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种选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30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种选择设备,包括聚磷菌选择段和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所述聚磷菌选择段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A段厌氧池、A段好氧池和A段沉淀池;在A段沉淀池与A段厌氧池之间导通连接有聚磷菌回流管;所述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B段缺氧池、B段好氧池和B段沉淀池;所述B段缺氧池通过管道与A段沉淀池的出水口导通连接,在B段沉淀池与B段缺氧池之间导通连接有自养型脱氮菌回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经过本设备的选择,能分别得到优势的聚磷菌和自养型脱氮菌种,菌种的纯度高。菌种的纯度高。菌种的纯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种选择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选择设备,具体是一种菌种选择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微生物群体;其中,聚磷菌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一类特殊的细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这类细菌被广泛地用于生物除磷。另外,自养型脱氮菌能够对污水进行脱氮处理。
[0003]现有污水处理工程中培养的微生物菌种为多种菌群混合菌种,无法对聚磷菌和自养型脱氮菌进行选择,导致这两种菌种的纯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种选择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菌种选择设备,包括聚磷菌选择段和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
[0007]所述聚磷菌选择段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A段厌氧池、A段好氧池和A段沉淀池;在A段沉淀池与A段厌氧池之间导通连接有聚磷菌回流管;
[0008]所述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B段缺氧池、B段好氧池和B段沉淀池;所述B段缺氧池通过管道与A段沉淀池的出水口导通连接,在B段沉淀池与B段缺氧池之间导通连接有自养型脱氮菌回流管。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A段厌氧池内的污泥层分两层,下层为颗粒污泥层,上层为悬浮污泥层,在A段厌氧池内设有搅拌设备。
[0010]一种菌种选择设备的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步骤一、污水进入A段厌氧池,A段厌氧池内的污泥层截流污水中携带的SS;其中,污水中固体和胶体有机物被水解菌的胞外酶液化,大分子有机物被开环断链,生成小分子有机物质,提高了污水的B/C值,同时释放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
[0012]步骤二、经A段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A段好氧池,聚磷菌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体内储存的PHB并生成小分子可溶BOD5;聚磷菌利用放出的能量,在环境中超量吸磷,并在体内合成聚磷酸盐,同时产生ATP生命物质,结合小分子有机中间产物合成新的原生质,达到细菌增殖;另外,A段好氧池去除水中的COD;
[0013]在设计过程中,将A段好氧池的池容减少,使得污水在A段好氧池内停留时间变小,从而使得氨氮不能进行硝化,进而反硝化菌不能作为优势菌种进行生长;
[0014]步骤三、在聚磷菌选择段中,由A段沉淀池103回流至A段厌氧池101内的聚磷菌,在不利条件下,利用水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并摄入体内,合成PHB,作为维持其生命活动的储备物质;厌氧

好氧交替进行,聚磷菌不断繁殖,使得A段沉淀池排放的污泥中得到聚磷菌的优势菌种;
[0015]步骤四、A段沉淀池出水口排出的水进入B段缺氧池,B段缺氧池同时接受B段沉淀池回流的亚硝酸离子;其中,A段沉淀池出水中含有铵根离子和少量COD;
[0016]自养型脱氮菌的反应式如下:
[0017]NH
4+
+1.31NO2‑
+0.0425CO2=1.045N2+0.22NO3‑
+1.87H2[0018]在此反应式得出,必须存在铵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并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自养型脱氮菌繁殖;在污水处理中铵根离子为污水中氨氮和有机氮转化而来,亚硝酸根离子为氨氮氧化而来;
[0019]步骤五、经B段缺氧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B段好氧池,将氨氮控制在亚硝化反应中,为自养型脱氮菌提供亚硝酸根离子;其中,在好氧环境下,亚硝化菌的反应式如下:
[0020]NH3+O2=NO2‑
+H2O
[0021]步骤六、由于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中污水经过聚磷菌选择段处理,将污水中的COD去除,为自养型脱氮菌提供优势环境;在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的环境中,自养型脱氮不断繁殖,在B段沉淀池排放污泥的过程中,得到自养型脱氮菌的优势菌种。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聚磷菌选择段和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之间的配合,在聚磷菌选择段利用聚磷菌厌氧释放磷、好氧过量吸收磷的特性,为聚磷菌创造出优势的生存环境。在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利用自养型脱氮菌的特性培养自养反硝化脱单菌。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经过本设备的选择,能分别得到优势的聚磷菌和自养型脱氮菌种,菌种的纯度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一种菌种选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聚磷菌选择段;101、A段厌氧池;102、A段好氧池;103、A段沉淀池;104、聚磷菌回流管;2、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201、B段缺氧池;202、B段好氧池;203、B段沉淀池;204、自养型脱氮菌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7]请参阅图1,一种菌种选择设备,包括聚磷菌选择段1和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2;所述聚磷菌选择段1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A段厌氧池101、A段好氧池102和A段沉淀池103;在A段沉淀池103与A段厌氧池101之间导通连接有聚磷菌回流管104。在聚磷菌选择段1利用聚磷菌厌氧释放磷、好氧过量吸收磷的特性,为聚磷菌创造出优势的生存环境。所述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2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B段缺氧池201、B段好氧池202和B段沉淀池203;所述B段缺氧池201通过管道与A段沉淀池103的出水口导通连接,在B段沉淀池203与B段缺氧池201之间导通连接有自养型脱氮菌回流管204。在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2,利用自养型脱氮菌的特性培养自养反硝化脱单菌。进一步的,所述A段厌氧池101内的污泥层分两层,下层为颗粒污泥层,上层为悬浮污泥层,在A段厌氧池101内设有搅拌设备。污泥层能截流污水中携带的SS,其中固体和胶体有机物被水解菌的胞外酶液化,大分子有机物被开环断链,生成小分子有机物质,提高了污水的B/C值,同时释放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
[0028]一种菌种选择设备的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步骤一、污水进入A段厌氧池101,A段厌氧池101内的污泥层截流污水中携带的SS;其中,污水中固体和胶体有机物被水解菌的胞外酶液化,大分子有机物被开环断链,生成小分子有机物质,提高了污水的B/C值,同时释放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
[0030]步骤二、经A段厌氧池101处理后的污水进入A段好氧池102,聚磷菌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体内储存的PHB并生成小分子可溶BOD5;聚磷菌利用放出的能量,在环境中超量吸磷,并在体内合成聚磷酸盐,同时产生ATP生命物质,结合小分子有机中间产物合成新的原生质,达到细菌增殖;另外,A段好氧池102去除水中的COD;
[0031]在设计过程中,将A段好氧池102的池容减少,使得污水在A段好氧池102内停留时间变小,从而使得氨氮不能进行硝化,进而反硝化菌不能作为优势菌种进行生长;
[0032]在污水处理中,与聚磷菌存在竞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种选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聚磷菌选择段(1)和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2);所述聚磷菌选择段(1)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A段厌氧池(101)、A段好氧池(102)和A段沉淀池(103);在A段沉淀池(103)与A段厌氧池(101)之间导通连接有聚磷菌回流管(104);所述自养型脱氮菌选择段(2)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序设置的B段缺氧池(201)、B段好氧池(202)和B段沉淀池(203);所述B段缺氧池(201)通过管道与A段沉淀池(103)的出水口导通连接,在B段沉淀池(203)与B段缺氧池(201)之间导通连接有自养型脱氮菌回流管(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种选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段厌氧池(101)内的污泥层分两层,下层为颗粒污泥层,上层为悬浮污泥层,在A段厌氧池(101)内设有搅拌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菌种选择设备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污水进入A段厌氧池(101),A段厌氧池(101)内的污泥层截流污水中携带的SS;其中,污水中固体和胶体有机物被水解菌的胞外酶液化,大分子有机物被开环断链,生成小分子有机物质,提高了污水的B/C值,同时释放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步骤二、经A段厌氧池(101)处理后的污水进入A段好氧池(102),聚磷菌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体内储存的PHB并生成小分子可溶BOD5;聚磷菌利用放出的能量,在环境中超量吸磷,并在体内合成聚磷酸盐,同时产生ATP生命物质,结合小分子有机中间产物合成新的原生质,达到细菌增殖;另外,A段好氧池(102)去除水中的COD;在设计过程中,将A段好氧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子林郭运达刘通王德东杨爱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满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