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吹吸两用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管体和转接座,所述转接座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腔体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设有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体具有轴向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形成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一管体的周侧设有与第二气道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气道具有向腔体内吹气的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接座,在转接座上设置腔体,在腔体内设置活动块,从而可通过活动块的活动实现第一气道内气体流向的转换,可根据需要实现吸气功能和吹气功能,从而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吹吸两用上下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吹吸两用上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利用负压吸取产品或元件,以实现产品或元件的自动上、下料,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产品或元件的加工工位进行吹气,从而对加工工位或产品进行清洁除尘。现有的设备中通常需要单独配备吸料机构和吹气机构,导致设备制造成本较高,而且设备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吹吸两用上下料机构,其可实现吹气和吸气功能,从而简化设备结构,降低设备制造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吹吸两用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管体和转接座,所述转接座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腔体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设有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体具有轴向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形成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一管体的周侧设有与第二气道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气道具有向腔体内吹气的出气口;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时,第一气道远离腔体的一端形成吸入气流;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不连通时,第一气道远离腔体的一端形成吹出气流。通过设置转接座,在转接座上设置腔体,在腔体内设置活动块,从而可通过活动块的活动实现第一气道内气体流向的转换,可根据需要实现吸气功能和吹气功能,从而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气道设于第一气道靠近腔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气道靠近腔体的一端的端口,以及所述第二气道的出气口均与腔体的内侧壁保持有间距。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气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气道靠近腔体的一端的端口平齐。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管体固定座,所述管体固定座与转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设于管体固定座上,所述管体固定座设有与第二气道连通的进气口。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导气件,所述导气件设于第一管体靠近腔体一端的外侧,所述导气件的内侧壁与第一管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气道。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体靠近腔体一端的外侧面设有锥形倾斜表面,所述导气件靠近腔体的一端设有锥形缩口,所述锥形缩口的末端与锥形倾斜表面之间形成出气口。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体固定座与转接座一体连接。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具有轴向的第三气道,所述第三气道与第二通孔连通。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控制活动块在腔体内活动的换向驱动装置。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控制转接座活动的移位驱动组件,所述移位驱动组件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滑轨、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座和控制滑座沿滑轨滑动的驱动元件,所述转接座设于滑座上,并可随滑座活动。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设置转接座,在转接座上设置腔体,在腔体内设置活动块,从而可通过活动块的活动实现第一气道内气体流向的转换,可根据需要实现吸气功能和吹气功能,从而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
[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吸气状态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吹气状态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识说明:
[0023]10、转接座
ꢀꢀꢀꢀꢀꢀꢀꢀꢀꢀꢀꢀꢀ
11、腔体
ꢀꢀꢀꢀꢀꢀꢀꢀꢀꢀꢀ
111、第一通孔
[0024]112、第二通孔
ꢀꢀꢀꢀꢀꢀꢀꢀꢀꢀ
12、活动块
ꢀꢀꢀꢀꢀꢀꢀꢀꢀ
13、第三通孔
[0025]14、第二管体
ꢀꢀꢀꢀꢀꢀꢀꢀꢀꢀꢀ
15、第三气道
ꢀꢀꢀꢀꢀꢀꢀ
20、管体固定座
[0026]21、第一管体
ꢀꢀꢀꢀꢀꢀꢀꢀꢀꢀꢀ
22、第一气道
ꢀꢀꢀꢀꢀꢀꢀ
23、第二气道
[0027]24、导气件
ꢀꢀꢀꢀꢀꢀꢀꢀꢀꢀꢀꢀꢀ
25、进气口
ꢀꢀꢀꢀꢀꢀꢀꢀꢀ
26、出气口
[0028]30、底座
ꢀꢀꢀꢀꢀꢀꢀꢀꢀꢀꢀꢀꢀꢀꢀ
31、滑轨
ꢀꢀꢀꢀꢀꢀꢀꢀꢀꢀꢀ
32、滑块
[0029]33、滑座
ꢀꢀꢀꢀꢀꢀꢀꢀꢀꢀꢀꢀꢀꢀꢀ
34、驱动元件
ꢀꢀꢀꢀꢀꢀꢀ
35、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如图1
‑
5所示,一种吹吸两用上下料机构,包括:第一管体21和转接座10,所述转接座10内设有腔体11,所述腔体11的侧壁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所述腔体11内有活动块12,所述转接座10上设有控制活动块12在腔体11内活动的换向驱动装置(未
示出),所述活动块12上设有使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相互连通的第三通孔13,所述第一管体21具有轴向的第一气道22,所述第一气道22与第一通孔111连通,所述第一管体21的外侧形成有与第一通孔111连通的第二气道23,所述第二气道23位于第一气道22靠近腔体11的一端,所述第一管体21的周侧设有与第二气道23连通的进气口25,所述第二气道23具有向腔体11内吹气的出气口26。所述第一气道22靠近腔体11的一端的端口,以及所述第二气道23的出气口26均与腔体11的内侧壁保持有间距。本技术中,所述第二气道23的出气口26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吸两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和转接座,所述转接座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腔体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设有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体具有轴向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形成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一管体的周侧设有与第二气道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气道具有向腔体内吹气的出气口;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时,第一气道远离腔体的一端形成吸入气流;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不连通时,第一气道远离腔体的一端形成吹出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两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道设于第一气道靠近腔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气道靠近腔体的一端的端口,以及所述第二气道的出气口均与腔体的内侧壁保持有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吸两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气道靠近腔体的一端的端口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吹吸两用上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体固定座,所述管体固定座与转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生,谭海兵,邓小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协鼎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