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744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筛选后,平铺在筛网上,均匀喷洒乳酸钙粉,并喷洒芽孢杆菌菌液,静置3周后,期间每一周翻动一次,得粗骨料颗粒;将粗骨料颗粒置于添加有高活性氟钛物、二乙烯三胺五羧酸钠、多元醇的混合液中充分浸泡,捞出,晾干至表面无水后,得到再生粗骨料;以重量份数计,取200~250份水泥、630~650份再生粗骨料、630~650份细骨料、30~40份纳米二氧化硅纤维串、40~50份废旧塑料爆珠、170~180份水、6~8份高性能减水剂、5~10份粉煤灰,搅拌均匀,得到再生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的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早期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性能和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有着很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当今世界众多国家可持续战略追求目标之一,也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主要措施。目前,对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大多将废弃混凝土作为建筑砂浆或混凝土的骨料使用。研究表明,用废弃混凝土取代骨料制备水泥砂浆完全可以满足工程要求,但制备的水泥砂浆流动性差,不易成型,而且还存在力学性能不佳的问题,除此之外,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强度低、吸水率大、密实度小、表面粗糙、多裂纹、颗粒间性质不均匀,导致再生骨料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小、流动性差、抗压强度低、弹性模量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方法,所得的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早期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筛选后,得到预制粗骨料颗粒;S2、将预制粗骨料颗粒平铺在筛网上,均匀喷洒乳酸钙粉,并喷洒芽孢杆菌菌液,静置3周后,期间每一周翻动一次,得粗骨料颗粒;S3、将粗骨料颗粒置于添加有高活性氟钛物、二乙烯三胺五羧酸钠、多元醇的混合液中充分浸泡,捞出,晾干至表面无水后,得到再生粗骨料;S4、以重量份数计,取200~250份水泥、630~650份再生粗骨料、630~650份细骨料、30~40份纳米二氧化硅纤维串、40~50份废旧塑料爆珠、170~180份水、6~8份高性能减水剂、5~10份粉煤灰,搅拌均匀,得到再生混凝土。
[000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伴随翻动喷洒乳酸钙粉和芽孢杆菌菌液,其中,乳酸钙粉的用量为预制粗骨料颗粒的1~1.5%,芽孢杆菌菌液的用量为预制粗骨料颗粒的10%~15%,芽孢杆菌菌液中的活菌数为2.5
×
109~3
×
109cells/ml。
[000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混合液中含高活性氟钛物3%、二乙烯三胺五羧酸钠6%、多元醇7%。
[000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浸泡时全程伴随功率为80W的超声处理,浸泡时间为1h。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纤维串由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及聚丙烯纤维构成,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按预设的间距采用粉末沉积法沉积在聚丙烯纤维上,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0:1~3,预设的间距区间在1mm~5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废旧塑料爆珠由废旧塑料粉、聚丙烯纤维、市售免钉胶制备所得,制作时,将废旧塑料粉造粒制作成粒径为5mm左右的颗粒,然后以市售免钉胶为粘合剂,在
颗粒表面粘附聚丙烯纤维,干燥,即得。
[0010]进一步地,废旧塑料粉、聚丙烯纤维、市售免钉胶的质量比为10:2:1。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乳酸钙粉和芽孢杆菌对粗骨料颗粒的修复处理,结合添加有高活性氟钛物、二乙烯三胺五羧酸钠、多元醇的超声浸泡处理,可以解决再生骨料强度低、密实度小、多裂纹、颗粒间性质不均匀的缺,从而可以显著改善所得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纳米二氧化硅纤维串一方面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微小孔洞,使得混凝土更加密实,另一方面可以在混凝土内形成若干交错布置的加固线,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断裂韧性;废旧塑料爆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地的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在混凝土内形成若干加固点,进一步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断裂韧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3]以下实施例中:水泥:选用P.O42.5硅酸盐水泥;细骨料:由中砂和粗砂按1:2.1的比例混合所得;其中,中砂的细度模数为2.9;粗砂的细度模数为3.2;预制粗骨料颗粒的粒径为5~30mm;粉煤灰:选用F类Ⅱ级粉煤灰;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大于等于35%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芽孢杆菌菌液:选用科氏芽孢杆菌,活菌数为2.5
×
109~3
×
109cells/ml。
[0014]纳米二氧化硅纤维串由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及长度为12mm聚丙烯纤维构成,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按3mm左右的间距采用粉末沉积法沉积在聚丙烯纤维上,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0:1。
[0015]所述废旧塑料爆珠由废旧塑料粉、聚丙烯纤维、市售免钉胶(德国瓦克)制备所得,制作时,将废旧塑料粉造粒制作成粒径为5mm左右的颗粒,然后以市售免钉胶为粘合剂,在颗粒表面粘附聚丙烯纤维,干燥,即得,其中,废旧塑料粉、聚丙烯纤维、市售免钉胶的质量比为10:2:1。
[0016]实施例1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筛选后,得到预制粗骨料颗粒;S2、将预制粗骨料颗粒平铺在筛网上,均匀喷洒乳酸钙粉,并喷洒芽孢杆菌菌液,静置3周后,期间每一周翻动一次,得粗骨料颗粒;具体地,将预制粗骨料颗粒平铺在筛网上,伴随翻动均匀喷洒乳酸钙粉和芽孢杆菌菌液,其中,乳酸钙粉的用量为预制粗骨料颗粒的1%,芽孢杆菌菌液的用量为预制粗骨料颗粒的10%;S3、将粗骨料颗粒置于添加有高活性氟钛物、二乙烯三胺五羧酸钠、多元醇的混合液中充分浸泡,捞出,晾干至表面无水后,得到再生粗骨料;具体地,浸泡时全程伴随功率为
80W的超声处理,浸泡时间为1h,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混合液中含高活性氟钛物3%、二乙烯三胺五羧酸钠6%、多元醇7%;S4、以重量份数计,取200份水泥、630份再生粗骨料、630份细骨料、30份纳米二氧化硅纤维串、40份废旧塑料爆珠、170份水、6份高性能减水剂、5份粉煤灰,搅拌均匀,得到再生混凝土。
[0017]实施例2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筛选后,得到预制粗骨料颗粒;S2、将预制粗骨料颗粒平铺在筛网上,均匀喷洒乳酸钙粉,并喷洒芽孢杆菌菌液,静置3周后,期间每一周翻动一次,得粗骨料颗粒;具体地,将预制粗骨料颗粒平铺在筛网上,伴随翻动均匀喷洒乳酸钙粉和芽孢杆菌菌液,其中,乳酸钙粉的用量为预制粗骨料颗粒的1.5%,芽孢杆菌菌液的用量为预制粗骨料颗粒的15%;S3、将粗骨料颗粒置于添加有高活性氟钛物、二乙烯三胺五羧酸钠、多元醇的混合液中充分浸泡,捞出,晾干至表面无水后,得到再生粗骨料;具体地,浸泡时全程伴随功率为80W的超声处理,浸泡时间为1h,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混合液中含高活性氟钛物3%、二乙烯三胺五羧酸钠6%、多元醇7%;S4、以重量份数计,取250份水泥、650份再生粗骨料、650份细骨料、40份纳米二氧化硅纤维串、50份废旧塑料爆珠、180份水、8份高性能减水剂、5~10份粉煤灰,搅拌均匀,得到再生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废旧混凝土经过破碎、筛选后,得到预制粗骨料颗粒;S2、将预制粗骨料颗粒平铺在筛网上,均匀喷洒乳酸钙粉,并喷洒芽孢杆菌菌液,静置3周后,期间每一周翻动一次,得粗骨料颗粒;S3、将粗骨料颗粒置于添加有高活性氟钛物、二乙烯三胺五羧酸钠、多元醇的混合液中充分浸泡,捞出,晾干至表面无水后,得到再生粗骨料;S4、以重量份数计,取200~250份水泥、630~650份再生粗骨料、630~650份细骨料、30~40份纳米二氧化硅纤维串、40~50份废旧塑料爆珠、170~180份水、6~8份高性能减水剂、5~10份粉煤灰,搅拌均匀,得到再生混凝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再生混凝土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伴随翻动喷洒乳酸钙粉和芽孢杆菌菌液,其中,乳酸钙粉的用量为预制粗骨料颗粒的1~1.5%,芽孢杆菌菌液的用量为预制粗骨料颗粒的10%~15%,芽孢杆菌菌液中的活菌数为2.5
×
109~3
×
109cells/ml。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和马世海史保柱王艳秀
申请(专利权)人:天祝藏族自治县市政工程管理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