进液管、35第一出液管、4上泵体、41加热管、5下泵体、51冷却管、6第二外壳体、61加热槽、62第二进液管、63第二出液管、64第二隔板、65第二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请参阅图1

2,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冷却罐2,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内部分别储存有反应热液11和冷液盐酸21,反应热液11为混合的反应液,反应釜1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冷却罐2用来储存冷液盐酸21,通过冷液盐酸21产生的冷气对热水进行降温,同时热水对冷却罐2内的冷液盐酸21进行降温,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外壳体3和第二外壳体6,第一外壳体3和第二外壳体6均采用热传导性能较差的金属材料制成,具有隔热的功能,第一外壳体3和反应釜1合围有冷却槽31,冷却槽31用来导入冷水,从而对反应釜1进行降温,冷却槽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32,第二外壳体6和冷却罐2合围有加热槽61,加热槽61用来导入热水对冷却罐2进行加热,加热槽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64,第一外壳体3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泵体4和下泵体5,上泵体4和下泵体5属于现有技术,可以使水进行循环流动,上泵体4的输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加热管41,下泵体5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冷却管51。
[0021]第一外壳体3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34和第一出液管35,第一进液管
34的一端与下泵体5的出液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出液管35的一端与上泵体4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出液管35可以将加热后的水导出冷却槽31,第一进液管34可以将冷却后的水导入冷却槽31,第二外壳体6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进液管62和第二出液管63,第二进液管62的一端与加热管4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出液管63的一端与冷却管5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进液管62可以将加热后的水导入加热槽61,第二出液管63可以将冷却后的水导出加热槽61。
[0022]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的上泵体4和下泵体5,可以将水的热量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用来加热,而且可以用来降温,大大的提高了水热量的利用率。
[0023]实施例2
[0024]请参阅图1

2,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冷却罐2,反应釜1和冷却罐2均设有加水口,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内部分别储存有反应热液11和冷液盐酸21,反应热液11为混合的反应液,反应釜1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冷却罐2用来储存冷液盐酸21,通过冷液盐酸21产生的冷气对热水进行降温,同时热水对冷却罐2内的冷液盐酸21进行降温,反应釜1和冷却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包括反应釜(1)和冷却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内部分别储存有反应热液(11)和冷液盐酸(21),所述反应釜(1)和冷却罐(2)的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外壳体(3)和第二外壳体(6),所述第一外壳体(3)和反应釜(1)合围有冷却槽(31),所述冷却槽(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32),所述第二外壳体(6)和冷却罐(2)合围有加热槽(61),所述加热槽(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64),所述第一外壳体(3)的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泵体(4)和下泵体(5),所述上泵体(4)的输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加热管(41),所述下泵体(5)的进液端可拆卸连接有冷却管(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循环水热量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体(3)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液管(34)和第一出液管(35),所述第一进液管(34)的一端与下泵体(5)的出液端可拆卸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祥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