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排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71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薄型排插,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气组件以及与电气组件电连接并穿出壳体的电源线,壳体具有底板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底板垂直设置,第一侧板上具有第一插孔组,第二侧板上具有第二插孔组,电气组件包括取电插槽开口朝向相反的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第一取电模块与第一插孔组对应,第二取电模块与第二插孔组对应;第一插孔组与第二插孔组上下错位和/或左右错位设置,使第一取电模块与第二取电模块错位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薄型排插的电气组件的厚度可小于取电模块的两倍,甚至接近取电模块的本身厚度,由此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超薄型排插的厚度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多面排插的厚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型排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插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型排插。

技术介绍

[0002]排插是带线多位插座,也称为插线板或插排,具有多个电源插孔。现有大部分的排插为卧式平板结构,只有上端面具有电源插孔,空间利用率较低。因此,有些厂家生产了多面排插,如中国专利魔方插座(专利号201520960718.5),公开了一种正方体的多面插座,三面均具有电源插孔。但是这种多面插座的厚度较厚,再加上电源插座的厚度,使用时需要较大宽度的空间;且该种正方体的多面插座携带不如普通排插方便,无法像普通排插一样塞在行李或背包的缝隙中存放。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多面具有电源插孔的超薄型排插。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超薄型排插。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超薄型排插,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气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气组件电连接并穿出所述壳体的电源线,所述壳体具有底板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上具有第一插孔组,所述第二侧板上具有第二插孔组,所述电气组件包括取电插槽开口朝向相反的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一插孔组对应,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二插孔组对应;
[0006]所述第一插孔组与所述第二插孔组上下错位和/或左右错位设置,使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取电模块错位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在所述壳体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插套,所述第一插套均包括第一插口和第一底部,
[0009]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包括若干第二插套,所述第二插套均包括第二插口和第二底部;
[0010]所述第一插口与所述第二插口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插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套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插口相对靠近所述第二底部,所述第一底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插口,使得所述第一插套和所述第二插套在所述壳体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距离为30mm

50mm;
[0012]所述第一插孔组和所述第二插孔组的错位距离H1为8mm

10mm。
[0013]优选地,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导电件组、导电件支架;超薄型排插还包括第一插套座和第二插套座,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与所述导电件组电连接,并固定
在所述导电件支架中;
[0014]所述第一插套座和所述第二插套座分别位于所述导电件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插套座具有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插口对应,以供插接;所述第二插套座具有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插口对应,以供插接。
[0015]优选地,所述导电件组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为一体芯结构;
[0016]所述超薄型排插仅包括若干两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组仅包括一根火线导电件和一根零线导电件,所述火线导电件和所述零线导电件平行并排设置,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火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零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零线导电件上;
[0017]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组包括一根火线导电件、一根零线导电件和一根接地导电件,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零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零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接地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接地导电件上。
[0018]优选地,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三插孔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三插孔朝向相同,所述火线导电件和零线导电件与三插孔所在位置的对应部分交错设置;
[0019]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三插孔和所述第二侧板上的三插孔的接地端相对靠近所述电源线,所述接地导电件位于所述火线导电件和零线导电件之间。
[0020]优选地,所述导电件支架与所述第一侧板对应的第一面具有第一安装槽和容纳所述零线导电件的第二安装槽,与所述零线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插套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0021]所述导电件支架还具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为通槽,与所述零线导电件电连接的第二插套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中;
[0022]所述导电件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的第二面具有第四安装槽和容纳所述火线导电件的第五安装槽,与所述火线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插套位于所述第四安装槽中;
[0023]所述导电件支架还具有第六安装槽,所述第六安装槽为通槽,与所述火线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插套位于所述第六安装槽中;
[0024]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支架的所述第一面还具有容纳所述接地导电件的第七安装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七安装槽两侧的第八安装槽和第九安装槽,与所述接地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插套位于所述第八安装槽中,所述第九安装槽为通槽,与所述接地导电件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插套位于所述第九安装槽中。
[0025]优选地,所述导电件支架的第一面具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插套座具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一锁紧孔;所述导电件支架的第二面具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插套座具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第二锁紧孔;
[0026]所述导电件组及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安装在所述导电件支架中后,
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锁紧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以将所述第一插套座与所述导电件支架固定连接,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锁紧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以将所述第二插套座与所述导电件支架固定连接;
[0027]所述壳体包括盖体和盒体,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盖体和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
[0028]所述盖体内具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插套座的端部具有孔径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外径相适配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盒体的内侧具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插套座的端部具有孔径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径相适配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盒体和所述盖体合拢后,所述第一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中,所述第二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二贯穿孔中。
[0029]优选地,超薄型排插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导电件组和所述电源线均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0030]还包括USB模块、快充模块、开关模块中的一者或多者,所述USB模块、所述快充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0031]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用于容纳所述USB模块、所述快充模块、所述开关模块;所述下腔用于容纳所述电气组件、第一插套座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型排插,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气组件以及与所述电气组件电连接并穿出所述壳体的电源线,所述壳体具有底板以及相对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具有第一插孔组,所述第二侧板上具有第二插孔组,所述电气组件包括取电插槽开口朝向相反的第一取电模块和第二取电模块,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一插孔组对应,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二插孔组对应;第一插孔组与第二插孔组上下错位和/或左右错位设置,使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取电模块错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在所述壳体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插套,所述第一插套均包括第一插口和第一底部,所述第二取电模块包括若干第二插套,所述第二插套均包括第二插口和第二底部;所述第一插口与所述第二插口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插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套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插口相对靠近所述第二底部,所述第一底部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插口,使得所述第一插套和所述第二插套在所述壳体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距离为30mm

50mm;所述第一插孔组与所述第二插孔组上下错位时,所述第一插孔组和所述第二插孔组的错位距离H1为8mm

1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组件还包括导电件组、导电件支架;还包括第一插套座和第二插套座,所述第一取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与所述导电件组电连接,并固定在所述导电件支架中;所述第一插套座和所述第二插套座分别位于所述导电件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插套座具有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插口对应,以供插接;所述第二插套座具有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插口对应,以供插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组与所述第一取电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取电模块为一体芯结构;所述超薄型排插仅包括若干两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组仅包括一根火线导电件和一根零线导电件,所述火线导电件和所述零线导电件平行并排设置,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火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零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零线导电件上;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所述导电件组包括一根火线导电件、一根零线导电件和一根接地导电件,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火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零线导电件上,部分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零线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一插套一体成型在所述接地导电件上,剩下的所述第二插套一体成型在同一所述接地导电件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型排插,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型排插包括三孔插座时,
所述第一侧板上的三插孔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文江慧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扛把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