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防漏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817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防漏液装置,包括微流控芯片、进液管、进气管、橡胶膜和限位机构;微流控芯片设有进液口;进液管出液端与进气管出气端置于同一进液口内,进液管和进气管与进液口底部间设有橡胶膜;橡胶膜设有穿孔,进液管贯穿穿孔,进液管外壁密封连接穿孔,橡胶膜包裹进气管的出气端;进液管和进气管被橡胶膜包裹的部位外套设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密封连接橡胶膜,限位机构连接固定微流控芯片。橡胶膜通过进气管充气膨大,充气膨大后的橡胶膜可将进液口与进液管间的空间充满,可通过过盈配合实现防漏液,同时亦不会有多余的液体残留在橡胶膜与进液口内壁间,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针对微流控芯片的防漏液装置无法节约样品液的问题。约样品液的问题。约样品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芯片防漏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
,特别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防漏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化学、生物、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该技术已经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获得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实际应用中在微流控实验室也十分常见,但是,微流控芯片仍然存在一个技术痛点就是芯片与进液管之间连接处的防漏液问题,由于连接处管道与进液口无法很好地配合,且注射细胞样品液时微流控芯片管道液压较高,通常会出现进液口漏液问题,然而,如果进液口漏液的话会造成大量的样品液浪费,就无法体现出微流控芯片“对样品液需求量小”的优势,因此就需要研究一种针对微流控芯片的防漏液装置。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过一种螺纹连接限位及防漏液装置,其通过在进液管外壁设置螺纹,并在螺纹上方设置密封圈,使得进液管与进液口中不易漏液,但是,这样的设置会使得进液口与进液管间的螺纹上充满样品液,这些样品液无法抵达微流控芯片上进行检测,同样会造成样品液的浪费。
[0004]因此,针对微流控芯片研究一种能节约样品液的防漏液装置具有重要实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防漏液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针对微流控芯片的防漏液装置无法节约样品液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芯片防漏液装置包括微流控芯片、进液管、进气管、橡胶膜和限位机构;所述微流控芯片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管出液端与所述进气管出气端置于同一所述进液口内,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液口底部间设有所述橡胶膜;所述橡胶膜设有穿孔,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穿孔,所述进液管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穿孔,所述橡胶膜包裹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进气管被所述橡胶膜包裹的部位外套设所述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密封连接所述橡胶膜,所述限位机构连接固定所述微流控芯片。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器和压紧器;所述限位器设有竖直通孔,所述竖直通孔对准所述进液口,所述竖直通孔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橡胶膜,所述限位器外套设有所述压紧器;所述压紧器底部连接固定所述微流控芯片,所述压紧器侧壁设有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均连接有螺钉,多个所述螺钉与多个所述螺纹孔间均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固定在所述微流控芯片外侧壁。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连接方式均为过盈配合。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橡胶膜形状为等边形。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孔设于所述橡胶膜的几何中心。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进液管均为软管。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进气管均竖向布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直通孔直径小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进液管直径之和。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橡胶膜在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进气管间设有充气空间,所述橡胶膜在所述进气管外侧包围形成充气空间。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由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液口底部间设有所述橡胶膜;所述橡胶膜设有穿孔,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穿孔,所述进液管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穿孔,所述橡胶膜包裹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所以在进行应用时,所述橡胶膜通过所述进气管充气膨大,充气膨大后的所述橡胶膜可以将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进液管间的空间充满,即所述橡胶膜挤压所述进液口的内壁进行过盈配合,而所述进液口液体即使因液压高导致进液口形变,仍然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实现防漏液,同时亦不会有多余的液体残留在所述橡胶膜与所述进液口内壁间,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针对微流控芯片的防漏液装置无法节约样品液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整体剖面结构的大样结构示意图;
[0024]图7

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橡胶膜使用过程示意图一;
[0025]图7

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橡胶膜使用过程示意图二;
[0026]图7

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橡胶膜使用过程示意图三。
[0027]附图标记如下:
[0028]1、微流控芯片;2、进气管;3、进液管;4、橡胶膜;5、限位机构;50、压紧器;51、限位器;52、安装板;53、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0]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1防漏液装置,其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微流控芯片1、进液管3、进气管2、橡胶膜4和限位机构5;微流控芯片1设有进液口;进液管3出液端与进气管2出气端置于同一进液口内,进液管3和进气管2与进液口底部间设有橡胶
膜4;橡胶膜4设有穿孔,进液管3贯穿穿孔,进液管3外壁密封连接穿孔,橡胶膜4包裹进气管2的出气端;进液管3和进气管2被橡胶膜4包裹的部位外套设限位机构5,限位机构5密封连接橡胶膜4,限位机构5连接固定微流控芯片1。
[0031]其中,橡胶膜4置于进液管3与进液口之间并包裹进气管2,橡胶膜4通过进气管2进行充气,使得橡胶膜4与进液口的内壁间产生过盈配合;另外,橡胶膜4包裹进液管3与进气管2的部分,外套有限位机构5,限位机构5通过挤压放置于进液口内的进液管3与进气管2,使得限位机构5与橡胶膜4亦产生过盈配合。
[0032]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这样的设置,橡胶膜4充气膨大,充气膨大后的橡胶膜4可以将进液口内壁与进液管3间的空间充满,即橡胶膜4挤压进液口的内壁进行过盈配合,而进液口即使因液压高导致形变,进液口内的液体依然会因为橡胶膜4与进液口内壁的过盈配合实现防漏液,同时亦不会有多余的液体残留在所述橡胶膜4与所述进液口内壁间,切实解决了现有技术针对微流控芯片1的防漏液装置无法节约样品液的问题。
[0033]如图1、图5和图6所示,限位机构5包括限位器51和压紧器50;限位器51设有竖直通孔,竖直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防漏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流控芯片、进液管、进气管、橡胶膜和限位机构;所述微流控芯片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管出液端与所述进气管出气端置于同一所述进液口内,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液口底部间设有所述橡胶膜;所述橡胶膜设有穿孔,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穿孔,所述进液管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穿孔,所述橡胶膜包裹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所述进液管和所述进气管被所述橡胶膜包裹的部位外套设所述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密封连接所述橡胶膜,所述限位机构连接固定所述微流控芯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防漏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器和压紧器;所述限位器设有竖直通孔,所述竖直通孔对准所述进液口,所述竖直通孔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橡胶膜,所述限位器外套设有所述压紧器;所述压紧器底部连接固定所述微流控芯片,所述压紧器侧壁设有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均连接有螺钉,多个所述螺钉与多个所述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驰李俊声赖明昊王嘉逸陈博宇王淳锋吴俊霖邓宇谢海兴潘晓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