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蛳的捕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87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蛳的捕捞装置,涉及螺蛳捕捞专用设备。包括框架、网兜、拉绳、安装架、前杆和后杆;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框架的下方,所述后杆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前杆固定安装在后杆远离网兜一侧的安装架上,所述前杆和后杆之间共同安装有若干螺旋形变单元,所述前杆远离网兜的一侧设有数量与螺旋形变单元一致的耙齿,所述耙齿与螺旋形变单元一一对应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实用可靠,避免了耙齿的固定焊接导致耙齿容易变形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蛳的捕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螺蛳捕捞专用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螺蛳的捕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螺蛳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底栖动物,除可以食用外,对水环境也有净化和保护作用。螺蛳的生长同时还会大量吸收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是积极的碳汇渔业。螺蛳在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功能越来越重要,可以摄食水中的有机物,如残饵粪便,也可过滤或刮食底泥或池壁上的丛生藻类,达到净化水质目的。
[0003]由于螺蛳的寿命在两到三年,因此适当的捕大留小,有利于减轻对水质污染的影响,促进种群的活力和生产力。如不适时捕出,较老较大的个体会与其他个体争水争食,而且其死亡后腐烂败坏会影响到水质。所以螺蛳的适时捕捞十分有必要。目前的螺蛳捕捞方式有两种,其一是采用干塘捕捞的方式;另外是采用拖网捕捞的方式。而拖网捕捞又分为底拖网和耙网捕捞。底拖网是将网沉入水中,使其底部与淤泥表面接触,通过拖动捞网将底泥表面的螺蛳捕获。当在泥里的螺蛳容易漏掉,故而其起捕率低,导致较多较老较大的个体存留在水域中。所以目前多采用干塘和耙网的捕捞方式。
[0004]针对一些蓄水量较大或鱼螺混养的池塘,只能采用耙网捕捞的方式。传统的耙网多是在网口处设一框架。捕捞时将框架深入到淤泥中,随着耙网的移动,淤泥连同其中的螺蛳一起落入到网兜中,以实现螺蛳的捕捞。但在移动耙网时,若人工拉网,其劳动强度十分之大;若采用车辆或收卷装置拉网,则其拉绳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
[0005]针对此问题,有技术人员提出在网口下方安装耙齿,框架采用轻质材料使其与淤泥表面接触或者靠近,避免框架深入淤泥中。通过耙齿将淤泥中的螺蛳铲起,并使其落入网兜中。然而,不同水域的淤泥中或多或少的均存在有一些石块、石子等硬物。而为了确保拉网时的轻便,耙齿一般采用2

4mm的钢丝制成。当耙齿与这些硬物碰撞时,由于钢丝焊接在网口框架上,容易出现钢丝弯曲变形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捕捞效果,且每次捕捞后都需要对耙齿进行修复,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螺蛳的捕捞装置。
[0007]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螺蛳的捕捞装置,包括框架、网兜、拉绳,还包括安装架、前杆和后杆;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框架的下方,所述后杆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前杆固定安装在后杆远离网兜一侧的安装架上,所述前杆和后杆之间共同安装有若干螺旋形变单元,所述前杆远离网兜的一侧设有数量与螺旋形变单元一致的耙齿,所述耙齿与螺旋形变单元一一对应的固定连接。
[0008]所述螺旋形变单元包括大螺旋、小螺旋和连接条;所述大螺旋套设在后杆上,所述小螺旋套设在前杆上,所述小螺旋通过连接条与大螺旋固定连接,所述耙齿与小螺旋固定
连接。
[0009]所述后杆上开设有用于限位大螺旋的限位环槽一,所述大螺旋位于限位环槽一中;所述前杆上设有用于限位小螺旋的限位环槽二,所述小螺旋位于限位环槽二中。
[0010]所述大螺旋、小螺旋、连接条和耙齿为一体式结构。
[0011]所述后杆的安装高度大于前杆的安装高度,以使所述耙齿倾斜向下延伸。
[0012]所述耙齿的倾斜角度为30
°‑
60
°

[0013]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板以及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两端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固定板垂直布置,所述前杆和后杆通过安装座安装于两个安装板之间,所述安装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设有一上翘结构。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安装于兜网前端的前杆、后杆,以及安装于前杆和后杆之间的螺旋形变单元,可使耙齿具有一定的下压位移能力。使得其与硬物抵触时,通过螺旋形变单元的形变,实现了耙齿的下压位移,从而避免了耙齿的固定焊接导致耙齿容易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捕捞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前杆、后杆和安装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螺旋形变单元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螺旋形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网兜、2

框架、3

拉绳、4

耙齿、5

安装架、6

前杆、7

后杆、8

安装座、9

螺旋形变单元、51

固定板、52

安装板、53

上翘结构、91

大螺旋、92

小螺旋、93

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0022]参阅图1

图4,本技术的一种螺蛳的捕捞装置,包括框架2、网兜1、拉绳3、安装架5、前杆6和后杆7。其中,框架2安装在网兜1的开口端,框架2由一横梁和半月框组成,以使网兜1的开口呈半月牙状,以利于对螺蛳的捕捞。
[0023]安装架5固定安装在框架2的下方。其中,安装架5包括固定板51以及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两端的安装板52。固定板51安装在横梁上,安装板52与固定板51垂直布置,前杆6和后杆7通过安装座8安装于两个安装板52之间。以拖网方向为前方,前杆6位于后杆7的前方,前杆6和后杆7之间设有一间隙,该间隙以可捕捞的商品螺的最小尺寸设置,以使规格尺寸不符合商品螺要求的螺蛳可从间隙中掉落。安装板52远离固定板51的一端设有一上翘结构53。上翘结构53可避免在拖网的过程中安装板52插入到淤泥中,有利于拖网的顺畅性。
[0024]需要说明的是,商品螺为尺寸规格符合出售要求的螺蛳。
[0025]前杆6和后杆7之间共同安装有若干螺旋形变单元9,前杆6远离网兜1的一侧设有数量与螺旋形变单元9一致的耙齿4,耙齿4与螺旋形变单元9一一对应的固定连接。相邻两
个耙齿4之间设有可起捕商品螺的缝隙。由于耙齿4与螺旋形变单元9相连接,从而使得当耙齿4碰撞到硬物时,在螺旋形变单元9的形变作用下使得耙齿4具有一定的位移、倾斜角度可变的能力。即耙齿4抵到硬物时,耙齿4可被往下压,其倾斜角度增加;当其耙齿4通过硬物后,由于耙齿4不再受硬物的抵压力,螺旋形变单元9将复原,使得耙齿4复位,从而避免了耙齿4的固定焊接导致耙齿4容易变形的问题。
[0026]本实施例的螺旋形变单元9包括大螺旋91、小螺旋92和连接条93。大螺旋91、小螺旋92、连接条93和耙齿4为一体式结构。具体的,可采用一2

4mm的弹簧钢制作而成。制作时,大螺旋91、小螺旋92各旋一圈,连接条93位于两个螺旋之间。耙齿4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蛳的捕捞装置,包括网兜(1)、框架(2)、拉绳(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5)、前杆(6)和后杆(7);所述安装架(5)固定安装在框架(2)的下方,所述后杆(7)固定安装在安装架(5)上,所述前杆(6)固定安装在后杆(7)远离网兜(1)一侧的安装架(5)上,所述前杆(6)和后杆(7)之间共同安装有若干螺旋形变单元(9),所述前杆(6)远离网兜(1)的一侧设有数量与螺旋形变单元(9)一致的耙齿(4),所述耙齿(4)与螺旋形变单元(9)一一对应的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蛳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变单元(9)包括大螺旋(91)、小螺旋(92)和连接条(93);所述大螺旋(91)套设在后杆(7)上,所述小螺旋(92)套设在前杆(6)上,所述小螺旋(92)通过连接条(93)与大螺旋(91)固定连接,所述耙齿(4)与小螺旋(9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蛳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杆(7)上开设有用于限位大螺旋(91)的限位环槽一,所述大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明兰王剑何琼玉王兰肖善林王宁钟进庞海肖国珠杨柳丝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巴马鑫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