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685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包括:梯形或类梯形的支撑框架,其具有顶部安装面和侧部安装面,若干梁体将安装面分隔成多个安装槽单元,每个安装槽单元均连通支撑框架内的繁育空间;若干繁育板单元,其可拆装的配合至每个安装槽单元中,繁育板单元上设置多个繁育通孔,繁育通孔连通至繁育空间,繁育通孔用于定植马铃薯脱毒种苗;喷雾装置,其设置在支撑框架内,用于向繁育空间喷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框架上部和侧部空间进行繁育,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且设计单元化的,便捷拆装的繁育板,方便繁育板拆下后再定植脱毒苗,然后快速安装至框架上进行繁育,提高了栽培效率。培效率。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马铃薯培育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雾法生产原原种属于无基质栽培法之一,该方法是将马铃薯植株悬挂在一个密闭的栽培装置(槽、箱或床)中,而根系裸露在栽培装置内部,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表面,提供营养供植株和块茎生长,经过一个生育期的成长,从而得到马铃薯原原种。如公告号CN 104686142 A公开的气雾栽培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方法及配套设备,其利用栽培槽、栽培板、营养液、贮液容器、输液管、雾化喷头、循环泵、营养液回流管构建繁育设备,栽培槽的长宽大小为7.6m
×
0.5m,栽培板位于栽培槽上面,输液管设置在栽培槽底部,循环泵向输液管供应营养液,雾化喷头设置在输液管上对栽培板的脱毒苗根部喷雾而实现雾培。但该设备只利用了栽培槽的上部空间,且栽培板不方便定植脱毒苗,影响脱毒苗栽培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马铃薯雾培繁育设备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其采用梯形或类梯形支撑框架结构设计,充分利用框架上部和侧部空间进行繁育,提高空间利用率,且设计单元化的,便捷拆装的繁育板,方便繁育板拆下后再定植脱毒苗,然后快速安装至框架上进行繁育,提高栽培效率,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这些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包括:
[0005]梯形或类梯形的支撑框架,其具有顶部安装面和侧部安装面,若干梁体将安装面分隔成多个安装槽单元,每个安装槽单元均连通支撑框架内的繁育空间;
[0006]若干繁育板单元,其可拆装的配合至每个安装槽单元中,繁育板单元上设置多个繁育通孔,繁育通孔连通至繁育空间,繁育通孔用于定植马铃薯脱毒种苗;
[0007]喷雾装置,其设置在支撑框架内,用于向繁育空间喷雾。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中,沿所述梁体长度方向的边缘设置有凹凸槽结构,沿所述繁育板单元长度方向的边缘也设置凹凸槽结构,繁育板单元配合至安装槽单元时,两凹凸槽结构相互配合。
[0009]优选的是,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中,所述繁育板单元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加强凸脊,加强凸脊沿繁育板单元长度方向的中位线设置。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中,所述繁育板单元为宽度50~80厘米的塑料板,塑料板的长度1~4米,两排直径2~4厘米的繁育通孔沿塑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中,所述繁育板单元面向繁育
空间一面设置有密集的凹点。
[0012]优选的是,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中,所述支撑框架底部设置有向中部凹陷汇聚的集水槽,集水槽沿支撑框架长度方向布置。
[0013]优选的是,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中,所述喷雾装置包括喷雾管和雾化喷头,喷雾管沿集水槽设置,雾化喷头设置在喷雾管上,喷雾管与泵体连接,泵体连接营养液池并向喷雾管供应营养液,集水槽连通至营养液池。
[0014]优选的是,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中,所述集水槽两端设置护板,用于防止液体漏走。
[0015]优选的是,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中,所述支撑框架两端设置有幕帘或挡板,用于遮蔽繁育空间。
[0016]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7]1、相比现有单层水平栽培板结构的雾培设备,本技术的雾培繁育装置采用梯形或类梯形的支撑框架结构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支撑框架的侧部空间进行繁育,提高了温室大棚或培养室的空间利用率。
[0018]2、本技术将支撑框架的顶部安装面和侧部安装面设置为多个安装槽单元结构,同时将繁育板小单元化,每块繁育板单元可以快速拆装配合至安装槽单元,当进行马铃薯脱毒苗定植时,先将繁育板单元拆下,方便工作人员或定植设备进行统一定植,将定植完成的繁育板单元放置安装槽单元中即可开始喷雾繁育,提高了马铃薯脱毒苗栽培效率。
[0019]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位置的安装槽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所述繁育板单元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所述繁育板单元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所述繁育板单元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所述马铃薯脱毒苗定植于繁育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所述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布置于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所述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的供液管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如图1、2、4和7所示,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包括:
[0033]梯形或类梯形的支撑框架1,其具有顶部安装面103和侧部安装面104,若干梁体105将安装面分隔成多个安装槽单元106,每个安装槽单元106均连通支撑框架1内的繁育空间102。
[0034]若干繁育板单元2,其可拆装的配合至每个安装槽单元106中,繁育板单元2上设置多个繁育通孔201,安装至安装槽单元106后,繁育通孔201连通至繁育空间101,繁育通孔201用于定植马铃薯脱毒种苗。
[0035]喷雾装置3,其设置在支撑框架内,用于向繁育空间喷雾。
[0036]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梯形或类梯形的支撑框架,其具有顶部安装面和侧部安装面,若干梁体将安装面分隔成多个安装槽单元,每个安装槽单元均连通支撑框架内的繁育空间;若干繁育板单元,其可拆装的配合至每个安装槽单元中,繁育板单元上设置多个繁育通孔,繁育通孔连通至繁育空间,繁育通孔用于定植马铃薯脱毒种苗;喷雾装置,其设置在支撑框架内,用于向繁育空间喷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梁体长度方向的边缘设置有凹凸槽结构,沿所述繁育板单元长度方向的边缘也设置凹凸槽结构,繁育板单元配合至安装槽单元时,两凹凸槽结构相互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育板单元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加强凸脊,加强凸脊沿繁育板单元长度方向的中位线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雾培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育板单元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荣昌黄小华郑虚覃维治刘国敏樊吴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