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爬行垫,包括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第一垫板包括第一板体及一体成型于第一板体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一凸部,第二垫板包括第二板体及一体成型于第二板体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二凸部,第一板体上设有多个与各第二凸部一一对应且贯穿其上、下两侧面的通孔;第一板体叠设于第二板体上表面,且各第二凸部一一对应穿过各通孔凸出于第一板体的上表面,第一垫板与第二垫板的硬度不同;爬行垫上表面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硬度不同,使得爬行垫表面刺激形式多样;且其通过叠设的方式组装成为爬行垫,大众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硬度的第一垫板及第二垫板进行自行组装,可实现爬行垫刺激强度的自由组合,提高了爬行垫的适用性。高了爬行垫的适用性。高了爬行垫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行垫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爬行垫。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经常给孩子按摩足部,刺激足部反射区,不仅能够有效调整各脏腑的机能,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也会使之生病的机会相应减少。
[0003]目前,部分家庭使用爬行垫给孩子提供一个训练行走的环境,同时可在爬行垫上设置足部刺激结构给孩子进行足部按摩;而市场上也有在表面设置凹凸纹路的爬行垫,但是爬行垫表面软硬单一,导致足部刺激形式单一;若长期行走在表面硬度低的爬行垫,这不利于给予一个良好的足部刺激环境;若长期行走在表面硬度高的爬行垫也不利于儿童足部发育。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爬行垫,解决爬行垫表面刺激单一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爬行垫,包括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包括第一板体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垫板包括第二板体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二凸部,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多个与各所述第二凸部一一对应且贯穿其上、下两侧面的通孔;所述第一板体叠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表面,且各所述第二凸部一一对应穿过各所述通孔凸出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垫板与所述第二垫板的硬度不同。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板比第二垫板硬度低,所述第二凸部比第一凸部数量少。
[000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二凸部分别分布在所述第二板体的中心区域以及各角位置。
[0008]进一步地,将设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中心区域的第二凸部中的其中一个定义为中心第二凸部,其余定义为外周第二凸部,各所述外周第二凸部环绕所述中心第二凸部设置,且所述中心第二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外周第二凸部的外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部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凸部的顶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为半球形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垫板的侧边均设有拼接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的下表面为平整表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及所述第二板体均呈矩形。
[001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爬行垫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爬行垫上表面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硬度不同,使得爬行垫表面刺激形式多样;且其通过第一垫板叠设于第二垫板上,且第二凸部对应穿过所述通孔实现第二垫板与第一垫板的组装,最后成为爬行垫,这使得大众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硬度的第一垫板及第二垫板进行自由组装,可实现爬行垫刺激强度的自由组合;且不需要多种刺激时,可以单独使用第一垫板或第二垫板,提
高了爬行垫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爬行垫的装配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爬行垫的爆炸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垫板的结构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垫板的结构图;
[0019]图中,100、爬行垫;1、第一垫板;11、第一板体;12、第一凸部;13、通孔;2、第二垫板;21、第二板体;22、第二凸部;23、中心第二凸部;24、外周第二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上”、“下”、“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爬行垫100,包括第一垫板1和第二垫板2,所述第一垫板1包括第一板体11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板体11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一凸部12,所述第二垫板2包括第二板体21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板体21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二凸部22,所述第一板体11上设有多个与各所述第二凸部22一一对应且贯穿其上、下两侧面的通孔13;所述第一板体11叠设于所述第二板体21上表面,且各所述第二凸部22一一对应穿过各所述通孔13凸出于所述第一板体1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垫板1与所述第二垫板2的硬度不同。
[0023]基于此,第一板体11层叠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21上,且所述第二板体21上表面的第二凸部22穿过所述通孔13并与所述通孔13卡接配合使得第一垫板1与所述第二垫板2整体成为一块爬行垫100;由于第一垫板1与第二垫板2硬度不同,使得爬行垫100上表面的第一凸部12和第二凸部22硬度不同,使得爬行垫100表面刺激形式多样;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第二凸部22对应穿过所述通孔13实现第二垫板2与第一垫板1的卡接装配最终组装成为爬行垫100,这使得大众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硬度的第一垫板1及第二垫板2进行自由组装,可实现爬行垫100刺激强度的自由组合;且不需要多种刺激时,可以单独使用第一垫板1或第二垫板2,提高了爬行垫100的适用性。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板1比第二垫板2硬度低,所述第二凸部22比第一凸部12数量少,且多个所述第二凸部22分别分布在所述第二板体21的中心区域以及各角位置;这使得爬行垫100的高强度刺激部位数量少且分布分散,以此避免长期行走在高强度刺激部位,避免损害儿童足部发育;同时避免长期行走在低强度刺激部位,保证给予一个良好的足部刺激环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部22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凸部12的顶部,以此增强并保证刺激效果。
[0025]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将设于所述第二板体21的中心区域的第二凸部22中的其中
一个定义为中心第二凸部23,其余定义为外周第二凸部24,各所述外周第二凸部24环绕所述中心第二凸部23设置,且所述中心第二凸部23的外径大于所述外周第二凸部24的外径,以此形成爬行垫100中心区域的较高强度的刺激部位。
[0026]进一步地,所述爬行垫100上表面的刺激部位的受力表面应当圆滑、过渡自然,具体地,所述第一凸部12和所述第二凸部22为半球形结构,避免刺激部位尖锐而损伤足部。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11及所述第二板体21均呈矩形,所述第一垫板1和所述第二垫板2的侧边均设有拼接部(附图中未示出),多块所述爬行垫100可通过所述拼接部拼接成一体,使得大众可以自由拼接得到大小合适的爬行垫100;且可通过将多个硬度不同的第二垫板2与多个硬度不同的第一垫板1进行两两层叠卡接成为多块刺激强度不同的爬行垫100,再通过所述拼接部进行爬行垫100之间的拼接,可得到一块具有两个以上刺激强度的更大的爬行垫100,进一步丰富了爬行垫100的刺激形式。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板1和第二垫板2的下表面为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行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包括第一板体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垫板包括第二板体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二凸部,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多个与各所述第二凸部一一对应且贯穿其上、下两侧面的通孔;所述第一板体叠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表面,且各所述第二凸部一一对应穿过各所述通孔凸出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垫板与所述第二垫板的硬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比第二垫板硬度低,所述第二凸部比第一凸部数量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行垫,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凸部分别分布在所述第二板体的中心区域以及各角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行垫,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万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