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毅专利>正文

一种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818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包括从空间布局上自远而近依次设置的乔木植物拓展区Ⅰ、生态潜流滤水区Ⅱ、两栖植物定居区Ⅲ和水生植物净化区Ⅳ,所述水生植物净化区Ⅳ靠近两栖植物定居区Ⅲ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砂石拦截防流失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性卡装缓冲组件和拦挡组件的设置,能够对流入的水中的砂石杂质拦挡缓冲,通过过滤组件和沉淀箱的设置,能够对水中残留的小砂石颗粒过滤拦截和沉淀,通过对水中的砂石杂质拦挡缓冲过滤和沉淀后再排入水生植物净化区IV的方式,降低水土砂石流和水体被污染的现象,通过弹性卡装缓冲组件的设置,能够快速解除对矩形管的卡装并将其向上转动翻开以解除遮挡,进而方便人员后续对过滤板清理。过滤板清理。过滤板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园林绿化
,具体为一种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利用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渐加剧,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湖滨生态系统的退化日益显现,近年来,人们对自然保护和生态友好认识的日益深入,打造绿水青山、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呼声与日俱增,构建以生物截留和水土保持功能为主导,肩负生态、美化、环保等多种功能的生态修复型湖岸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崇。
[0003]经检所,授权公告号CN212248061U公开一种湖滨湿地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从空间布局上自远而近包括乔木植物拓展区(Ⅰ)、生态潜流滤水区(Ⅱ)、两栖植物定居区(Ⅲ)、水生植物净化区(Ⅳ),其中,乔木植物拓展区(Ⅰ)远离水体,承担湿地缓冲的第一条功能带;生态潜流滤水区(Ⅱ)紧邻乔木植物拓展区(Ⅰ);两栖植物定居区(Ⅲ)靠近水源,位居常水位以上;水生植物净化区(Ⅳ)地处常水位以下,精选吸污功能强的耐水植物分散定植于水体并定期地收割打捞;其通过精心施工和植物设计,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植被缓冲带,在有效缓解湖滨非点源污染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区域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具有生态、立体、补氧、增绿的显著特征。
[0004]上述专利水生植物净化区(Ⅳ)用于出水和供水生植物生长,但是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水生植物净化区(Ⅳ)靠近乔木植物拓展区(Ⅰ)的方向为下坡聚水状,以此实现水汇聚至水生植物净化区(Ⅳ)内的效果,但是在水向其内汇聚时易携带大量砂石等杂质进入水体中,造成水体易被污染,鉴于此,在其基础上加以改进,以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包括从空间布局上自远而近依次设置的乔木植物拓展区Ⅰ、生态潜流滤水区Ⅱ、两栖植物定居区Ⅲ和水生植物净化区Ⅳ,所述水生植物净化区Ⅳ靠近两栖植物定居区Ⅲ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砂石拦截防流失机构;
[0007]所述砂石拦截防流失机构包括预埋在水生植物净化区Ⅳ一侧的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水生植物净化区Ⅳ相配合的出水孔,所述沉淀箱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并固定连接有回形板,回形板内安装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用于对两栖植物定居区Ⅲ冲砂流出的砂石过滤拦截;
[0008]所述沉淀箱的右侧内壁和回形板的右侧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支座,U形支座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的顶部和左侧均开设有卡槽,支撑轴上活
动套设有转动套,转动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矩形管,位于左侧的卡槽内活动卡装有弹性卡装缓冲组件,弹性卡装缓冲组件滑动套设在对应的矩形管内,弹性卡装缓冲组件用于对矩形管卡装锁固;
[0009]弹性卡装缓冲组件的顶部延伸至对应的矩形管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拉动解锁组件,拉动解锁组件用于驱动弹性卡装缓冲组件解除卡固状态;
[0010]所述弹性卡装缓冲组件的左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管外并固定连接有拦挡组件,回形板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拦挡减速条,拦挡组件用于对两栖植物定居区Ⅲ冲砂流出的大块砂石拦挡,弹性卡装缓冲组件用于对拦挡组件缓冲卸力。
[0011]优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两个支撑条和两个第一拉环,两个支撑条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回形板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活动套设在回形板内并与支撑条的顶部活动接触,两个第一拉环均固定连接在过滤板的顶部,过滤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滤孔,设置的过滤板实现对冲刷流落的砂石过滤拦截。
[0012]优选地,所述弹性卡装缓冲组件包括移动座、矩形杆、多个缓冲弹簧和钢质卡板,所述钢质卡板的右端活动卡装至对应的左侧的卡槽内,钢质卡板的左侧延伸至对应的矩形管内并与移动座的右侧固定连接,矩形杆滑动套设在对应的矩形管内,缓冲弹簧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矩形杆和移动座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所述移动座的顶部延伸至矩形管的上方,矩形管滑动套设在移动座上,转动套滑动套设在钢质卡板上,设置的移动座、矩形杆、多个缓冲弹簧和钢质卡板配合,利用钢质卡板与对应的卡槽的卡装,实现对矩形管卡装锁固。
[0013]优选地,所述拉动解锁组件包括移动板、U形导套和第二拉环,所述移动板的底部与对应的矩形管的顶部活动接触,移动板的底部与对应的移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U形导套的底部与对应的矩形管的顶部固定连接,U形导套滑动套设在对应的移动板上,第二拉环的底部与对应的移动板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设置的移动板、U形导套和第二拉环配合,在向左拉动第二拉环时能够驱动钢质卡板向左解除与卡槽的卡装状态。
[0014]优选地,所述拦挡组件包括连接座和多个拦挡杆,所述连接座的右侧与对应的矩形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多个拦挡杆等间距固定连接在对应的连接座底部,拦挡杆位于对应的弧形拦挡减速条的上方,设置的连接座和多个拦挡杆配合,利用多个拦挡杆实现对冲刷流落的大块砂石遮挡拦截,进一步通过缓冲弹簧和矩形杆的配合,能够在拦挡杆受砂石冲击时对其缓冲卸力。
[0015]优选地,所述U形支座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分别与对应的转动套的前侧和后侧活动接触,U形支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联网监控摄像头。
[0016]优选地,所述矩形管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穿孔,且矩形穿孔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分别与对应的移动座的前侧和后侧滑动接触。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通过设置的弧形拦挡减速条、弹性卡装缓冲组件和拦挡组件配合,能够对向水生植物净化区IV流入的水中的砂石颗粒杂质拦挡减速缓冲;
[0019]2、本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通过设置的过滤组件、沉淀箱和出水孔配合,能够对水中残留的小砂石颗粒过滤拦截和沉淀,并利用出水孔在沉淀箱内的水位过高时将水排至水生植物净化区IV内,降低水土砂石流和水体被污染的现象;
[0020]3、本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通过设置的弹性卡装缓冲组件,能够快速解除对矩形
管的卡装并将其向上转动翻开以解除遮挡,方便人员后续对过滤板清理。
[0021]本技术通过弹性卡装缓冲组件和拦挡组件的设置,能够对流入的水中的砂石杂质拦挡缓冲,通过过滤组件和沉淀箱的设置,能够对水中残留的小砂石颗粒过滤拦截和沉淀,通过对水中的砂石杂质拦挡缓冲过滤和沉淀后再排入水生植物净化区IV的方式,降低水土砂石流和水体被污染的现象,通过弹性卡装缓冲组件的设置,能够快速解除对矩形管的卡装并将其向上转动翻开以解除遮挡,进而方便人员后续对过滤板清理。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砂石拦截防流失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砂石拦截防流失机构主视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的A部分放大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包括从空间布局上自远而近依次设置的乔木植物拓展区(Ⅰ)、生态潜流滤水区(Ⅱ)、两栖植物定居区(Ⅲ)和水生植物净化区(Ⅳ),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净化区(Ⅳ)靠近两栖植物定居区(Ⅲ)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砂石拦截防流失机构;所述砂石拦截防流失机构包括预埋在水生植物净化区(Ⅳ)一侧的沉淀箱(1),所述沉淀箱(1)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水生植物净化区(Ⅳ)相配合的出水孔(2),所述沉淀箱(1)的顶部设置为开口并固定连接有回形板(3),回形板(3)内安装有过滤组件;所述沉淀箱(1)的右侧内壁和回形板(3)的右侧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支座(5),U形支座(5)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轴(9),支撑轴(9)的顶部和左侧均开设有卡槽(8),支撑轴(9)上活动套设有转动套(7),转动套(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矩形管(10),位于左侧的卡槽(8)内活动卡装有弹性卡装缓冲组件,弹性卡装缓冲组件滑动套设在对应的矩形管(10)内;弹性卡装缓冲组件的顶部延伸至对应的矩形管(10)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拉动解锁组件;所述弹性卡装缓冲组件的左端延伸至对应的矩形管(10)外并固定连接有拦挡组件,回形板(3)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拦挡减速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板(4)、两个支撑条和两个第一拉环,两个支撑条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回形板(3)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4)活动套设在回形板(3)内并与支撑条的顶部活动接触,两个第一拉环均固定连接在过滤板(4)的顶部,过滤板(4)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滤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被缓冲带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装缓冲组件包括移动座(13)、矩形杆(11)、多个缓冲弹簧(12)和钢质卡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毅
申请(专利权)人:童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