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651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车体上固设有切缝机构,防护罩固设于车体上,防护罩内滑动连接有升降台,且升降台通过第一气缸连接至防护罩内顶壁,第一电机固设于升降台底部,第一丝杆固设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升降台底部,第一滑块底部固设有第二电机,且锥形打磨头固设于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第一滑块一侧还设置有视觉检测模块,裂缝清理机构设置于第一滑块另一侧,且裂缝清理机构固设于车体底部,车体上还固设有裂缝修复机构。通过设置视觉检测模块,能够实时监测道路裂缝走向,并控制锥形打磨头纵向移动,以使得锥形打磨头始终与道路裂缝对齐,无需反复调整车体位置,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低了劳动强度。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修复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对道路的危害极大,特别在冬季和春季,因时有雨、雪水渗入,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使本来就处于裂缝状态的路面病害更加趋于严重,最终导致破坏。因此,为了提高路面质量,减少路面病害,必须加强对沥青路面早期裂缝的认识及防治工作。
[0003]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1475327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桥梁浅层裂缝修补装置,包括主架,所述主架上部安装有驱动机,所述主架下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和驱动机之间安装有传动件,所述转轴外侧套设安装有切割轮,其通过设置两组随着切割轮转动的削切片,可以对缝隙进行小幅拓宽的同时,将表层的路基进行同步开出锥形过渡槽,在不破坏路基内层结合强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封补缝隙的浅层连接表面积。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由于道路裂缝通常呈不规则的波浪形或折形,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主架的位置,以使切割轮与道路裂缝对齐,极大降低了切割效率,增大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道路裂缝修补装置使用不便。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通过设置视觉检测模块,能够实时监测道路裂缝走向,并控制锥形打磨头纵向移动,以使得锥形打磨头始终与道路裂缝对齐,无需反复调整车体位置,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包括车体、切缝机构、裂缝清理机构和裂缝修复机构,车体上固设有切缝机构,切缝机构包括防护罩、升降台、第一气缸、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滑块、第二电机、锥形打磨头和视觉检测模块,防护罩固设于车体上,防护罩内滑动连接有升降台,且升降台通过第一气缸连接至防护罩内顶壁,第一电机固设于升降台底部,第一丝杆固设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升降台底部,且第一滑块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第一滑块底部固设有第二电机,且锥形打磨头固设于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第一滑块一侧还设置有视觉检测模块,裂缝清理机构设置于第一滑块另一侧,且裂缝清理机构固设于车体底部,车体上还固设有裂缝修复机构。
[000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视觉检测模块包括CCD相机和中央处理器,CCD相机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一侧,中央处理器固设于所述车体上,且CCD相机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0008]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裂缝清理机构包括废渣收集箱、支撑板、第一压缩弹簧、吸料嘴、收集管和吸尘泵,废渣收集箱固设于所述车体上,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升降
台下方,且支撑板通过第一压缩弹簧连接至升降台上,支撑板底部固设有吸料嘴,吸料嘴通过收集管连接至废渣收集箱上,收集管上还固设有吸尘泵。
[000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底部还嵌有滚珠。
[001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裂缝清理机构还包括辅助清洁件,辅助清洁件包括连接板、第三电机、转块、连接绳和敲击球,连接板设置于所述锥形打磨头和所述支撑板之间,且连接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上固设有第三电机,转块固设于第三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转块底部固设有连接绳,连接绳上均匀固设有两个以上的敲击球。
[001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裂缝修复机构包括安装支架、沥青储存箱、第一出料管、分料筒、第二出料管、出料嘴和出料泵,沥青储存箱固设于所述车体上,安装支架固设于车体底部,安装支架上固设有分料筒,且分料筒通过第一出料管与沥青储存箱连通,分料筒两侧均固设有第二出料管,且第二出料管的自由端固设有出料嘴,第二出料管上还固设有出料泵。
[001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料筒内还设置有搅拌件,搅拌件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叶,搅拌电机固设于分料筒侧壁,搅拌叶设置于分料筒内,且搅拌叶固设于搅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
[001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还转动连接有压平辊和挤压轮,且挤压轮设置于两个所述出料嘴之间。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通过设置视觉检测模块,能够实时监测道路裂缝走向,并控制锥形打磨头纵向移动,以使得锥形打磨头始终与道路裂缝对齐,无需反复调整车体位置,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设置锥形打磨头,打磨过程中不会产生颗粒状石子,同时还能够将道路裂缝中原有的颗粒状石子也打磨粉碎,从而降低了吸尘泵清理难度,有助于提高了裂缝清理机构的清洁效果;通过设置裂缝修复机构,分两次向V型槽内浇注沥青,由于较传统的一次浇注成型的方法相比,本申请中每次浇注的沥青分量更少,进而使得挤压轮在挤压第一次浇注的沥青时,更容易将V型槽底部的气泡挤出,避免空气残留,而后由压平辊将第二次浇注的沥青压平至与路面平行,施工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图1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0019]图4是图2的左视图。
[0020]图中:
[0021]1、车体;2、切缝机构;201、防护罩;202、升降台;203、第一气缸;204、第一电机;205、第一丝杆;206、第一滑块;207、第二电机;208、锥形打磨头;209、CCD相机;210、中央处理器;3、裂缝清理机构;301、废渣收集箱;302、支撑板;303、第一压缩弹簧;304、吸料嘴;305、收集管;306、吸尘泵;307、滚珠;308、连接板;309、第三电机;310、转块;311、连接绳;312、敲击球;4、裂缝修复机构;401、安装支架;402、沥青储存箱;403、第一出料管;404、分料筒;405、第二出料管;406、出料嘴;407、出料泵;408、搅拌电机;409、搅拌叶;410、压平辊;
411、挤压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3]如图1

4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包括车体1、切缝机构2、裂缝清理机构3和裂缝修复机构4,车体1上固设有切缝机构2,切缝机构2包括防护罩201、升降台202、第一气缸203、第一电机204、第一丝杆205、第一滑块206、第二电机207、锥形打磨头208和视觉检测模块,防护罩201固设于车体1上,防护罩201内滑动连接有升降台202,且升降台202通过第一气缸203连接至防护罩201内顶壁,第一电机204固设于升降台202底部,第一丝杆205固设于第一电机204的动力输出端,第一滑块206滑动连接于升降台202底部,且第一滑块206与第一丝杆205螺纹连接,第一滑块206底部固设有第二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切缝机构(2)、裂缝清理机构(3)和裂缝修复机构(4),车体(1)上固设有切缝机构(2),切缝机构(2)包括防护罩(201)、升降台(202)、第一气缸(203)、第一电机(204)、第一丝杆(205)、第一滑块(206)、第二电机(207)、锥形打磨头(208)和视觉检测模块,防护罩(201)固设于车体(1)上,防护罩(201)内滑动连接有升降台(202),且升降台(202)通过第一气缸(203)连接至防护罩(201)内顶壁,第一电机(204)固设于升降台(202)底部,第一丝杆(205)固设于第一电机(204)的动力输出端,第一滑块(206)滑动连接于升降台(202)底部,且第一滑块(206)与第一丝杆(205)螺纹连接,第一滑块(206)底部固设有第二电机(207),且锥形打磨头(208)固设于第二电机(207)的动力输出端,第一滑块(206)一侧还设置有视觉检测模块,裂缝清理机构(3)设置于第一滑块(206)另一侧,且裂缝清理机构(3)固设于车体(1)底部,车体(1)上还固设有裂缝修复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模块包括CCD相机(209)和中央处理器(210),CCD相机(209)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206)一侧,中央处理器(210)固设于所述车体(1)上,且CCD相机(209)与中央处理器(210)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裂缝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清理机构(3)包括废渣收集箱(301)、支撑板(302)、第一压缩弹簧(303)、吸料嘴(304)、收集管(305)和吸尘泵(306),废渣收集箱(301)固设于所述车体(1)上,支撑板(302)设置于所述升降台(202)下方,且支撑板(302)通过第一压缩弹簧(303)连接至升降台(202)上,支撑板(302)底部固设有吸料嘴(304),吸料嘴(304)通过收集管(305)连接至废渣收集箱(301)上,收集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佳王胜勇任红梅杨昆刘钊李治王海涵戴齐富许壮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