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介入导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60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介入导管结构,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插座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管本体,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输送架构,所述定位输送架构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丝,所述导丝通过定位输送架构、连接管和插座延伸至导管本体中。该手术介入导管结构,通过设置定位输送架构,利用转盘通过输送齿轮促使两个输送轮带动导丝进行输送运动,通过转盘的转动就能够对导丝进行输送,进而实现导丝与导管的同步式输送介入,且输送速度取决于转盘的转速,使得导丝介入过程平缓,相较于现有的双手分开式输送而言,本方案所采用的同步式输送使得手部负担小,有效提高临床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导丝介入使用。程中的导丝介入使用。程中的导丝介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介入导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手术介入导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术中需要各种介入材料,包括导管鞘、导丝、导管、压力套件、高压连接管、微导管、球囊、支架、引流管、各类穿刺针等等,各种导管是介入治疗必不可少的物品。
[0003]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和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0004]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0005]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手术中通常采用导管进入人体器官内,再由导丝对导管起引导及支持作用,帮助导管进入血管及其他腔隙,引导导管顺利到达病变处,是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经皮穿刺插管的工具之一,而对于导丝的操作,需要双手轻送慢行,确认在无阻力的情况下通过狭窄部位,保持触觉反馈,尤其的是需要将头端来回转动,以能减少导丝进入小侧支的概率。
[0006]现有技术中,常规在操作导丝时,一般都是医护人员一只手握持导管,且另一只手同时驱使导丝移动,在手部移动导丝时手部横向移位量容易产生偏差,即单次导丝送入量过多或过少,导丝送入量过少影响导丝介入效率,导丝送入量过多的话则极易导致导丝过度介入,存在安全隐患,且手部负担大,易疲劳,都会影响手术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术介入导管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介入导管结构,包括握持管,所述握持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插座,所述插座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管本体,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输送架构,所述定位输送架构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丝,所述导丝通过定位输送架构、连接管和插座延伸至导管本体中;
[0009]所述定位输送架构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输送轮和输送齿轮,两个输送齿轮之间相啮合,所述导丝位于两个输送轮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轴承与输送管的内壁转动连接,而左侧转轴的顶端通过轴承延伸至输送管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转盘。
[0011]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
所述滑块位于输送管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底端位于左侧输送齿轮的齿间隙中。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管本体的内壁包括管道外层、管道中层和管道内层,所述管道外层为聚脲胺脂层,所述管道中层为镍钛金属层,所述管道内层为聚四氟乙烯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握持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蝴蝶翅型握持板,且蝴蝶翅型握持板的数量为两个。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术介入导管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手术介入导管结构,通过设置定位输送架构,利用转盘通过输送齿轮促使两个输送轮带动导丝进行输送运动,通过转盘的转动就能够对导丝进行输送,进而实现导丝与导管的同步式输送介入,且输送速度取决于转盘的转速,使得导丝介入过程平缓,相较于现有的双手分开式输送而言,本方案所采用的同步式输送使得手部负担小,有效提高临床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导丝介入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输送管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导管本体结构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输送管结构剖视图。
[0020]图中:1、握持管;2、连接管;3、插座;4、导管本体;5、定位输送架构;6、导丝;7、输送管;8、转轴;9、输送轮;10、输送齿轮;11、转盘;12、滑轨;13、滑块;14、定位杆;15、管道外层;16、管道中层;17、管道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术介入导管结构,包括握持管1,所述握持管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蝴蝶翅型握持板,且蝴蝶翅型握持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握持管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插座3,所述插座3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管本体4,所述连接管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输送架构5,所述定位输送架构5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丝6,所述导丝6通过定位输送架构5、连接管2和插座3延伸至导管本体4中;
[0023]所述定位输送架构5包括输送管7,所述输送管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8,所述转轴8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轴承与输送管7的内壁转动连接,而左侧转轴8的顶端通过轴承延伸至输送管7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转盘11,所述转轴8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输送轮9和输送齿轮10,两个输送齿轮10之间相啮合,所述导丝6位于两个输送轮9之间。
[0024]通过设置定位输送架构5,利用转盘11通过输送齿轮10促使两个输送轮9带动导丝6进行输送运动,通过转盘11的转动就能够对导丝6进行输送,进而实现导丝6与导管的同步式输送介入,且输送速度取决于转盘11的转速,使得导丝6介入过程平缓,相较于现有的双
手分开式输送而言,本方案所采用的同步式输送使得手部负担小,有效提高临床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导丝6介入使用。
[0025]具体的,所述输送管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滑轨12,所述滑轨1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位于输送管7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4,所述定位杆14的底端位于左侧输送齿轮10的齿间隙中。
[0026]本实施方案中,当需要对导丝6当前位置进行定位时,向下拉动滑块13,促使滑块13带动定位杆14插入在左侧输送齿轮10的凸齿的间隙处,从而限制了输送齿轮10的转动,避免了转盘11的自转动。
[0027]具体的,所述导管本体4的内壁包括管道外层15、管道中层16和管道内层17,所述管道外层15为聚脲胺脂层,所述管道中层16为镍钛金属层,所述管道内层17为聚四氟乙烯层。
[0028]本实施方案中,管道外层15为聚脲胺脂材质,具有较好的相融性,方便导管本体4在血管内移动,使血栓难于在导管本体4外壁产生,同时对血管肉皮的刺激最小;
[0029]管道内层17为聚四氟乙烯材质,使得导管本体4内部摩擦系数较小,便于导丝6穿梭,同时便于清洁导管本体4的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介入导管结构,包括握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管(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插座(3),所述插座(3)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管本体(4),所述连接管(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输送架构(5),所述定位输送架构(5)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导丝(6),所述导丝(6)通过定位输送架构(5)、连接管(2)和插座(3)延伸至导管本体(4)中;所述定位输送架构(5)包括输送管(7),所述输送管(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8),所述转轴(8)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输送轮(9)和输送齿轮(10),两个输送齿轮(10)之间相啮合,所述导丝(6)位于两个输送轮(9)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介入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的顶端和底端均通过轴承与输送管(7)的内壁转动连接,而左侧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云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