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677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桑蚕茧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包括传输带、工业相机、抽风机、第一存放箱及第二存放箱,所述传输带为两端开口的U形状结构,所述第一存放箱用于冰冻蚕的存放,所述第一排放孔设有排放机构,以使单个冰冻蚕通过所述排放机构排出至所述传输带;所述第二存放箱用于冰冻蚕的收集,所述第一排放孔设有排放机构,以使单个解冻蚕通过所述排放机构排出至所述传输带;所述第二存放箱设有抽风机;所述工业相机设置在所述传输带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鲜茧进行解冻,有效提高鲜茧中死笼茧的识别准确率,解决死笼茧无法被及时剔除的问题,避免死笼茧影响缫丝上车的水浴环境。死笼茧影响缫丝上车的水浴环境。死笼茧影响缫丝上车的水浴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0001]本技术涉及桑蚕茧识别
,尤其是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


[0002]桑蚕茧的缫丝方法分为干茧缫丝和鲜茧缫丝,目前广西的缫丝企业开始广泛采用鲜茧缫丝,主要是因为鲜茧缫丝的工序及工艺过程,相对干茧缫丝减小,特别是鲜茧蛹的应用价值高,使副产品价值大大增加。
[0003]鲜茧缫丝对比干茧缫丝缺点也十分明显,重点在于鲜茧缫丝生丝品位相对较低,鲜茧不抗煮,其中的死笼茧在缫丝水浴环境释放大量生物质,影响药物对茧丝的解舒、清洁效果。
[0004]死笼茧是指蚕或蛹体在茧腔内腐烂后的污液渗及茧层的蚕茧。由于鲜茧缫丝冰冻冷藏,大部分死笼茧还没有渗出脓液,脓液就已经被冻住,所以冰冻死笼茧大部分外形和好茧一致。且后续选茧过程为了对副产品蚕蛹保鲜,是在冰冻条件下进行的,增加了死笼茧的难识别性。
[0005]由于鲜茧的保鲜工序往往需要冷冻,冷冻环境根据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一般在

20至

5度。低温环境下死笼茧的坏死蛹体会被冻结,所以往往其外表还是和好茧一致。随着离开冷冻环境,蛹体开始解冻,坏死的脓液才会在茧层慢慢显现。从而导致了死笼茧无法被及时完全剔除,特别是蚕茧品质不好,死笼茧比例较大时,大量漏选的死笼茧会严重影响缫丝上车的水浴环境。目前虽然存在通过视觉识别的技术挑选残次蚕茧,但是是用于干茧的识别,如专利文献(CN201710082608.7电子识别并挑选残次蚕茧的方法及其蚕茧筛选系统),无法对鲜茧进行解冻,无法获得鲜茧真实的图片,影响了鲜茧中死笼茧的识别准确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能够对鲜茧进行解冻,通过获得鲜茧真实的图片,从而有效提高鲜茧中死笼茧的识别准确率,解决死笼茧无法被及时剔除的问题,避免死笼茧影响缫丝上车的水浴环境。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法为:
[0008]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包括传输带、工业相机、抽风机、第一存放箱及第二存放箱,
[0009]所述传输带为两端开口的U形状结构,且所述传输带两端的水平高度不相同,所述第一存放箱位于一侧所述传输带的上方,所述第一存放箱设有凹设有第一腔体,且所述第一存放箱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排放孔,所述第一存放箱用于冰冻蚕的存放,所述第一排放孔设有排放机构,以使单个冰冻蚕通过所述排放机构排出至所述传输带;
[0010]所述第二存放箱位于所述传输带的开口处,且所述传输带的高端位于所述第二存
放箱的上方,所述传输带的低端位于所述第二存放箱的下方,所述第二存放箱顶部凹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存放箱底部沿所述传输带的高端至所述传输带的低端倾斜,所述第二存放箱靠近所述传输带低端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排放孔,所述第二存放箱用于冰冻蚕的收集,所述第二排放孔设有排放机构,以使单个解冻蚕通过所述排放机构排出至所述传输带;
[0011]所述第二存放箱设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一端通过若干管道与所述第二存放箱,所述抽风机设置在所述抽气管远离所述第二存放箱的一端;
[0012]所述工业相机设置在所述传输带的上方,所述工业相机位于所述第一存放箱沿所述传输带前进方向的一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排放机构包括外壳、排放球及排料电机,所述外壳设有贯穿的排料通孔,且所述排料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排放孔及所述第二排放孔连通,所述排放球位于所述排料通孔内并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所述排放球凹设有暂存槽,以使单个冰冻蚕或单个解冻蚕能够通过所述排料通孔进入至所述暂存槽内;所述排料电机用于所述排放球的驱动,以所述暂存槽能够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排放孔及所述第二排放孔,或朝向所述传输带。
[0014]进一步地,所述工业相机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所述传输带上方,且所述支撑架的两侧设有补光灯灯。
[0015]进一步地,所述工业相机与所述第二存放箱之间设有筛选机构,所述筛选机构包括气动推杆及处理桶,所述气动推杆及所述处理桶相对设置在所述传输带的两侧,所述气动推杆位于所述传输带的一侧,且所述气动推杆的驱动杆朝向所述传输带并设有推动板,以使所述气动推杆伸长时,所述推动板能够将死笼蚕推动至所述处理桶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工业相机两侧的所述传输带分别设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及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工业相机靠近所述第一存放箱的一侧,以用于识别蚕进入所述工业相机;
[0017]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工业相机与所述筛选机构之间,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用于识别蚕经过所述筛选机构。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存放箱,所述第三存放箱位于所述第二存放箱远离所述传输带的一侧,所述第三存放箱滑动设置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位于所述第三存放箱与所述第二存放箱之间,且所述引导槽通过收料电机驱动,以使所述引导槽朝向所述第三存放箱方向滑动,且所述引导槽一端位于所述传输带底部,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存放箱上方,或使所述引导槽离开所述第二存放箱。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通过一次识别及二次识别对鲜茧中的死笼蚕进行识别,其中一次识别过程为:通过将冰冻蚕放置在第一存放箱,在传输带的传输作用下,冰冻蚕经过工业相机,工业相机获取第一图像,通过对冰冻蚕的外观特征进行识别,将明显的疵病茧筛出,以获得初选蚕。二次识别过程为:初选蚕通过传输带运输并进入至第二存放箱,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对第二存放箱内的初选蚕进行冷风抽风,所获得的解冻蚕再通过传输带输送至工业相机下,以进行第二图像的拍摄,并且通过机器视觉识别算法能够判断解冻蚕是否为死笼蚕。本技术能够自动对
[0021]同时技术使用冷风抽风解冻,获得鲜茧真实的图片,加速显现死笼茧的性状,
缩短了整个工艺过程的时间,也保证了蚕蛹的鲜度,有利于死笼茧的筛出,在不影响蚕蛹的情况下,提高缫制生丝的品质,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和效益。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的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的第一存放箱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的第二存放箱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的第三存放箱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的排放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的工业相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的二值化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带(1)、工业相机(101)、抽风机(102)、第一存放箱(2)及第二存放箱(3),所述传输带(1)为两端开口的U形状结构,且所述传输带(1)两端的水平高度不相同,所述第一存放箱(2)位于一侧所述传输带(1)的上方,所述第一存放箱(2)设有凹设有第一腔体(201),且所述第一存放箱(2)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201)连通的第一排放孔(202),所述第一存放箱(2)用于冰冻蚕的存放,所述第一排放孔(202)设有排放机构,以使单个冰冻蚕通过所述排放机构排出至所述传输带(1);所述第二存放箱(3)位于所述传输带(1)的开口处,且所述传输带(1)的高端位于所述第二存放箱(3)的上方,所述传输带(1)的低端位于所述第二存放箱(3)的下方,所述第二存放箱(3)顶部凹设有第二腔体(301),所述第二存放箱(3)底部沿所述传输带(1)的高端至所述传输带(1)的低端倾斜,所述第二存放箱(3)靠近所述传输带(1)低端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301)连通的第二排放孔(302),所述第二存放箱(3)用于冰冻蚕的收集,所述第二排放孔(302)设有排放机构,以使单个解冻蚕通过所述排放机构排出至所述传输带(1);所述第二存放箱(3)设有抽气管(31),所述抽气管(31)一端通过若干管道(311)与所述第二存放箱(3),所述抽风机(102)设置在所述抽气管(31)远离所述第二存放箱(3)的一端;所述工业相机(101)设置在所述传输带(1)的上方,所述工业相机(101)位于所述第一存放箱(2)沿所述传输带(1)前进方向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冷冻死笼蚕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机构包括外壳(4)、排放球(41)及排料电机(42),所述外壳(4)设有贯穿的排料通孔(401),且所述排料通孔(40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排放孔(202)及所述第二排放孔(302)连通,所述排放球(41)位于所述排料通孔(401)内并与所述外壳(4)转动连接,所述排放球(41)凹设有暂存槽(411),以使单个冰冻蚕或单个解冻蚕能够通过所述排料通孔(401)进入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祚福林海涛黄继伟张英霞宁晚娥朱梦琦秦龙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