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互感器浇注体结构及浇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96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互感器浇注体结构及浇注工艺,包括:第一浇注模具,第一浇注模具包括第一浇注底板,第一浇注底板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块,密封块顶部沿水平方向等距开设有三组密封孔,每组密封孔共设置有两个,密封块外表面滑动套设有塑模块,塑模块顶部中心处沿水平方向等距开设有三个塑模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向第一浇注模具内部注入适量混合后的树脂,进而在密封块、塑模块和浇注定位套模芯的位置限制下能够有效制备出定位套,进而能够将制备的定位套和浇注定位套模芯一同安装于第二浇注模具内部,进而通过向第二浇注模具内部注入适量混合后的树脂,进而使定位套和混合后的树脂能够完美融合。的树脂能够完美融合。的树脂能够完美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互感器浇注体结构及浇注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浇注
,具体为一种新型互感器浇注体结构及浇注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浇注式电流互感器的线圈定位普遍采用塑料定位套定位,用PC或其他塑料材料注塑成产品窗口样式,浇注时塑料件作为线圈定位装置,直接浇注在产品内,由于塑料与浇注用的树脂为不同材质,树脂固化后会出现塑料件脱离及塑料件变脆现象,产品的密封性变弱,产品在做介电性能试验时容易出现击穿现象,同时现有浇注设备由于结构限制,使其实际使用过程较为复杂,进而导致其实际使用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向第一浇注模具内部注入适量混合后的树脂,进而在密封块、塑模块和浇注定位套模芯的位置限制下能够有效制备出定位套,进而能够将制备的定位套和浇注定位套模芯一同安装于第二浇注模具内部,进而通过向第二浇注模具内部注入适量混合后的树脂,进而使定位套和混合后的树脂能够完美融合,进而有效防止塑料与浇注用的树脂为不同材质时,树脂固化后会出现塑料件脱离及塑料件变脆现象的发生,进而有效防止电击穿现象的发生,进而有效提高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同时能够便捷进行产品的浇注制作,提高实际生产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互感器浇注体结构,包括:第一浇注模具,所述第一浇注模具包括第一浇注底板,所述第一浇注底板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顶部沿水平方向等距开设有三组密封孔,每组所述密封孔共设置有两个,所述密封块外表面滑动套设有塑模块,所述塑模块顶部中心处沿水平方向等距开设有三个塑模孔,每个所述塑模孔内部和对应一组密封孔内部之间均滑动嵌设有浇注定位套模芯;以及
[0005]第二浇注模具,所述第二浇注模具包括第二浇注底板,所述第二浇注底板顶部靠近后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左浇注模具,所述第二左浇注模具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左浇注模具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中心处滑动贯穿有顶针,所述第二左浇注模具另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左浇注模具后内壁中心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左浇注模具前表面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连接孔,每个所述连接孔内部均滑动嵌设有定位销,四个所述定位销一侧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右浇注模具。
[0006]其中,所述第二右浇注模具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中心处也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右浇注模具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中心处也滑动贯穿有顶针,所述第二右浇注模具另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中心处也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
[0007]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块前内壁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内部和对应两个第一定位孔内部之间也滑动嵌设有浇注定位套模芯,所述浇注定位套模芯外表面套设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外表面套设有线圈本体。
[0008]其中,所述第一浇注底板底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条,所述第二浇注底板底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条。
[0009]其中,所述塑模块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一个拐角处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塑模块另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另一个拐角处也固定连接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顶部中心处均开设有固定孔。
[0010]其中,所述第一浇注底板顶部位于两个固定孔下方均开设有螺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内部和对应固定孔内部之间均螺纹连接有固定杆。
[0011]其中,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块外表面之间滑动套设有一组安装块,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外表面之间也滑动套设有一组安装块,每组所述安装块共设置有两个。
[0012]其中,每组两个所述安装块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条,四个所述第一安装条共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条相对外表面之间均滑动贯穿有螺纹栓,每个所述螺纹栓外表面位于对应两个第一安装条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帽。
[0013]其中,每组连个所述安装块底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条,四个所述第二安装条共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条相对外表面之间均滑动贯穿有滑杆。
[0014]一种新型互感器浇注体浇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定位套制备:将现有不饱和树脂混合后注入第一浇注模具内部,待不饱和树脂在100℃

130℃下凝固后从第一浇注模具内部取出,并去除多余边角制得定位套;
[0016]S2、安装线圈:将S1中制得的定位套连同浇注定位套模芯一同放入第二浇注模具内部备用;
[0017]S3、完成浇注:向S2中备用第二浇注模具内部注入适量混合后的不饱和树脂,待不饱和树脂在100℃

130℃下凝固后去除边角并取出浇注定位套模芯,制得成品。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中,向第一浇注模具内部注入适量混合后的树脂,进而在密封块、塑模块和浇注定位套模芯的位置限制下能够有效制备出定位套,进而能够将制备的定位套和浇注定位套模芯一同安装于第二浇注模具内部,进而通过向第二浇注模具内部注入适量混合后的树脂,进而使定位套和混合后的树脂能够完美融合,进而有效防止塑料与浇注用的树脂为不同材质时,树脂固化后会出现塑料件脱离及塑料件变脆现象的发生,进而有效防止电击穿现象的发生,进而有效提高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同时能够便捷进行产品的浇注制作,提高实际生产效率。
[0020](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螺纹栓和安装块能够便捷进行第二浇注模具的安装拆卸,通过固定杆配合固定孔方便进行第一浇注模具的安装拆卸,进而使设备整体能够便捷进行安装拆卸,有效提高设备实际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立体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立体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浇注模具正视展开立体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浇注模具后视展开立体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浇注模具正视展开立体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浇注模具仰视展开立体图;
[0027]图7为另一实施例第一浇注模具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另一实施例第二浇注模具展开立体图。
[0029]图中标记:1、第二浇注模具;101、第二浇注底板;102、第二夹条;103、第二左浇注模具;104、定位销;105、第二右浇注模具;106、第一限位块;107、第二限位块;108、顶针;109、安装块;110、滑杆;111、螺纹栓;112、定位套;113、线圈本体;2、第一浇注模具;201、第一浇注底板;202、第一夹条;203、密封块;204、塑模块;205、固定杆;206、浇注定位套模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1]实施例一,参照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互感器浇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浇注模具(2),所述第一浇注模具(2)包括第一浇注底板(201),所述第一浇注底板(201)顶部沿水平方向等距开设有三组密封孔,每组所述密封孔共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浇注底板(201)上设有塑模块(204),所述塑模块(204)顶部中心处沿水平方向等距开设有三个塑模孔,每个所述塑模孔内部和对应一组密封孔内部之间均滑动嵌设有浇注定位套模芯(206);以及第二浇注模具(1),所述第二浇注模具(1)包括第二浇注底板(101),所述第二浇注底板(101)顶部靠近后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左浇注模具(103),所述第二左浇注模具(103)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06),所述第二左浇注模具(103)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中心处滑动贯穿有顶针(108),所述第二左浇注模具(103)另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07),所述第二左浇注模具(103)后内壁中心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左浇注模具(103)前表面靠近拐角处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部滑动嵌设有定位销(104),四个所述定位销(104)一侧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右浇注模具(1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互感器浇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右浇注模具(105)一侧外表面靠近顶部边缘中心处也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06),所述第二右浇注模具(105)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中心处也滑动贯穿有顶针(108),所述第二右浇注模具(105)另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中心处也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0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互感器浇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块(107)前内壁中心处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内部和对应两个第一定位孔内部之间也滑动嵌设有浇注定位套模芯(206),所述浇注定位套模芯(206)外表面套设有定位套(112),所述定位套(112)外表面套设有线圈本体(1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互感器浇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注底板(201)底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条(202),所述第二浇注底板(101)底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黄炳辉汪发兵汪太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正泰电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