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控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922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控对中装置,其包括阀块以及设在所述阀块上的第一换向阀、充液阀和压力补偿器,阀块上具有用于通入油液的第一油口、用于排出油液的第二油口、用于连接转向系统的第三油口、用于连接蓄能器的第四油口以及用于连接对中缸的第五油口,通过第一换向阀、充液阀和压力补偿器的灵活布置以及协同作业,通过充液阀对蓄能器填充,当蓄能器压力值达到设定值后停止填充,在转向工况下通过第一换向阀的接通将油液切换至转向系统的回路中,非转向工况下,油液处于蓄能器填充和对中缸对中状态,实现无需依赖控制系统参与,且集成度高,结构简单,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控对中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对中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液控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这一部分中提供的信息是为了一般地呈现本公开的背景的目的。在本部分中描述的程度上,当前署名的专利技术人的工作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的描述的各方面,既不明示地也不暗示地被认为是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0003]现有多轴转向超重型越野车底盘的对中方法及装置的形式包括:1、分布式液控对中系统,分布式液控对中系统包括减压阀、蓄能器、电磁换向阀、溢流阀以及执行元件(对中缸),上述阀件布置在车架的不同位置,通过管接头、管路连接,实现油液充填、保压、放油过程。2、集成式液控对中阀块,集成式液控对中阀块是将分布式液控对中系统的液压元件集成到一个阀块中,使阀块具备油液充填、保压、放油功能。3、电控转向控制阀组,电控转向控制阀组是一个多功能转向控制阀块,包含转向功能和对中功能,通过控制器控制各电磁体的动作,从而实现油液充填、保压、放油功能。
[0004]由于分布式和集成式对中系统蓄能器的填充依靠液压系统的当前实际工作压力,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与负载相关,当底盘在行驶过程中,系统的工作压力较低,导致对中压力低,对中缸的对外输入的对中力小,导致车轮回正慢或不回正,此外由于液压系统存在内泄露,蓄能器的压力也会不断下降,因此对中缸的保压能力也随着行车时间的增加而减弱。电控转向控制阀组能实现蓄能器的自动充填,且可单独设置对中油路的对中压力,但该阀组需与控制系统配套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控对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控对中装置分布区域大、结构复杂以及依赖控制系统接入导致可靠性差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7]一种液控对中装置,其包括阀块以及设在所述阀块上的第一换向阀、充液阀和压力补偿器,其中:
[0008]所述阀块上具有用于通入油液的第一油口、用于排出油液的第二油口、用于连接转向系统的第三油口、用于连接蓄能器的第四油口以及用于连接对中缸的第五油口,且所述第一油口、所述第二油口、所述第三油口、所述第四油口以及所述第五油口之间相互连通;
[0009]所述第一换向阀同时位于所述第一油口、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之间,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之间、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之间的通断状态;
[0010]所述充液阀设于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并可检测所述第四油口处的压力值;
[0011]所述压力补偿器位于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并用于控制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之间的通断状态。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四油口之间、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三油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油口与第五油口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三油口之间设有电磁换向阀。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充液阀远离所述第一油口的一端设有梭阀,所述梭阀分别与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三油口连接,并用于控制切换所述充液阀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或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梭阀与所述充液阀之间设有电磁换向阀。
[0016]进一步地,所述梭阀与所述第三油口之间的通路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设有溢流阀。
[0017]进一步地,所述梭阀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设有溢流阀。
[0018]进一步地,所述梭阀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充液阀之间以及所述第五油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之间分别设有节流阀。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设有卸荷阀。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口、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分别连通设置有测压接头。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阀块上设置第一换向阀、充液阀和压力补偿器,阀块上具有用于通入油液的第一油口、用于排出油液的第二油口、用于连接转向系统的第三油口、用于连接蓄能器的第四油口以及用于连接对中缸的第五油口,且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以及第五油口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换向阀同时位于所述第一油口、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之间,充液阀与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之间,压力补偿器位于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之间,并用于控制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之间的通断状态,压力补偿器控制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之间的通断状态,充液阀可检测所述第四油口处的压力值,第一换向阀控制第一油口与第五油口之间、第二油口与第五油口之间的通断状态,通过第一换向阀、充液阀和压力补偿器的灵活布置以及协同作业,通过充液阀对蓄能器填充,当蓄能器压力值达到设定值后停止填充,在转向工况下通过第一换向阀的接通将油液切换至转向系统的回路中,非转向工况下,油液处于蓄能器填充和对中缸对中状态,实现无需依赖控制系统参与,且集成度高,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控对中装置的原理图;
[0025]图中:1、阀块、2、第一换向阀;3、充液阀;4、压力补偿器;51、第一油口;52、第二油口;53、第三油口;54、第四油口;55、第五油口;61、单向阀;62、电磁换向阀;63、梭阀;64、溢
流阀;65、节流阀;66、卸荷阀;7、测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专利技术,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0027]如图1所示,一种液控对中装置,其包括阀块1以及设在所述阀块1上的第一换向阀2、充液阀3和压力补偿器4,其中:
[0028]所述阀块1上具有用于通入油液的第一油口51、用于排出油液的第二油口52、用于连接转向系统的第三油口53、用于连接蓄能器的第四油口54以及用于连接对中缸的第五油口55,且所述第一油口51、所述第二油口52、所述第三油口53、所述第四油口54以及所述第五油口55之间相互连通。
[0029]需要说明的是阀块1内部的油路连通可以通过连接管路进行实现,也可以通过阀块1内部通道实现。
[0030]所述第一换向阀2同时位于所述第一油口51、所述第二油口52与所述第五油口55之间,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口51与所述第五油口55之间、所述第二油口52与所述第五油口55之间的通断状态,当第一换向阀2切换的时候,可以实现第一油口51、第二油口52分别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控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阀块以及设在所述阀块上的第一换向阀、充液阀和压力补偿器,其中:所述阀块上具有用于通入油液的第一油口、用于排出油液的第二油口、用于连接转向系统的第三油口、用于连接蓄能器的第四油口以及用于连接对中缸的第五油口,且所述第一油口、所述第二油口、所述第三油口、所述第四油口以及所述第五油口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同时位于所述第一油口、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之间,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之间、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之间的通断状态;所述充液阀设于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并可检测所述第四油口处的压力值;所述压力补偿器位于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之间,并用于控制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之间的通断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控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四油口之间、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三油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油口与第五油口之间分别设有单向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控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汉中谷洵林中锋张朋宋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