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及开闭体结构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579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1
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具备侧车门(31)、钩(45)及接受器(46)。侧车门(31)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车身的后开口部。钩(45)设置于侧车门。接受器设置于后侧柱(24)以与钩卡合,并具备销群体(57)。销群体具有相对于钩的第二钩部(49)的进入方向进退自如、且互相接触而相邻的多个销(74)。多个销(74)。多个销(7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及开闭体结构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及开闭体结构的制造方法。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8月24日申请的日本国特愿2020

140903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0003]作为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例如已知有侧车门的前部经由车门铰链而支承于车身,并在关闭了侧车门的状态下,后部利用车门锁定装置及接受器机构而支承于车身的结构。在侧车门的内部例如作为加强用的构件而上下设置有上横梁及下横梁。上横梁的前端部利用车门铰链而支承于车身,上横梁的后端部利用车门锁定装置而支承于车身。另外,下横梁的前端部利用车门铰链而支承于车身,下横梁的后端部利用接受器机构而支承于车身。
[0004]在此,接受器机构中,例如在下横梁的后端部设置有嵌入构件(以下,称作钩),在车身的后侧柱(C柱)设置有接受构件(以下,称作接受器:catcher)。在关闭了侧车门时,钩被嵌入接受器。
[0005]在钩被嵌入到接受器的状态下,例如由侧面碰撞引起的冲击载荷从侧方向车辆输入了的情况下,在所输入的冲击载荷的作用下钩卡合于接受器。因而,能够抑制所输入的冲击载荷的一部分向下横梁分散,后侧柱朝向车室变形这一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8

1585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0]此外,考虑在一般情况下将侧车门安设(组装)于车身时产生偏差。因此,在钩被嵌入到接受器的状态下,需要在接受器与钩之间确保由组装公差等引起的间隙。
[0011]然而,在接受器与钩之间确保了间隙的情况下,因例如侧面碰撞而输入了冲击载荷时,考虑在钩与接受器卡合之前产生时间上的延迟。因此,难以适宜地抑制后侧柱、中柱及车门(即,车身)因冲击载荷而朝向车室变形这一情况。
[0012]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一种能够适宜地抑制车身因输入到车辆的冲击载荷而朝向车室变形这一情况的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及开闭体结构的制造方法。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0015](1)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具备:开闭体,其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车身的开口部;钩,其设置于所述开闭体及车身的一方;以及接受器,其设置于所述开闭体及车身的另一方,以便与所述钩卡合,所述接受器具备销群体,所述销群体具有以相对于所述钩
的进入方向进退自如、且互相接触而相邻的方式被支承的多个销。
[0016]根据上述(1)的方案的结构,接受器具备具有多个销的销群体。多个销以相对于钩的进入方向进退自如、且互相接触而相邻的方式被支承。因而,关闭开闭体而钩抵接于多个销的一部分,且钩将所抵接的一部分的销压入。由此,通过与一部分的销相邻的周围的销,钩的整周以被包围的状态接触。
[0017]因此,即便在接受器外壳与钩之间设定由组装公差等引起的间隙,也能够利用相邻的周围的销将钩与接受器外壳之间的间隙填埋。即,能够保持为使钩与接受器接触的状态。由此,在钩嵌入到接受器的状态下,因例如碰撞、应力而向车辆输入了冲击载荷的情况下,能够在所输入的冲击载荷的作用下使钩与接受器迅速地卡合(卡止),将冲击载荷从各柱向开闭体迅速地分散。因此,能够适宜地抑制车身因输入到车辆的冲击载荷而朝向车室变形这一情况。
[0018]在此,例如,在开闭体为侧车门的情况下,在侧车门的车门横梁设置有钩,并在柱设置有接受器。因而,例如,在从车辆的侧方输入了由侧面碰撞引起的冲击载荷的情况下,能够利用所输入的冲击载荷使钩与接受器迅速地卡合(卡止),将冲击载荷从各柱向车门横梁迅速地分散。由此,能够适宜地抑制柱因输入到车辆的冲击载荷而朝向车室变形这一情况。
[0019](2)在上述(1)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销群体的所述销的截面形成为圆形或多边形,且通过相邻的所述销接触,从而所述多个销被支承为最密的蜂窝状。
[0020]根据上述(2)的方案的结构,销的截面形成为圆形或多边形。而且,通过相邻的销接触,从而多个销被支承为最密的蜂窝状。因而,能够利用相邻的周围的销将钩与接受器之间的间隙进一步适宜地填埋。由此,能够利用接受器和钩来允许在将开闭体安设(组装)于车身时产生的偏差。
[0021]尤为优选的是,通过将销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中的六边形,能够利用相邻的周围的销将钩与接受器之间的间隙适宜地填埋。
[0022](3)在上述(1)或(2)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接受器具备:外壳部,其收容所述销群体;以及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部,并安装于所述车身。
[0023]根据上述(3)的方案的结构,将接受器的构造设为了如下简约的结构,即利用外壳部支承销群体,并利用凸缘部将外壳部安装于车身。另外,通过在外壳部收容销群体,并将凸缘部安装于车身,能够使接受器的安装作业容易。
[0024](4)在上述(3)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销群体具备:板,其固定于所述外壳部的内部;支承杆,其穿过所述板的贯通孔,且安装于所述销;以及弹簧,其嵌合安装于所述支承杆,并对所述销向支承位置施力。
[0025]根据上述(4)的方案的结构,在板的贯通孔穿过支承杆,并将销安装于所穿过的支承杆。将该板固定于外壳部的内部。而且,在支承杆嵌合安装弹簧,并利用弹簧的弹性力对销向支承位置施力。
[0026]由此,能够使多个销以相对于钩的进入方向进退自如、且互相接触而相邻的方式无间隙地(例如呈蜂窝状地)经由板支承于外壳部。
[0027](5)在上述(4)的方案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销群体中,通过所述销由于所述钩的进入而被压靠,从而所述钩抵抗所述弹簧的作用力而收容于所述外壳部的内部,所述销由于
所述钩的退出而在所述弹簧的作用力下返回所述支承位置。
[0028]根据上述(5)的方案的结构,通过使钩进入使销抵抗弹簧的作用力而压靠,从而将钩收容于外壳部的内部。另外,通过使钩退出,使销在弹簧的作用力下返回支承位置。因而,在使钩退出了的状态下,能够确保销群体(即,接受器)的外观性。由此,能够将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例如适用于将通常的机动车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门、后备箱、遮光罩等。而且,通过将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适用于车门、后备箱、遮光罩等,从而能够使由碰撞引起的冲击载荷向车门、后备箱、遮光罩等适宜地分散而抑制向车身的车室的变形。
[0029](6)在上述(4)或(5)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支承杆具有:轴部,其穿过所述贯通孔,且所述轴部的顶端部安装于所述销,并且所述轴部供介于所述销与所述板之间的所述弹簧嵌合安装;以及头部,其形成于所述轴部中的与所述顶端部相反一侧的基端部,并在所述弹簧的作用力下卡止于所述板。
[0030]根据上述(6)的方案的结构,将支承杆的轴部穿过板的贯通孔,并将轴部的顶端部安装于销。另外,使嵌合安装于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其中,所述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具备:开闭体,其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车身的开口部;钩,其设置于所述开闭体及车身的一方;以及接受器,其设置于所述开闭体及车身的另一方,以便与所述钩卡合,所述接受器具备销群体,所述销群体具有以相对于所述钩的进入方向进退自如、且互相接触而相邻的方式被支承的多个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其中,所述销群体的所述销的截面形成为圆形或多边形,且通过相邻的所述销接触,从而所述多个销被支承为最密的蜂窝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其中,所述接受器具备:外壳部,其收容所述销群体;以及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部,并安装于所述车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其中,所述销群体具备:板,其固定于所述外壳部的内部;支承杆,其穿过所述板的贯通孔,且安装于所述销;以及弹簧,其嵌合安装于所述支承杆,并对所述销向支承位置施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其中,在所述销群体中,通过所述销由于所述钩的进入而被压靠,从而所述钩抵抗所述弹簧的作用力而收容于所述外壳部的内部,所述销由于所述钩的退出而在所述弹簧的作用力下返回所述支承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其中,所述支承杆具有:轴部,其穿过所述贯通孔,且所述轴部的顶端部安装于所述销,并且所述轴部供介于所述销与所述板之间的所述弹簧嵌合安装;以及头部,其形成于所述轴部中的与所述顶端部相反一侧的基端部,并在所述弹簧的作用力下卡止于所述板。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的开闭体结构,其中,所述开闭体具备对覆盖所述开口部的主体进行加强的横梁,所述钩具备:第一钩部,其设置于在关闭了所述开闭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马贵之平野荣治阿部健志来德贵史川濑贵弘今村泰启西网宏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