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835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1
一种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包含有一基板及一设置于基板一侧面上的触控感应层,该触控感应层包括以不同形状的高感应区与低感应区。其中高感应区与低感应区间各具有不同叠层的导电层与介电层,而高感应区与低感应区间不同于高感应区包含一介电层,低感应区则无。利用与电容式触控面板有不同的电容感应量达成触控面板的报点识别效果。且不会造成高感应区与低感应区间的色差或透光率的差异,俾使高感应区与低感应区间无法以目视检别其差异。达成藉由可以电容式触控式面板进行感应鉴别,而无法由目视外观鉴别其差异达到隐匿标签或透明标签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感应识别标签


[0001]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感应识别标签,尤指一种具有高感应区及低感应区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识别用标签,如条形码、RFID、NFC等,因为便利于以特定的手持装置(如手机)进行读取,故已经普遍应用于物流管理、商品管理、医疗管理等领域。其中基于非接触式及易于使用的特性,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如RFID、NFC识别系统已逐渐取代条形码扫描识别系统。
[0003]一种已知的电容感应识别用标签可以用电容式触控面板作为感应的检知工具,如美国专利号US8497850B2、中国台湾专利号I482097揭露一种识别用标签。于一基板上涂布导电材料制作的一种识别用标签,可应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对应时改变面板的电容变化。该触控面板的读取装置,如手机、平板的面板与电容感应识别用标签上,感应电容感应识别用标签面板特定位置的感应量差异,藉此可以识别用标签上导电层的配置差异产生不同对应的电容感应值的特定图案结构,作为特定信息的鉴别判读。其中为了提升该等标签可以被这种具备电容式触控感应功能的手机、平板,读取面板等达成电容报点感应,进一步可以由上下导电层中间夹和一介电层构成以提升被读取面板的感应电容,可以参考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594257号。
[0004]已知该等电容感应的识别标签,其结构类似与平行板电容器,利用一基板接着于基板一侧设置两层导电层,两层导电层间是高介电常数(DK),低介质损耗的介质将此两层导电层隔离,构成一平面型的多个电容单元结构。各该电容单元可以用印刷或经蚀刻构成各式的电容单元图样,构成电容感应区,而兼容电容单元间为镂空区域的非感应区。然而目前技术多将非感应区域完全移除、或蚀刻相关导电层或介电层而仅保留基板,感应区与非感应区间因此有明显光学差异,产生色差。因此电容单元图样外观容易被肉眼识别,无法达成作为隐匿标签或透明标签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一种电容感应识别标签,该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包括一基板及制作于该基板上的供电容式触控式面板感应的触控感应层。而触控感应层包括,以不同形状的高感应区与低感应区,各感应区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间隔)至少大于5mm,其中高感应区与低感应区间各具有不同叠层的导电层与介电层,而高感应区与低感应区间不同于高感应区包含一介电层,低感应区则无,利用与电容式触控面板有不同的电容感应量达成触控面板的报点识别效果,且不会造成高感应区与低感应区间的色差或透光率,俾使高感应区与低感应区间无法以目视检别其差异,达成藉由可以电容式触控式面板进行感应鉴别,而无法由目视外观鉴别其差异达到隐匿标签或透明标签的效果。
[0006]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包含:一基板及一设置在该
基板一侧面上的触控感应层,该触控感应层包括:多个高感应区及多个低感应区,于每一个该高感应区具有一下导电层及一上导电层,于每一个该下导电层及该上导电层之间夹设有一介电层;及,于每一个该低感应区具有一下导电层。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基板为有弹性且具有轻小重量的非导电物质。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非导电物质为塑胶、纸张、纸板、木材、复合材料、玻璃、陶瓷、织物、皮革或以上的组合。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塑胶为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

环己烷二甲醇酯、聚乙烯或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基板与该下导电层之间具有一光学硬化层。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光学硬化层为压克力、环氧树脂、二氧化硅或以上材料的组合。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光学硬化层厚度为1um

10um。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下导电层以蒸镀、溅镀、印刷、喷涂或涂布于该光学硬化层的一侧面上。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上导电层及下导电层的阻抗以低于300Ω/

为佳。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上导电层及下导电层为有机、无机导体涂层或以上材料的组合。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无机导体涂层为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有机导体涂层为聚

3,4

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纳米碳管或以上材料的组合。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聚

3,4

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为主成分的树脂组成物可以为型号PH1000固形分1.1%的有机导电油墨或是型号ICP1050,固形分1.1%的有机导电油墨,经稀释后涂布印刷而成。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介电层的透光率为70%~95%。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介电层厚度为10nm

100um。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介电层经涂布后透明涂料介电系数以2

80为佳。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介电层为塑料树脂、压克力树脂、氧化铝或二氧化硅。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塑料树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酰亚胺、聚偏二氟乙烯或聚苯乙烯。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层的该些高感应区与该些低感应区之间的距离至少大于5mm。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层的该些高感应区与该些低感应区之间的色差<3。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层的该些高感应区与该些低感应区之间的透光率差<7%。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8]图1A本专利技术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的基板与下导电层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9]图1B为图1A的俯视示意图﹔
[0030]图2A为图1B在下导电层表面上制作介电层示意图﹔
[0031]图2B为图2A的俯视示意图﹔
[0032]图3A为图2B在有介电层的表面上制作上导电层示意图﹔
[0033]图3B为图3A的俯视示意图;
[0034]图4A系本创作的对照例1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结构侧视示意图;
[0035]图4B为图4A的俯视示意图。
[0036]其中,附图标记:
[0037]电容感应识别标签 10
[0038]基板 1
[0039]光学硬化层 11
[0040]触控感应层 2
[0041]高感应区 21
[0042]下导电层 211
[0043]介电层 212
[0044]上导电层 213
[0045]低感应区 22
[0046]下导电层 221
[0047]上导电层 2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设置在该基板一侧面上的一触控感应层,该触控感应层包括:多个高感应区及多个低感应区,其中每一个该高感应区具有一下导电层及一上导电层,每一该下导电层及该上导电层之间夹设有一介电层;及每一个该低感应区具有一下导电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板为有弹性且具有轻小重量的非导电物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非导电物质为塑胶、纸张、纸板、木材、复合材料、玻璃、陶瓷、织物、皮革或以上的组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塑胶为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4

环己烷二甲醇酯、聚乙烯或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板与该下导电层之间具有一光学硬化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硬化层为压克力、环氧树脂、二氧化硅或以上材料的组合。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硬化层厚度为1um

10um。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导电层以蒸镀、溅镀、印刷、喷涂或涂布制程而形成于该光学硬化层的一侧面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导电层及该下导电层的阻抗低于300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导电层及该下导电层为有机、无机导体涂层或以上材料的组合。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容感应识别标签,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无机导体涂层为金属或金属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德凤谷福田张裕洋黄松建刘修铭
申请(专利权)人:位元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