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回收氨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773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3
一种高效回收氨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除杂单元、生化处理单元、混凝沉淀单元、氨回收单元及消毒单元;分离除杂单元的进水接入污水,出水接生化处理单元的厌氧及好氧生化池;混凝沉淀单元包括混凝沉淀池,其入水接厌氧及好氧生化池的出水;氨回收单元包括第一酸化池、氨化反应器及碱化沉淀池;第一酸化池的入水接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第一酸化池的出水接氨化反应器的入水。氨化反应器中设有催化剂层,出水接碱化沉淀池的入水,碱化沉淀池的出气与收集装置连通;消毒单元的入水接碱化沉淀池的出水,消毒单元的出水作为系统的出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可简化处理流程,并可实现对污水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回收、利用。利用。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回收氨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回收氨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污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机物、氨氮、硝氮、总磷等为主。在现有技术中,城市污水的处理厂秉承“从水体中去除污染物”的理念,其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以沉砂

生物处理(去碳、脱氮、除磷)

混凝沉淀(去除SS、精细除磷)

过滤

消毒为主,将有机物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将磷固结为污泥,将氨氮、硝氮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气,对于污泥固废采用焚烧减量的方式进行处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0003]1、有机物被直接氧化为CO2和水,N元素通过好氧硝化

缺氧反硝化工艺被转化为N2,P元素通过厌氧

好氧+化学除P工艺被分别转化为含P生物污泥和化学污泥。各个所谓“污染物”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被相互独立看待。
[0004]2、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缺陷:
[0005]1)我国当前城市污水中的碳源普遍不足,但现行工艺中脱氮微生物与除磷微生物间存在泥龄、反应环境氧化还原电位、争夺碳源的矛盾,导致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不得不外加入部分碳源,以维持脱氮、除磷效率。但这往往很难精确控制碳源投加量:加入过少时达不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加入过多时反而会引起新的有机污染。
[0006]2)有机物仅被视作“污染物”,最终归宿是被直接氧化为CO2和水而排入大气中;N仅被视作“污染物”,最终归宿是被转化为N2而排入大气中;P仅被视作“污染物”,最终归宿是被固结为含P污泥,或是填埋或是焚烧;同时,为达到“去碳脱氮除磷”的目标,需要充分利用污水中本就不充足的碳源,需要加多设置回流管线、泵,拉长了工艺流程,因而设备数量、电耗均较高。显然这些均增加了污水厂的成本以及碳排放,与现行的“碳达峰、碳中和”理念背道而驰。
[0007]3)现有城市污水的消毒工艺以UV

漂白粉为主。单纯的UV消毒目前被证实效果有限,需要辅以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提高消毒效果,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向水中引入卤离子,而这些卤离子无法被有效去除,进入环境水体后容易转化为卤代消毒副产物,引起潜在的“三致”风险。
[0008]值得关注的是,城市污水中的这些所谓“污染物”本身也具有资源属性。有机物具有热值,同时其中所蕴含的H是当前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P是重要的农作物肥料,而氨更是重要的资源物质。
[0009]其中,氨既是很好的储氢材料,也是很好的肥料及化工原料,是保证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正是氨肥的施用才为当前全球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粮食。现有的氨生产方法主要是通过Haber

Bosch工艺,以空气中的氮气为原料、辅以氢气,以铁或钌为催化剂,在密闭容器中通过高温、高压化合而得。该反应的原料氢气需要耗能而得,该反应本身也需要耗费大量能源。
[0010]综上所述,一方面,我们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制造氨用于满足粮食、化工的需要;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在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药剂通过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氨氮转化为氮气,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对资源和能源的双重耗费。究其原因,是在现有技术中,城市污水厂仅被视作“处理厂”这一理念所导致的,而本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正是如何通过改变处理系统,通过优化系统结构使城市污水厂不再仅是“处理厂”,而更是一座“资源生产回收厂”。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回收氨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001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3]一种高效回收氨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除杂单元、生化处理单元、混凝沉淀单元、氨回收单元以及消毒单元;
[0014]所述分离除杂单元的进水接入污水,出水接所述生化处理单元中的厌氧及好氧生化池;
[0015]所述混凝沉淀单元包括混凝沉淀池,该混凝沉淀池的入水接所述厌氧及好氧生化池的出水;
[0016]所述氨回收单元包括第一酸化池、氨化反应器以及碱化沉淀池;所述第一酸化池的入水接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第一酸化池的出水接所述氨化反应器的入水,氨化反应器中设有催化剂层,氨化反应器的出水接所述碱化沉淀池的入水,碱化沉淀池的出气与一收集装置连通;
[0017]所述消毒单元的入水接所述碱化沉淀池的出水,消毒单元的出水作为系统的出水。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说明如下:
[0019]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于生化处理单元中,还包括第一沉淀池,该第一沉淀池的入水接所述厌氧及好氧生化池的出水;第一沉淀池的一第一污泥管路连通所述厌氧及好氧生化池的一入口。
[0020]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一第二污泥管路连通一厌氧消化装置的入口,该厌氧消化装置的出水接所述过滤格栅的进水。
[002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气体分离器和蒸汽甲烷重整器;
[0022]所述气体分离器的第一进气接所述厌氧消化装置的出气,气体分离器的第一出气接所述蒸汽甲烷重整器的进气,蒸汽甲烷重整器的第一出气接所述消毒单元的进气;
[0023]蒸汽甲烷重整器的第二出气接所述气体分离器的第二进气,气体分离器的第二出气接所述消毒单元的进气。
[0024]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毒单元为紫外催化消毒池。
[0025]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除湿消毒装置,该除湿消毒装置包括碱性除湿器和紫外消毒器,所述碱性除湿器的进气接所述碱化沉淀池的出气,碱性除湿器的出气接所述紫外消毒器的进气,紫外消毒器的出气接所述收集装置。
[0026]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产氢反应器,该产氢反应器的进气接所述收集装置的一出气,产氢反应器的出气接所述消毒单元的一进气。
[0027]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热回收装置,该热回收装置的进水接所述消毒单元的出水,热回收装置的出水作为系统的出水。
[0028]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第二酸化池,该第二酸化池的污泥入口接所述碱化沉淀池的污泥出口;
[0029]第二酸化池的污泥出口接所述混凝沉淀池的一入口。
[003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离除杂单元包括过滤格栅及沉砂池,所述过滤格栅的进水接入污水,过滤格栅的出水接所述沉砂池的入水,沉砂池的出水接所述生化处理单元。
[0031]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0032]1、优化了主体处理流程和构筑物设置,避免了“脱氮”和“除磷”之间的矛盾,减少碳的排放。
[0033]2、可对不同污泥进行有效分类收集、利用,便于后续资源化利用。
[0034]3、最大限度地对铁盐进行了循环利用,减少了混凝剂的使用。
[0035]4、无卤代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减少“三致”风险的发生。
[0036]5、通过改进处理系统,不仅可减少污水处理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流程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回收氨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除杂单元、生化处理单元、混凝沉淀单元、氨回收单元以及消毒单元;所述分离除杂单元的进水接入污水,出水接所述生化处理单元中的厌氧及好氧生化池;所述混凝沉淀单元包括混凝沉淀池,该混凝沉淀池的入水接所述厌氧及好氧生化池的出水;所述氨回收单元包括第一酸化池、氨化反应器以及碱化沉淀池;所述第一酸化池的入水接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第一酸化池的出水接所述氨化反应器的入水,氨化反应器中设有催化剂层,氨化反应器的出水接所述碱化沉淀池的入水,碱化沉淀池的出气与一收集装置连通;所述消毒单元的入水接所述碱化沉淀池的出水,消毒单元的出水作为系统的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于生化处理单元中,还包括第一沉淀池,该第一沉淀池的入水接所述厌氧及好氧生化池的出水;第一沉淀池的一第一污泥管路连通所述厌氧及好氧生化池的一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一第二污泥管路连通一厌氧消化装置的入口,该厌氧消化装置的出水接过滤格栅的进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分离器和蒸汽甲烷重整器;所述气体分离器的第一进气接所述厌氧消化装置的出气,气体分离器的第一出气接所述蒸汽甲烷重整器的进气,蒸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忻金龙刘锋吴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苏科大环境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