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080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包括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的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呈漏斗状设计的聚泥斗,所述聚泥斗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中心位置贯穿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柱体侧壁底部位置贯穿开设有通水口,且通水口外侧壁对应位置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柱体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带防水外壳的电机,所述电机上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若干片遮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折叠遮光板的设计可以实现遮阳功能,防止夏天池体被阳光直晒导致水温过高,同时在底部设计的聚泥斗和搅拌桨机构可以及时清理鱼苗排泄的鱼粪,保护水池水体环境。保护水池水体环境。保护水池水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


[0001]本技术涉及鱼苗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

技术介绍

[0002]鲟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具有体型大、寿命长、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0003]目前鲟鱼的工厂化养殖正在逐步兴起,相比网箱养殖和池塘流水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更高空间利用率、更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更高水环境可控性、高投资投入等特点,其中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625476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规模化鲟鱼养殖池,该装置通过在养殖池上方设置丝杆滑块机构,通过控制电机控制遮阳棚收放,从而实现户外遮阳功能,但该结构较为复杂,在工厂化养殖模式成本已经偏高的情况下,不利于压缩节俭成本,且在规模化养殖池中由于鱼类数量众多,很容易产生粪便堆积,若无法及时清理鱼粪将会对池内水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具有遮阳功能和鱼粪清理功能的鲟鱼苗养殖池。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包括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的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呈漏斗状设计的聚泥斗,所述聚泥斗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中心位置贯穿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柱体侧壁底部位置贯穿开设有通水口,且通水口外侧壁对应位置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柱体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带防水外壳的电机,所述电机上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若干片遮光板,所述池体外侧壁任意位置固定连接有入水管。
[000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在池体侧壁上开设观察窗,可以透过观察窗更加清晰直接地看清池体内部的鱼苗生长状况,通过在池体底壁设置聚泥斗,可以使鱼苗日常排泄出来的鱼粪掉落至聚泥斗的斜坡上,并顺着斜坡滚落至聚泥斗中心的出水管位置处并排出,通过设置出水管与入水管,可以保证池体内的水循环流动,维持池体内的水环境稳态。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桨包括转子,所述转子贯穿滑动连接于柱体外侧壁靠近出水管的一端,所述转子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桨片,且转子在相邻两个桨片之间的对应位置贯穿开设有开槽,每个所述开槽之间固定连接有拦网。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搅拌桨的转子和桨片设计,使得当池体内的水从出水口处流出时,同时会给桨片施加推力,使桨片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搅拌桨转动,由于搅拌桨的转动同时会带动池体内水流的转动,从而加快水底水流水速,从而增加水的氧溶解量,同时更利于鱼粪通过水流旋涡快速从出水管处排出,通过在开槽位置设置拦网,可以防止鱼苗进入出水管随出水管一起排出。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光板包括板体,每个所述板体上表面开设有圆弧形的滑槽,且每个板体两侧位于滑槽两边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拦片,除了位于最上方板体以外的每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侧与其上方板体侧边对应位置拦片内壁固定连接。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板体上表面开设滑槽,使得连接于拦片上的滑块可以在滑槽内滑动,滑块滑动到滑槽的末端后会卡在拦片处,从而实现通过旋转上层板体带动下层板体的功能。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板体与转轴固定连接,除位于最上方以外的其余所述板体与转轴贯穿转动连接。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最上方的板体与转轴固定连接,使得控制电机的驱动轴转动时,转轴可以带动最上方的板体进行转动,并通过遮光板上的滑块、滑槽、拦片机构实现下方遮光板的逐层转动。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入水阀和出水阀,所述入水管靠近池体的一端设置于池体内壁上方。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内侧壁上设置有加热环。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热环的设计使得整个池体底部可以被均匀地加热,减小池体内不同位置的水温温差,更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水阀和出水阀处均设置有过滤滤网。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增加滤网可以拦截水管中的大颗粒物,增加水质质量,减轻循环水处理难度。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技术通过在池体底部设置聚泥斗,并在聚泥斗底部设置柱体和出水口,可以实现将鱼粪通过聚泥斗收集到柱体底端的出水口位置,从出水口位置处排出,鱼粪不会大量堆积在培育池内,避免池水环境受到污染,同时套设于柱体底部的搅拌桨机构,能够通过水流自身的涡旋作用进行旋转,进一步带动育苗池内水的流动作用,从而增加水的氧溶解量,同时更利于鱼粪通过水流旋涡作用快速从出水管处排。
[0021]2.本技术通过在柱体顶端设置电机以及遮光板结构,可以通过控制电机控制板体上滑槽内的滑块滑动,实现遮光板的逐级展开作用,从而遮挡部分阳光直射池体内的水,避免夏天育苗池内的水温被阳光加热。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的正面池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的搅拌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6]图中:1、池体;2、观察窗;3、柱体;4、转轴;5、遮光板;501、板体;502、拦片;503、滑块;504、滑槽;6、加热环;7、入水管;8、搅拌桨;801、转子;802、桨片;803、开槽;804、拦网;9、出水管;10、出水阀;11、聚泥斗;12、电机;13、入水阀;14、通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包括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2的池体1,其特征在于:池体1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呈漏斗状设计的聚泥斗11,聚泥斗11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柱体3,柱体3的底部中心位置贯穿连接有出水管9,柱体3侧壁底部位置贯穿开设有通水口14,且通水口14外侧壁对应位置设置有搅拌桨8,柱体3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带防水外壳的电机12,电机12上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有转轴4,转轴4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若干片遮光板5,池体1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入水管7。
[0029]入水管7和出水管9上分别设置有入水阀13和出水阀10,入水管7靠近池体1的一端设置于池体1内壁上方,池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加热环6,入水阀13和出水阀10处均设置有过滤滤网。
[0030]如图3所示,搅拌桨8包括转子801,转子801贯穿滑动连接于柱体3外侧壁靠近出水管9的一端,转子80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桨片802,且转子801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包括侧壁上开设有观察窗(2)的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底部位置设置有呈漏斗状设计的聚泥斗(11),所述聚泥斗(11)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柱体(3),所述柱体(3)的底部中心位置贯穿连接有出水管(9),所述柱体(3)侧壁底部位置贯穿开设有通水口(14),且通水口(14)外侧壁对应位置设置有搅拌桨(8),所述柱体(3)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带防水外壳的电机(12),所述电机(12)上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若干片遮光板(5),所述池体(1)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入水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8)包括转子(801),所述转子(801)贯穿滑动连接于柱体(3)外侧壁靠近出水管(9)的一端,所述转子(80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桨片(802),且转子(801)在相邻两个桨片(802)之间对应位置贯穿开设有开槽(803),每个所述开槽(803)之间固定连接有拦网(8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厂化鲟鱼苗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5)包括板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振广石振宇刘建魁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会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