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梯和电力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789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爬梯和电力隧道,所述爬梯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多个横踏,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踏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横踏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相连,多个所述横踏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用于与防坠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爬梯具有安全性好等优点。好等优点。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爬梯和电力隧道


[0001]本技术涉及人孔
,具体涉及一种爬梯和电力隧道。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隧道中,每隔一段距离需设置人孔(工井),以满足电力电缆放线、检修和安全逃生的需求。一般在人孔内设置爬梯,供检修人员进行下井作业。相关技术中,爬梯上未设置任何保护措施,检修人员只能凭借熟练程度和经验进行下井作业,容易发生跌落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爬梯,以提高安全性。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爬梯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多个横踏,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踏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横踏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相连,多个所述横踏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用于与防坠器配合。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杆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第一竖杆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接部分和导向部分,所述横踏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分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导向部分的远离所述连接部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导向部分形成所述导轨,其中,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交。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踏与所述连接部分可拆卸地相连。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分具有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横踏的远离所述第二竖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紧固件相连,所述横踏具有朝向所述连接部分的挡止面,所述连接部分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夹持在所述挡止面和所述紧固件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杆包括竖杆本体和所述导轨,所述横踏的一端与所述竖杆本体相连,所述导轨与所述竖杆本体相连。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可拆卸地与所述竖杆本体相连。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爬梯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竖杆本体相连,所述导轨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板相连。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爬梯还包括U形抱箍,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U形抱箍与所述竖杆本体相连。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竖杆为金属管,所述横踏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杆焊接相连。
[0014]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力隧道。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力隧道包括隧道本体、人孔和爬梯,所述人孔与所述隧道本体连通;所述爬梯设在所述人孔内并延伸至所述隧道本体内,所述爬梯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爬梯。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爬梯在使用时,检修人员身上绑扎防坠器,且防坠器沿导轨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与导轨相连。当检修人员通过踩踏横踏沿爬梯正常上下时,防坠器随检修人员一起移动;当检修人员因踩空或手滑而从爬梯上跌落时,防坠器会随检修人员快速下落,当防坠器沿导轨快速移动时防坠器会自动锁止在导轨上,使得检修人员通过防坠器悬挂在爬梯上,防止检修人员直接跌落至爬梯的底部,而发生伤亡事故。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爬梯具有安全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爬梯的俯视图的剖视图。
[0019]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爬梯的第一竖杆的俯视图的剖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力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爬梯100;
[0024]第一竖杆1;第一板体101;连接部分1011;连接孔10111;导向部分1012;第二板体102;竖杆本体103;导轨104;
[0025]第二竖杆2;
[0026]横踏3;第一端301;第二端302;挡止面303;
[0027]紧固件4;
[0028]连接板5;
[0029]U形抱箍6;
[0030]电力隧道1000;
[0031]隧道本体200;
[0032]人孔300;
[0033]井盖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相关技术中,电力隧道的爬梯上未设置保护措施,检修人员容易发生跌落等安全事故。要防止跌落事故的发生,可以在爬梯上设置防坠器,检修人员通过防坠器与爬梯连接,当检修人员因意外从爬梯上坠落时,可以利用防坠器与爬梯锁紧,防止检修人员坠落至电力隧道的底部,造成伤亡事故。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爬梯上没有与防坠器配合的导轨,导
致防坠器无法用于爬梯上。
[0036]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爬梯100包括第一竖杆1、第二竖杆2和多个横踏3,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横踏3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横踏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相连,多个横踏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104,导轨104用于与防坠器配合。
[0037]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导轨104,可以理解为: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均具有导轨104;或者,第一竖杆1具有导轨104,且第二竖杆2不具有导轨104;或者,第一竖杆1不具有导轨104,且第二竖杆2具有导轨104。
[0038]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容易被理解,下面以竖直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第一水平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为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其中,上下方向如图1所示,左右方向如图2和图3所示。
[0039]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竖杆1设在第二竖杆2的右侧。横踏3沿左右方向延伸,多个横踏3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横踏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301和第二端302,第一端301设在第二端302的右侧,第一端301与第一竖杆1相连,第二端302与第二竖杆2相连。导轨104沿上下方向延伸,防坠器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在导轨104上。
[0040]本技术实施例的爬梯100在使用时,检修人员身上绑扎防坠器,且防坠器沿导轨104的延伸方向可滑动地与导轨104相连。当检修人员通过踩踏横踏3沿爬梯100正常上下时,防坠器随检修人员一起移动;当检修人员因踩空或手滑而从爬梯100上跌落时,防坠器会随检修人员快速下落,当防坠器沿导轨104快速移动时防坠器会自动锁止在导轨104上,使得检修人员通过防坠器悬挂在爬梯100上,防止检修人员直接跌落至爬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以及多个横踏,所述横踏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横踏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相连,多个所述横踏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用于与防坠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第一竖杆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布置的连接部分和导向部分,所述横踏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分相连,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导向部分的远离所述连接部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导向部分形成所述导轨,其中,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踏与所述连接部分可拆卸地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分具有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横踏的远离所述第二竖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紧固件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成薛园门旭刘畅刘逸蕾聂攀李晓通吴学锋李翠林代静雯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