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光学系统及光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8328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7
一种观察光学系统,其具备显示元件及配置于显示元件的视点侧的目镜透镜。目镜透镜从最靠显示元件侧向视点侧依次连续地包含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及第3透镜。在将显示元件中的显示区域的最长直径的半值设为H,将屈光度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观察光学系统及光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观察光学系统及光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目镜透镜,已知有日本特开2016

001209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7

068129号公报中记载的透镜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近年来,要求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以更宽的视场角进行观察的观察光学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以更宽的视场角进行观察的观察光学系统及具备该观察光学系统的光学装置。
[0005]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观察光学系统具备显示元件及配置于显示元件的视点侧的目镜透镜,目镜透镜从最靠显示元件侧向视点侧依次连续地包含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及第3透镜,在将显示元件中的显示区域的最长直径的半值设为H,将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目镜透镜的焦距设为f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
[0007]0.35<H/f<0.6
ꢀꢀ
(1)
[0008]优选在调整屈光度时,目镜透镜内的至少3个透镜沿着光轴移动。
[0009]优选第1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透镜面具有随着远离光轴而负屈光力变强的形状或者随着远离光轴而正屈光力变弱的形状。
[0010]优选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透镜面具有随着远离光轴而正屈光力变强的形状或者随着远离光轴而负屈光力变弱的形状。
[0011]也可以构成为目镜透镜包括4个以上的透镜。也可以构成为目镜透镜包括4个透镜。
[0012]上述方式的观察光学系统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25)及(1

1)~(6

1)中的至少1个。
[0013]0.35<H/f<0.6
ꢀꢀ
(1)
[0014]0.03<(R2r+R2f)/(R2r

R2f)<0.9
ꢀꢀ
(2)
[0015]‑
0.13<(R2f

R1r)/(R2f+R1r)<0.2
ꢀꢀ
(3)
[0016]‑
5<(R1r+R1f)/(R1r

R1f)<

0.2
ꢀꢀ
(4)
[0017]‑
2.5<(R3r+R3f)/(R3r

R3f)<8
ꢀꢀꢀ
(5)
[0018]1.61<Nmax<2.2
ꢀꢀ
(6)
[0019]‑
4<f/f2<

0.9
ꢀꢀ
(7)
[0020]‑
1<f/f12<0.12
ꢀꢀ
(8)
[0021]0.83<f/fr<2
ꢀꢀ
(9)
[0022]‑
2.2<f1/f2<

0.73
ꢀꢀ
(10)
[0023]0.66<f1/fr<1.6
ꢀꢀ
(11)
[0024]‑
0.98<f2/fr<

0.4
ꢀꢀ
(12)
[0025]‑
0.6<(R3f

R2r)/(R3f+R2r)<9
ꢀꢀ
(13)
[0026]1.6<dL/f<2.25
ꢀꢀ
(14)
[0027]0.25<dL12/T2<0.81
ꢀꢀ
(15)
[0028]0.18<H/TL<0.65
ꢀꢀ
(16)
[0029]0.24<d01/f<0.8
ꢀꢀ
(17)
[0030]‑
1.15<H/f2<

0.35
ꢀꢀ
(18)
[0031]0.32<H/fr<0.78
ꢀꢀ
(19)
[0032]0.7<f/f1<2.2
ꢀꢀ
(20)
[0033]‑
4<(R4f

R3r)/(R4f+R3r)<4.2
ꢀꢀ
(21)
[0034]‑
15<(R4r+R4f)/(R4r

R4f)<0.5
ꢀꢀ
(22)
[0035]0.15<d12/d2<5.8
ꢀꢀ
(23)
[0036]0.01<d12/TL<0.16
ꢀꢀ
(24)
[0037]0.25<H/f1<0.9
ꢀꢀ
(25)
[0038]0.37<H/f<0.5
ꢀꢀ
(1

1)
[0039]0.06<(R2r+R2f)/(R2r

R2f)<0.65
ꢀꢀ
(2

1)
[0040]‑
0.09<(R2f

R1r)/(R2f+R1r)<0.14
ꢀꢀ
(3

1)
[0041]‑
3<(R1r+R1f)/(R1r

R1f)<

0.4
ꢀꢀ
(4

1)
[0042]‑
1.5<(R3r+R3f)/(R3r

R3f)<5
ꢀꢀ
(5

1)
[0043]1.66<Nmax<2
ꢀꢀ
(6

1)
[0044]其中,设为如下。
[0045]H

显示元件中的显示区域的最长直径的半值
[0046]f: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目镜透镜的焦距
[0047]f1:第1透镜的焦距
[0048]f2:第2透镜的焦距
[0049]f12: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第1透镜与第2透镜的合成焦距
[0050]fr: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比第2透镜更靠视点侧的所有透镜的合成焦距
[0051]R1f:第1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0052]R1r:第1透镜的视点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0053]R2f:第2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0054]R2r: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0055]R3f:第3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0056]R3r:第3透镜的视点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0057]R4f: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观察光学系统,其具备显示元件及配置于所述显示元件的视点侧的目镜透镜,其中,所述目镜透镜从最靠显示元件侧向视点侧依次连续地包含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及第3透镜,在将所述显示元件中的显示区域的最长直径的半值设为H,将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所述目镜透镜的焦距设为f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0.35<H/f<0.6
ꢀꢀꢀꢀ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调整屈光度时,所述目镜透镜内的至少3个透镜沿着光轴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1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透镜面具有随着远离光轴而负屈光力变强的形状或者随着远离光轴而正屈光力变弱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透镜面具有随着远离光轴而正屈光力变强的形状或者随着远离光轴而负屈光力变弱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目镜透镜包括4个以上的透镜。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目镜透镜包括4个透镜。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所述第2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2f,将所述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2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0.03<(R2r+R2f)/(R2r

R2f)<0.9
ꢀꢀꢀ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所述第2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2f,将所述第1透镜的视点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1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

0.13<(R2f

R1r)/(R2f+R1r)<0.2
ꢀꢀꢀꢀ
(3)。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所述第1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1f,将所述第1透镜的视点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1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4):

5<(R1r+R1f)/(R1r

R1f)<

0.2
ꢀꢀꢀꢀ
(4)。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所述第3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3f,将所述第3透镜的视点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3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5):

2.5<(R3r+R3f)/(R3r

R3f)<8
ꢀꢀꢀꢀ
(5)。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所述目镜透镜所包含的所有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的最大值设为Nmax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6):1.61<Nmax<2.2
ꢀꢀꢀꢀ
(6)。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所述第2透镜的焦距设为f2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7):

4<f/f2<

0.9
ꢀꢀꢀꢀ
(7)。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透镜与所述第2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12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8):

1<f/f12<0.12
ꢀꢀꢀꢀ
(8)。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配置得比所述第2透镜更靠视点侧的所有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9):0.83<f/fr<2
ꢀꢀꢀꢀ
(9)。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所述第1透镜的焦距设为f1,将所述第2透镜的焦距设为f2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0):

2.2<f1/f2<

0.73
ꢀꢀꢀꢀ
(10)。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所述第1透镜的焦距设为f1,将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配置得比所述第2透镜更靠视点侧的所有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1):0.66<f1/fr<1.6
ꢀꢀꢀꢀ
(11)。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所述第2透镜的焦距设为f2,将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配置得比所述第2透镜更靠视点侧的所有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2):

0.98<f2/fr<

0.4
ꢀꢀꢀ
(12)。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所述第3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3f,将所述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2r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3):

0.6<(R3f

R2r)/(R3f+R2r)<9
ꢀꢀꢀꢀ
(13)。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从所述第1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至所述目镜透镜的最靠视点侧的透镜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L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4):1.6<dL/f<2.25
ꢀꢀꢀꢀ
(14)。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从所述第1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至所述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L12,将屈光度为

1屈光度的状态下的、从所述显示元件的显示面至所述第1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空气换算距离、与从所述第1透镜的显示元件侧的面至所述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之和设为T2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5):0.25<dL12/T2<0.81
ꢀꢀꢀꢀ
(15)。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中,在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广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