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932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包括储酸罐、循环罐、酸液输入装置和酸液回流装置,铅酸电池上设置有酸循环插头,还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翻转框,翻转框内至少放置有一个串联形成的电池组,安装架上设置有与翻转框相连接的驱动装置,翻转框可接受驱动装置的驱动以在注酸位置和倒酸位置之间翻转。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可使得电池组内的酸液在电解过程中不会升温,始终保持在常温状态下,防止酸雾的产生,通过驱动装置可对应驱动翻转框在注酸位置和倒酸位置之间自动翻转,如此电池组在倒酸过程中,能够自动翻转操作,减少工人的工作量,提升操作的安全。提升操作的安全。提升操作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铅酸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铅酸蓄电池化成是指将完全干燥的生极板(未化成的极板)放在稀硫酸电解液中进行电解,经过氧化还原,分别使正极板的一氧化铅变为二氧化铅,使负极板的一氧化铅变为海绵状金属铅的过程;化成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铅酸蓄电池的性能。因此,化成是铅酸蓄电池制造很关键的一道工序。目前,国内铅酸蓄电池的化成方法具有二种,一是外化成方法(槽式化成),即生极板用化成槽充电化成,但用于外化成的专用化成槽的体积大,占据空间,且操作程序较为复杂,化成过程中形成的酸雾会从敞开式的化成槽中散发出去,严重污染环境;二是内化成方法,即先把生极板装配成蓄电池后,再加入电解液充电化成,其具有操作程度简易和环境污染小的优点,被蓄电池厂家广泛使用。
[0003]电池内化成工序要向蓄电池槽体中加入电解液,常用的加电解液方法是采用二次换液工艺,包括加低密度电解液、电池化成、倒酸、二次加电解液、调液面,这种工艺的特点是化成效率高,省电节能,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2412422A、申请公布日2012.04.11、名称为小型铅酸蓄电池电池内化成设备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稀酸罐、高酸罐、复合槽、酸泵、进酸装置、回酸装置、稀酸转换阀、浓酸转换阀,复合槽、酸泵、进酸装置、电池组、回酸装置构成循环连接,内化成时,稀酸或浓酸在复合槽、酸泵、进酸装置、电池组、回酸装置、回酸泵之间循环。
[0004]又如申请公布号为CN207967158U、申请公布日2018.10.12、名称为一种铅酸蓄电池倒酸工装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包括密封盖板和真空储酸箱,密封盖板上设有六个吸酸口和酸液流道,各吸酸口分别连通酸液流道,各吸酸口端部分别与铅酸蓄电池盖上的注酸孔匹配密合插接,酸液流道的一端经酸液管路连接真空储酸箱,真空储酸箱经气体管路连通真空泵;该专利申请在倒酸时,将密封盖板压在化成后的蓄电池盖上,密封盖板设置的吸酸口分别插接蓄电池的注酸孔,密封盖板压紧在蓄电池上,翻转蓄电池,蓄电池内的酸液在重力和负压的共同作用下由吸酸口沿酸液流道快速流入真空储酸箱。
[0005]内电池内化成工序中,首先向蓄电池中输入低密度酸液进行内化成,低密度酸液扩散速度较酸壶内化成快,故可以加大电流化成,在低密度酸液化成结束后,需要将蓄电池内的低密度酸液排出,随后导入高密度的成品电池酸进行循环,现有技术倒酸这一工序,大多采用人工进行辅助操作,去掉酸循环插头,将电池翻转后倒出电池内的低密度酸液,再翻转电池插上酸循环插头并导入高密度的成品电池酸进行循环,由于部分电池体积大且重量大,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并且效率低下,同时容易将电池摔坏,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包括储酸罐、循环罐、酸液输入装置和酸液回流装置,铅酸电池上设置有酸循环插头,还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翻转框,所述翻转框内至少放置有一个串联形成的电池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翻转框相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翻转框可接受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以在注酸位置和倒酸位置之间翻转。
[0009]上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所述储酸罐包括稀酸罐和浓酸罐,所述酸液输入装置包括酸液输送管,所述酸液输送管与所述稀酸罐、浓酸罐和循环罐均相连通。
[0010]上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所述酸循环插头包括注酸插头和回酸插头,所述注酸插头与所述酸液输送装置相连接,所述回酸插头与所述酸液回流装置相连接。
[0011]上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所述铅酸电池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依次交叉串联的三个电池单元,各所述电池单元上均设置有进酸口和出酸口,所述电池组其中一个所述进酸口与所述注酸插头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出酸口与所述回酸插头对应连接,电解液沿所述注酸插头和所述进酸口输送至所述电池组后依次经过各所述电池单元后从所述出酸口和回酸插头输出。
[0012]上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所述铅酸电池上设置有排酸口,所述排酸口上设置有控制阀,当所述翻转框转动至所述倒酸位置时,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排酸口打开。
[0013]上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还包括酸液回收池,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当所述翻转框转动至所述倒酸位置时,所述酸液回收池位于所述进酸口和所述出酸口的正下方。
[0014]上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还包括定位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或所述酸液回收池上,用于将所述翻转框固定在所述注酸位置或所述倒酸位置。
[0015]上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酸液回收池两侧的固定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侧板上的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用于将所述翻转框固定在所述注酸位置,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用于将所述翻转框固定在所述倒酸位置。
[0016]上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所述翻转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锁定侧板和第二锁定侧板,所述第一锁定侧板和所述第二锁定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相对应的锁定部。
[0017]上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均包括锁定件和驱动件,所述锁定件包括运动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运动块上的锁定柱,所述锁定柱上外套设置有弹簧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相连接的抵压板、驱动杆和驱动块,所述驱动块驱动所述锁定柱运动具有与所述锁定部相锁定的锁定状态以及与所述锁定部相分离的分离状态。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包括稀酸罐、浓酸罐、循环罐、酸液输入装置和酸液回流装置,电池组由电池单元交叉串联形成,通过稀酸罐和浓酸罐能够向电池组输送低密度和高密度的酸液,在电池组内化成过程中,循环罐、酸液输入装置、注酸插头、进酸口、电池组、出酸口、回酸插头、酸液回流装置和循环罐形
成酸液闭环输送回路,为铅酸电池内化成提供循环的电解液,酸液循环流动会带走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循环罐可以对酸液进行降温处理,从而使得电池组内的酸液在电解过程中不会升温,始终保持在常温状态下,避免了因电池组内的酸液的温度较高而产生酸雾散发出去,防止了酸雾的产生。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电池组放置在翻转框内,通过驱动装置可对应驱动翻转框在注酸位置和倒酸位置之间自动翻转,如此电池组在倒酸过程中,能够自动翻转操作,减少工人的工作量,提升操作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包括储酸罐、循环罐、酸液输入装置和酸液回流装置,铅酸电池上设置有酸循环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翻转框,所述翻转框内至少放置有一个串联形成的电池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翻转框相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翻转框可接受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以在注酸位置和倒酸位置之间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酸罐包括稀酸罐和浓酸罐,所述酸液输入装置包括酸液输送管,所述酸液输送管与所述稀酸罐、浓酸罐和循环罐均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循环插头包括注酸插头和回酸插头,所述注酸插头与所述酸液输送装置相连接,所述回酸插头与所述酸液回流装置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电池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依次交叉串联的三个电池单元,各所述电池单元上均设置有进酸口和出酸口,所述电池组其中一个所述进酸口与所述注酸插头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出酸口与所述回酸插头对应连接,电解液沿所述注酸插头和所述进酸口输送至所述电池组后依次经过各所述电池单元后从所述出酸口和回酸插头输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串联式铅酸电池内化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酸电池上设置有排酸口,所述排酸口上设置有控制阀,当所述翻转框转动至所述倒酸位置时,所述控制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霞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蒙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