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922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其包括模块柱、底模块梁、顶模块梁、塑性可控节点和连接板,塑性可控节点连接模块柱和底模块梁,塑性可控节点连接模块柱和顶模块梁,连接板固定连接相邻的上层模块的底模块梁和下层模块的顶模块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其结构体系的塑性可控铰实现往复弯曲耗能,提高了模块抗震能力;通过上下层模块连接节点板的拼接提高模块结构整体性;所构成的体系可降低高烈度地区地震作用对模块化建筑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结构截面尺寸,增大建筑使用面积,降低结构造价。降低结构造价。降低结构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属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建筑、结构减震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因其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小,已成为实现绿色建筑及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其中模块化集成建筑(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简称MiC)是装配率最高、工业化程度最高的装配式建筑。目前国内的模块化建筑整体性能较差,抗震性能较低,而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应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等抗震要求,以确保结构的延性。
[0003]为满足抗震要求,尤其是高烈度地区,目前多采用增大结构截面的方式抵抗地震作用,这种抗震措施会导致结构材料用量增多,压缩建筑面积,增加建筑建造难度和建造成本。因此,如何满足抗震设计原则,充分利用结构特点,控制塑性铰的出现区域,提高结构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确保结构延性,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8]一种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其包括模块柱、底模块梁、顶模块梁、塑性可控节点和连接板,塑性可控节点连接模块柱和底模块梁,塑性可控节点连接模块柱和顶模块梁,连接板固定连接相邻的上层模块的底模块梁和下层模块的顶模块梁。
[0009]如上所述的钢MiC结构体系,优选地,所述模块柱为钢结构箱形柱,底模块梁和顶模块梁均为钢结构箱型梁。
[0010]如上所述的钢MiC结构体系,优选地,每个所述塑性可控节点包括屈曲约束金属板、连接梁端、连接腹板和连接螺栓,屈曲约束金属板设有两个,连接腹板设有一个或两个,连接梁端设有两个,连接梁端的分别固定设于模块柱和底模块梁或顶模块梁上,屈曲约束金属板与连接梁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两个屈曲约束金属板平行设置,连接腹板固定连接连接梁端。
[0011]如上所述的钢MiC结构体系,优选地,所述屈曲约束金属板包括低屈服点钢板、薄橡胶层和约束钢套筒,所述约束钢套筒套设于低屈服点钢板的中间,薄橡胶层设于低屈服点钢板与约束钢套筒之间,所述低屈服点钢板为中间小两边大且易屈服进入塑性的钢板,
低屈服点钢板上设有螺栓孔。
[0012]如上所述的钢MiC结构体系,优选地,所述连接梁端包括翼板、腹板和端板,所述翼板和腹板均设有两个,两个翼板和腹板分别对对称设置构成其一端与模块柱、底模块梁或顶模块梁相适配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固定连接端板;翼板上开有翼板螺栓孔,翼板螺栓孔与低屈服点钢板上的螺栓孔通过连接螺栓与螺母实现固定连接。
[0013]如上所述的钢MiC结构体系,优选地,所述连接腹板为平钢板,两端分别固定于要连接的模块柱的连接梁端和固定于所述底模块梁或顶模块梁的连接梁端。
[0014]如上所述的钢MiC结构体系,优选地,所述屈曲约束金属板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固定设于模块柱的连接梁端上,另一端通过连接螺栓和螺母固定设于底模块梁或顶模块梁的连接梁端上。
[0015]如上所述的钢MiC结构体系,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为平钢板,连接板与上层模块所述底模块梁和下层模块所述顶模块梁通过焊接固定,实现上层模块底模块梁和下层模块顶模块梁的固定连接。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其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构造简单,施工便捷;其结构体系的塑性可控节点实现往复弯曲耗能,提高了模块抗震能力;通过上下层模块连接节点板的拼接提高模块结构整体性;所构成的体系可降低高烈度地区地震作用对模块化建筑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结构截面尺寸,增大建筑使用面积,降低结构造价。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堆叠的示意图;
[0020]图2为塑性可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屈曲约束金属板的俯视图;
[0022]图4为屈曲约束金属板的侧视图;
[0023]图5为屈曲约束金属板的正视图;
[0024]图6为连接梁端的正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模块柱;
[0027]2:底模块梁;
[0028]3:顶模块梁;
[0029]4:屈曲约束金属板;
[0030]411:低屈服点钢板;
[0031]4111:螺栓孔;
[0032]412:薄橡胶层;
[0033]413:约束钢套筒;
[0034]42:连接梁端;
[0035]421:翼板;
[0036]422:腹板;
[0037]423:端板;
[0038]43:连接腹板;
[0039]44:连接螺栓;
[0040]5:连接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0042]为了更好的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
[0043]实施例1
[0044]一种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其包括模块柱1、底模块梁2、顶模块梁3、塑性可控节点4和连接板5,其中模块柱1为钢结构箱形柱,底模块梁2和顶模块梁3均为钢结构箱型梁;塑性可控节点4连接模块柱1和底模块梁2,塑性可控节点4连接模块柱1和顶模块梁3,连接板5固定连接相邻的上层模块的底模块梁2和下层模块的顶模块梁3。
[0045]底模块梁2和顶模块梁3设有两个或多个,底模块梁2和顶模块梁3可平行通过连接板5设置,也可分开设置。
[0046]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每个塑性可控节点4包括屈曲约束金属板41、连接梁端42、连接腹板43和连接螺栓44。屈曲约束金属板41设有两个,连接腹板43设有两个,连接梁端42设有两个,连接梁端42分别固定设于要连接的模块柱1和底模块梁2或顶模块梁3上,屈曲约束金属板41与连接梁端42通过连接螺栓44固定连接,两个屈曲约束金属板41平行设置,连接腹板43固定连接连接梁端42。连接腹板43可设有一个或两个,当设有一个时,为工字形布置,在两个连接梁端的中间;当连接腹板设有两个时为箱型布置,前后各一块。
[0047]其中,图3、图4和图5所示,屈曲约束金属板41包括低屈服点钢板411、薄橡胶层412、约束钢套筒413。约束钢套筒413套设于低屈服点钢板411的中间,薄橡胶层412设于低屈服点钢板411与约束钢套筒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防屈曲翼缘板和拼接腹板的塑性可控节点的钢MiC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模块柱、底模块梁、顶模块梁、塑性可控节点和连接板,塑性可控节点连接模块柱和底模块梁,塑性可控节点连接模块柱和顶模块梁,连接板固定连接相邻的上层模块的底模块梁和下层模块的顶模块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MiC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柱为钢结构箱形柱,底模块梁和顶模块梁均为钢结构箱型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MiC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塑性可控节点包括屈曲约束金属板、连接梁端、连接腹板和连接螺栓,屈曲约束金属板设有两个,连接腹板设有一个或两个,连接梁端设有两个,连接梁端分别固定设于模块柱和底模块梁或顶模块梁上,屈曲约束金属板与连接梁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两个屈曲约束金属板平行设置,连接腹板固定连接连接梁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MiC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屈曲约束金属板包括低屈服点钢板、薄橡胶层和约束钢套筒,所述约束钢套筒套设于低屈服点钢板的中间,薄橡胶层设于低屈服点钢板与约束钢套筒之间,所述低屈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宝军王琼陈朝骏张振张佳艺严辰丁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