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装置和使用该检测装置的直线加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05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9
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和使用该检测装置的直线加速器,用于获取第一待检端面的第一待检信息,包含朝向第一待检端面设置的第一反射镜和相机单元;第一反射镜是作为第一基体的椭圆柱或椭圆台、和与该第一基体的轴心成规定角度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切出的形状的一部分,并且由第一平面切出的第一反射镜的第一反射镜边缘为圆弧形;检测过程中,从第一待检端面反射的光线经第一反射镜反射形成被相机单元采集的第一目标光线;第一反射镜边缘的任一径向方向与垂直于第一反射镜边缘所在平面的方向组成的截面,与第一反射镜的交线是与该径向方向呈规定的第一夹角的直线。据此,弧形的第一反射镜能够更好地适配弧形的第一待检端面,提高检测精准度。提高检测精准度。提高检测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装置和使用该检测装置的直线加速器


[0001]本申请涉及能够有效采集弧形端面的位置信息图像并提高检测精准度的检测装置和使用该检测装置的直线加速器。

技术介绍

[0002]多叶光栅是医用放射治疗仪器的辐射头组成部件,通常具有相对放置的数十对叶片,用于调整射线形成的射野的轮廓形状。在放射线治疗过程中,每个叶片都可以相互独立的运动,从而形成模拟成病灶形状的封闭的射野,以免病灶周围的健康组织受到射线辐射。
[0003]传统技术中,同一组光栅叶片中的多个叶片之间结构尺寸并不相同,通常每个叶片的朝向和远离射线源的顶面、底面均为平面,不同位置的叶片的倾斜角度、侧面尺寸都不相同。由于各叶片之间不具有互换性,难以实施批量生产,也不利于叶片的装配与更换维修。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多叶光栅的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放疗设备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
[0004]申请号为CN201420104718.0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扇形叶片组成的多叶光栅,每个叶片的朝向和远离射线源的端面都为圆弧形,多个叶片沿以射线源为圆心的圆周方向排列,使得每个叶片的规格尺寸一致,便于批量生产、安装和维修。
[0005]但待检测的位置信息例如二进制编码序列也刻在叶片的朝向/远离射线源的弧形端面上,为了完整地获取位置信息的图像,减少图像的畸变、失真和遗漏等问题,在光学检测装置中,需要设置与叶片的弧形端面的形状相适应的反射镜,才能提高检测的精准度。
[0006]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如何有效采集弧形端面上的位置信息图像并提高检测的精准度成为课题
[0007]参考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CN201420104718.0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采集弧形端面的位置信息图像并提高检测精准度的检测装置和使用该检测装置的直线加速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个方案为,一种检测装置,用于获取第一待检端面的第一待检信息,所述检测装置包含朝向所述第一待检端面设置的第一反射镜和相机单元;所述第一反射镜是作为第一基体的椭圆柱或椭圆台、和与该第一基体的轴心成规定角度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切出的形状的一部分,并且由所述第一平面切出的所述第一反射镜的第一反射镜边缘为圆弧形;检测过程中,从所述第一待检端面反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形成被所述相机单元采集的第一目标光线;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镜边缘的任一径向方向与垂直于所述第一反射镜边缘所在平面的方向组成的截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交线是与该径向方向呈规定的第一夹角的直线。
[0009]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平行。
[0010]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裁切椭圆柱/椭圆台得到第一反射镜边缘为弧形的第一反射镜,使第一反射镜更好的适应第一待检端面的弧形形状,提高对待检信息的图像采集的精准度。
[0011]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反射镜边缘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待检端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镜边缘为同心的圆弧形。
[0012]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能使第一反射镜与第一待检端面更好地贴合,且使两者之间保留较小的间隙,提高对待检信息的图像采集的精准度。
[0013]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夹角为45度,进而,沿所述第一待检端面的法线方向反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后,形成与所述第一待检端面的法线方向垂直的所述第一目标光线。
[0014]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使得从第一待检端面的法线方向反射的光线,经第一反射镜反射后形成彼此平行的的第一目标光线,更便于被相机单元采集。
[0015]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包含朝向第二待检端面设置的第二反射镜,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待检端面的第二待检信息;所述第二反射镜是作为第二基体的椭圆柱或椭圆台、和与该第二基体的轴心成规定角度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所切出的形状的一部分,并且由所述第三平面切出的所述第二反射镜的第二反射镜边缘为圆弧形;检测过程中,从所述第二待检端面反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射镜反射形成被所述相机单元采集的第二目标光线;其中,所述第二反射镜边缘的任一径向方向与垂直于所述第二反射镜边缘所在平面的方向组成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交线是与该径向方向呈规定的第二夹角的直线。
[0016]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平行。
[0017]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裁切椭圆柱/椭圆台得到第二反射镜边缘为弧形的第二反射镜,使第二反射镜更好的适应第二待检端面的弧形形状,提高对待检信息的图像采集的精准度。
[0018]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反射镜边缘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二待检端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镜边缘为同心的圆弧形。
[0019]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能使第二反射镜与第二待检端面更好地贴合,提高对待检信息的图像采集的精准度。
[0020]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夹角为45度,进而,沿所述第二待检端面的法线方向反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射镜反射后,形成与所述第二待检端面的法线方向垂直的所述第二目标光线。
[0021]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使得从第二待检端面的法线方向反射的光线,经第二反射镜反射后形成彼此平行的第二目标光线,更便于被相机单元采集。
[0022]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射镜的远离所述第一待检端面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远离所述第二待检端面的边缘匹配连接。
[0023]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两个反射镜彼此连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也能避免第一待检信息/第二待检信息的遗漏。
[0024]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还包含暗室盒;所述暗室盒具有相对设置的不透光的第一壳壁、第二壳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壁或所述第二壳壁的、允许外部光线射入所述暗室盒内的第一采样窗;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于所述暗室盒内与所述第一采样窗对应的位置;所
述第一待检端面在所述暗室盒外朝向所述第一采样窗设置;检测过程中,从所述第一待检端面反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采样窗进入所述暗室盒内,并且经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后形成被所述相机单元采集的所述第一目标光线。
[0025]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暗室盒能够减少杂光的干扰,使采集到的第一待检端面的图像更清晰。
[0026]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还包含暗室盒;所述暗室盒具有相对设置的不透光的第一壳壁、第二壳壁,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壁和所述第二壳壁的、允许外部光线射入所述暗室盒内的第一采样窗、第二采样窗;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分别设置于所述暗室盒内与所述第一采样窗、所述第二采样窗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待检端面、所述第二待检端面在所述暗室盒外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采样窗、所述第二采样窗设置;检测过程中,从所述第一待检端面、所述第二待检端面反射的光线,分别经所述第一采样窗、所述第二采样窗进入所述暗室盒内,并分别经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反射后形成被所述相机单元采集的所述第一目标光线、所述第二目标光线。
[0027]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暗室盒能够减少杂光的干扰,使采集到的第一待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装置,用于获取第一待检端面的第一待检信息,所述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朝向所述第一待检端面设置的第一反射镜和相机单元;所述第一反射镜是作为第一基体的椭圆柱或椭圆台、和与该第一基体的轴心成规定角度的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切出的形状的一部分,并且由所述第一平面切出的所述第一反射镜的第一反射镜边缘为圆弧形;检测过程中,从所述第一待检端面反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形成被所述相机单元采集的第一目标光线;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镜边缘的任一径向方向与垂直于所述第一反射镜边缘所在平面的方向组成的截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交线是与该径向方向呈规定的第一夹角的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射镜边缘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一待检端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镜边缘为同心的圆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45度,进而,沿所述第一待检端面的法线方向反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后,形成与所述第一待检端面的法线方向垂直的所述第一目标光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朝向第二待检端面设置的第二反射镜,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待检端面的第二待检信息;所述第二反射镜是作为第二基体的椭圆柱或椭圆台、和与该第二基体的轴心成规定角度的第三平面及第四平面所切出的形状的一部分,并且由所述第三平面切出的所述第二反射镜的第二反射镜边缘为圆弧形;检测过程中,从所述第二待检端面反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射镜反射形成被所述相机单元采集的第二目标光线;其中,所述第二反射镜边缘的任一径向方向与垂直于所述第二反射镜边缘所在平面的方向组成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交线是与该径向方向呈规定的第二夹角的直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反射镜边缘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待检端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镜边缘为同心的圆弧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兴虎许世鹏王智永陈昌昊
申请(专利权)人:智维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