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5634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与应用。所述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包括:机架、种箱、排种装置、下种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排种装置包括:竖管固定座、支撑竖管、排种套管、排种转轴和取种绞龙;所述下种装置包括:下种驱动轴、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下种管、导种管、下种转轴和下种绞龙。发明专利技术的排种装置采用螺旋绞龙结构排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通过合理设置取种绞龙的参数,排种器具有不卡种、不伤种等优点。下种装置利用螺旋绞龙的推进原理,将种子推进并释放到土壤中;同时,由于下种管随播种机移动形成播种沟,播种后土壤自动回流覆盖种子,省去一般播种机的开沟装置和覆土装置。一般播种机的开沟装置和覆土装置。一般播种机的开沟装置和覆土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播种装置及播种
,特别涉及一种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播种过程,就是将种子从集群中分离出来,按照一定的株距行距和预定的入土深度,播入土壤中并覆土。目前,旱地一般采用起垄种植,起垄种植有利于排水、灌溉,同时也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0003]现有的垄作播种机一般包括机架、旋耕装置、起垄装置、排种装置和下种装置、开沟覆土装置等结构。如专利“一种气力针式单粒精密播种机”(202010988823.5),该专利采用行星轮点播式全约束导种原理,可实现对种子离开吸种针至落入种床土壤导种运移过程进行具有局部自由度的全约束,减少种子与种床土壤的弹跳滑移,投种精度高,播种质量好。但该装置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应用。另一方面,种子依靠自身重力落入土壤中,部分种子会暴露在土壤表面,需同时配套覆土装置才能很好地满足播种需求。而增加覆土装置不但增加播种机的体积,也会增加播种机的能耗。
[0004]本申请设置共用动力的排种装置和下种装置。其中,排种装置采用螺旋绞龙结构排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通过合理设置螺旋绞龙的参数,具有不卡种、不伤种等优点。下种装置利用螺旋绞龙的推进原理,将种子推进并释放到土壤中,使种子不易暴露在土壤表面。播种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制作成本更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及其使用方法与应用,从而克服现有播种机结构复杂、成本高,不利于推广应用的缺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包括机架、种箱、排种装置、下种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排种装置包括:支撑竖管、排种套管、排种转轴和取种绞龙;所述支撑竖管顶部与所述种箱的出种口连通;所述排种套管横向贯穿所述支撑竖管、并延伸至所述支撑竖管的两侧,所述排种套管上部设有接种口,两头下部设有排种口,所述接种口设于所述支撑竖管内,与种箱的出种口对应;所述排种口分别设于所述排种套管两端;所述排种转轴设于所述排种套管内,且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排种套管外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取种绞龙固定在所述排种转轴的外周上,所述取种绞龙的起始端与所述排种套管的接种口边沿齐平或略向里缩进,所述取种绞龙的结束端设于所述排种套管的排种口中间;所述下种装置包括:下种驱动轴、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下种管、导种管、下种转轴和下种绞龙;所述下种驱动轴平行所述排种装置的排种转轴,并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
的输出动力连接,所述下种驱动轴上固定有所述第一伞形齿轮;所述下种转轴下半部分插入所述下种管内,所述下种转轴的下端与所述下种管的下端齐平或略内缩,所述下种转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下种管外、并通过所述第二伞形齿轮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下种绞龙设于所述下种转轴下部的外周、以及所述下种管内;所述下种管上部一侧设有导种口,所述导种口处固定有所述导种管,所述导种管的另一端通过连管与所述排种装置的排种口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接种口内的所述排种转轴的外周上还固定有推进绞龙,所述推进绞龙包括左旋推进绞龙和右旋推进绞龙,所述左旋推进绞龙和右旋推进绞龙的连接点对准所述接种口的中间点,所述左旋推进绞龙和右旋推进绞龙的结束端分别与所述取种绞龙的起始端间隔开。
[0008]优选的,所述取种绞龙和/或所述下种绞龙为双螺旋蛟龙,双螺旋蛟龙设置的目的是增加排种的连续性。
[0009]优选的,所述排种装置有多组,多组排种装置的排种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或者共用排种转轴。
[0010]优选的,所述下种装置有多组,所述下种驱动轴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伞形齿轮,相邻两个第一伞形齿轮的安装方向相反,这样设置更有利于下种驱动轴的受力平衡。
[0011]优选的,多组下种装置的所述下种管固定在下种管固定轴上,并通过所述下种管固定轴与机架相连,且所述下种管呈倾斜状设置,并与地面呈30

60
°
的夹角,以降低前行的阻力并减少杂草缠绕。
[0012]优选的,所述下种转轴顶部安装第二伞形齿轮,颈部通过轴承及限位卡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下部穿过固定在下种管顶端的轴承插入下种管中。所述下种转轴上安装限位卡簧以避免其上下移动。
[0013]优选的,还包括旋耕装置和起垄装置,所述旋耕装置设于机架前部,所述排种装置固定在旋耕装置后端上方,所述下种装置设于所述旋耕装置后方;所述下种装置两侧、以及所述旋耕装置后方设有所述起垄装置,所述起垄斜板和起垄竖板的前端与旋耕装置的壳体固定,所述起垄斜板设于所述起垄竖板内侧、并靠近所述下种装置,所述起垄斜板由下向上向所述下种装置倾斜。
[0014]本申请的另一技术方案:上述螺旋输送式播种机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或大豆的播种。
[0015]本申请的又一技术方案:上述螺旋输送式播种机播种的方法,包括: S1. 在天气晴好时,用大马力旋耕机耕整农田,打碎土壤,灭除前茬和杂草;S2. 种子准备:干种子可直接进行播种;需浸种催芽的种子,芽长应小于1毫米,晾干后再进行播种;S3. 播种种植:在步骤S1所准备的田块内进行播种;播种机进入田间后,将种子装入种箱,根据预设的播种量,调节驱动装置档位,先启动旋耕机,再启动驱动装置动力,随后拖拉机带动本播种机前行,实现起垄播种;S4. 机器停止和倒退时,关闭播种机的驱动装置;S5. 回转作业时,调整拖拉机方位,使旋耕机边缘对准上一次作业时开出的半幅垄沟,避免来回作业造成重贴和间隔,以便形成完整的垄沟和畦面,实现畦作栽培。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的排种装置采用螺旋绞龙结构排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通过合理设置取种绞龙和下种绞龙,具有不卡种、不伤种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下种装置利用螺旋绞龙的推进原理,将种子推进并释放到土壤中。同时,由于下种管随播种机移动以及下种绞龙的搅动作用,土壤自动回流并覆盖种子,省去一般播种机的开沟装置和覆土装置,使本专利技术的播种机结构更加紧凑且重量减轻,以适应面积较小的田块。
[0017]2. 本专利技术的排种装置和下种装置传动连接、共用动力,既能节省驱动装置的设置,又能保证排种和导种的同步进行,有利于实现精准播种。本播种机整体结构简单合理、经久耐用、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0018]3. 采用本播种机播种,种子在下种绞龙的推进下进入土壤,被下种管分开的土壤自动回流覆盖播下的种子,无需开沟覆土,同时,与采用开沟犁开沟的方法相比,土壤中的部分水分得以保存,种子在湿润的土壤中发芽生长,有利于提高种子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螺旋输送式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排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排种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排种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下种装置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包括机架、种箱、排种装置、下种装置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装置包括:支撑竖管、排种套管、排种转轴和取种绞龙;所述支撑竖管顶部与所述种箱的出种口连通;所述排种套管横向贯穿所述支撑竖管、并延伸至所述支撑竖管的两侧,所述排种套管上部设有接种口,两头下部设有排种口,所述接种口设于所述支撑竖管内,与种箱的出种口对应;所述排种口分别设于所述排种套管两端;所述排种转轴设于所述排种套管内,且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排种套管外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取种绞龙固定在所述排种转轴的外周上,所述取种绞龙的起始端与所述排种套管的接种口边沿齐平或略向里缩进,所述取种绞龙的结束端设于所述排种套管的排种口中间;所述下种装置包括:下种驱动轴、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下种管、导种管、下种转轴和下种绞龙;所述下种驱动轴平行所述排种装置的排种转轴,并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动力连接,所述下种驱动轴上固定有所述第一伞形齿轮;所述下种转轴下半部分插入所述下种管内,所述下种转轴的下端与所述下种管的下端齐平或略内缩,所述下种转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下种管外、并通过所述第二伞形齿轮与所述第一伞形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下种绞龙设于所述下种转轴下部的外周、以及所述下种管内;所述下种管上部一侧设有导种口,所述导种口处固定有所述导种管,所述导种管的另一端通过连管与所述排种装置的排种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口内的所述排种转轴的外周上还固定有推进绞龙,所述推进绞龙包括左旋推进绞龙和右旋推进绞龙,所述左旋推进绞龙和右旋推进绞龙的连接点对准所述接种口的中间点,所述左旋推进绞龙和右旋推进绞龙的结束端分别与所述取种绞龙的起始端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种绞龙和/或所述下种绞龙为双螺旋蛟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装置有多组,多组排种装置的排种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或者共用排种转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输送式播种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天锋张晓丽唐茂艳钟晓媛陈雷吕荣华陶伟高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