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液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导电件,其包括壳体和容纳件;容纳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壳体中;容纳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件壁;容纳件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容纳件壁上设置有贯穿容纳件壁的开口;壳体中设置第二容纳腔体;第一容纳腔体通过开口连通第二容纳腔体,以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该导电件通过设置用于容纳液体的空间,实现了通过液体对导电件进行散热,进而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尤其是电动汽车充电枪上的充电插头,通过设置用于容纳液体的空间,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件
[0001]本申请涉及液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电件。
技术介绍
[0002]导电件一般是用作通过连接实现两个目标件之间导通的元件,例如:插头,作为一种导电件,其一端用于连接插座,另一端用于连接导线。
[0003]而在导电件连接两个目标件且通电的情况下,由于导电件自身一般存在电阻,因此,导电件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热。而为了避免导电件发热严重导致被烧毁的情况发生,通常采用的方式都是限制其通过的电流。然而,这样的方式会导致导电件所在电流回路电流过低,进而满足不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
[0004]尤其是电动汽车充电枪上的充电插头,该充电插头的一端用于连接线缆,另一端连接电动汽车的充电枪。采用两个分别通过线缆连接于直流电源正负极的充电插头连接于电动汽车充电枪,便实现了向电动汽车充电枪的供电。
[0005]而如今,为了缩短电动车的充电时间,通常都采用了增大充电功率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一般都需要充电插头流过更大的电流。但是,为了避免因电流过大所导致充电插头发热严重甚至被烧毁的问题,一般都是对充电插头上所流通的电流进行限制。这种通过限制电流来降低充电插头的发热的方式,却又导致了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功率被限制。最终,导致电动汽车充电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件,其通过设置用于容纳液体的空间,能够通过液体对导电件进行散热,进而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尤其是电动汽车充电枪上的充电插头,通过设置用于容纳液体的空间,能够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电件,其包括壳体和容纳件;所述容纳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容纳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件壁;所述容纳件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所述容纳件壁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容纳件壁的开口;所述壳体中设置第二容纳腔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体通过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体,以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
[0008]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导电件的容纳件与壳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容纳腔体与第二容纳腔体,并通过在容纳件壁上设置开口将第一容纳腔体与第二容纳腔体连通,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实现了采用液冷的方式对导电件进行散热,提高了导电件的散热效率,进而提高了导电件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最终更大程度地满足了电能传输的功率需求。此外,在容纳件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基础上,第一容纳腔体也沿该第一方向设置,使得第一容纳腔体的能够最大化,相应地,使得导电件内部容纳液体的空间也能够最大化,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用于制冷或热交换的液体,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最终进一步地提高了在对汽车充电过程中的电能传输功率。
[0009]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开口包括多个子开口;多个所述子开口中的任意两个子开口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所在直线斜交。
[0010]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容纳件上设置多个子开口,增加了第一容纳腔体与第二容纳腔体之间的液体流动以及液体所携带热量的交换,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热件的散热效率。在此基础之上,任意两个子开口的中心连线与第一方向斜交,最大化了容纳件的整体强度。并且,子开口的这种分布方式较为分散,进而更进一步地增加了第一容纳腔体与第二容纳腔体之间的液体流动以及液体所携带热量的交换,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热件的散热效率。
[0011]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容纳件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中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容纳腔体中具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其中一者配置为接收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另一者配置为排出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
[0012]上述导电件,通过为第一容纳腔体与第二容纳腔体分别设置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以分别作为容纳液体的空间的入口和出口,使得液体流入导电件中之后还能再流出导电件,通过液体的循环进一步提高了导电件的散热效率,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导电件所在电路的电能传输功率。
[0013]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口由远离所述多个子开口的容纳件壁包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口由远离所述多个子开口的容纳件壁和壳体的内壁包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口环绕所述第一连通口。
[0014]上述导电件,将第一连通口设置在容纳件上远离子开口的位置,增加了延长了液体在第一容纳空间中的流动长度,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而第二连通口环绕第一连通口,也就意味着第二容纳腔体在一定程度上环绕着容纳件,也就增加了容纳件与液体接触的面积,进而也进一步地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外,第二连通口环绕第一连通口,还减小了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之间的距离,更加便于适配具有两个供液体流动通道的液冷线缆等目标件。
[0015]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连通口一端配置为通过套设第一目标件,实现所述导电件与第一目标件之间的导电;所述壳体套设第一目标件的一端开设有凹凸部;其中,所述凹凸部围绕所述壳体的一端。
[0016]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壳体与第一目标件的连接处设置凹凸部,增加了壳体与第一目标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一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将壳体设置第二连通口的一端用于与第一目标件连接,导电件能够更好的适配于具有供液体流动通道的液冷线缆等第一目标件,实现了液体在导电件与液冷线缆等第一目标件之间的循环流动。
[0017]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壳体的凸缘;所述凸缘配置为通过与所述壳体适配的第二目标件卡接,实现所述壳体与第二目标件之间的导电。
[0018]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凸缘,通过该凸缘与第二目标件之间的卡接,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二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9]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凸缘上开设有容纳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围绕所述凸缘;所述密封槽配置为接收固定圈;其中,所述固定圈的外周突出于所述凸缘的外周,并配
置为在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二目标件的情况下,抵接第二目标件的内壁。
[0020]上述导电件,通过在凸缘上设置用于接收固定圈的密封槽,在导电件与第二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二目标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在导电件与第二目标件卡接的情况下,还提高了导电件与第二目标件卡接处的密封性,进而对导电件中位于第二目标件内部的部分起到了保护作用。
[0021]结合第一方面,可选地,所述容纳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连通口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导电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容纳件靠近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容纳件壁,并将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分割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通道。
[0022]上述导电件,通过容纳件上远离第一连口的一端与壳体内壁连接,以及通过容纳件上靠近第一连通口处的内壁与壳体内壁连接,提高了容纳件与壳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而在用于连接壳体与容纳件的连接部上设置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液体在整个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流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包括壳体和容纳件;所述容纳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容纳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容纳件壁;所述容纳件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所述容纳件壁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容纳件壁的开口;所述壳体中设置第二容纳腔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体通过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体,以形成容纳液体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多个子开口;多个所述子开口中的任意两个子开口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所在直线斜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件壁包围形成第一容纳腔体中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容纳腔体中具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其中一者配置为接收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另一者配置为排出所述容纳液体的空间中的液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口由远离所述多个子开口的容纳件壁包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口由远离所述多个子开口的容纳件壁和壳体的内壁包围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口环绕所述第一连通口。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二连通口一端配置为通过套设第一目标件,实现所述导电件与第一目标件之间的导电;所述壳体套设第一目标件的一端开设有凹凸部;其中,所述凹凸部围绕所述壳体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围绕所述壳体的凸缘;所述凸缘配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忠杰,杨博会,袁海兵,马骏,王晴,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