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子发芽装置,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侧壁四角均固定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L形支撑板内部的位置均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部分别与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柱的顶部分别与L形支撑板的内部顶端贯穿后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支撑圈架一角的内螺纹筒与一个螺纹柱螺纹连接,其余三角的滑动套筒与剩下三个螺纹柱滑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柱转动,从而带动内螺纹筒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对应的支撑圈架升降;通过调节不同位置的驱动电机带动不同高度的支撑圈架升降,达到了能够调节相邻承载方箱间距的效果,且无需手动调节,缩短了调节间距的时间。距的时间。距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种子发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种子发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种子成功发芽是植株发育的第一步,好的发芽率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且为品种改良奠定基础。
[0003]专利号“CN202221880008.8”公开了一种富硒水稻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其通过竖筒与螺杆的螺纹连接、竖筒与方板的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竖筒在转动的时候能够通过方板带动支架内的方箱升降,从而达到调节相邻方箱之间间距的效果。
[0004]专利技术人在实现该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方箱、方箱内的土壤和支架的重量是通过竖筒与螺杆的螺纹连接而达到支撑,在旋转竖筒调节方箱的高度时,由于重量的加持,会使得竖筒的旋转较为困难,且竖筒外表光滑,无意间又增加了调节高度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子发芽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种子发芽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侧壁四角均固定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L形支撑板内部的位置均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部分别与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柱的顶部分别与L形支撑板的内部顶端贯穿后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柱穿过L形支撑板一端的顶部分别与位置相匹配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螺纹柱之间设置有支撑圈架,所述支撑圈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撑圈架外壁四角中的其中三角均固定有滑动套筒,所述支撑圈架外壁四角中的另一角均固定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和滑动套筒分别套设在螺纹柱的外壁上,且所述内螺纹筒分别与螺纹柱套设后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圈架的内部均插设有承载方箱,所述承载方箱的内部均贯穿开凿有若干通孔。
[0008]优选的,所述承载方箱顶部两端均固定有提拉把手。
[0009]优选的,所述滑动套筒的内径尺寸分别与螺纹柱的内径尺寸相匹配,且所述滑动套筒分别与螺纹柱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四个所述支撑圈架上内螺纹筒的位置均不相垂直。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圈架位于承载方箱前端的两侧内壁均开凿有限位插槽,所述承载方箱外壁前侧的两端均固定有延伸前杆,所述延伸前杆远离承载方箱一侧且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弹簧插杆,所述弹簧插杆远离延伸前杆的一端分别插设于位置相匹配的限位插槽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弹簧插杆位于限位插槽外部一侧的伸出端顶部均固定有推动把手。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支撑圈架一角的内螺纹筒与一个螺纹柱螺纹连接,其余三角的滑动套筒与剩下三个螺纹柱滑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柱转动,从而带动内螺纹筒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对应的支撑圈架升降;通过调节不同位置的驱动电机带动不同高度的支撑圈架升降,进而达到了能够调节相邻承载方箱间距的效果,且无需手动调节,缩短了调节间距的时间。
[0015]2、当承载方箱插入到支撑圈架的内部时,弹簧插杆通过弹性伸出而插入到限位插槽的内部,通过弹簧插杆与限位插槽的穿插能够将承载方箱限位在支撑圈架的内部,避免了升降期间的误触而导致承载方箱从支撑圈架内滑出、掉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种子发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种子发芽装置的内螺纹筒位于不同位置的支撑圈架上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种子发芽装置支撑圈架与承载方箱的垂直分离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种子发芽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L形支撑板;3、螺纹柱;4、驱动电机;5、支撑圈架;6、内螺纹筒;7、滑动套筒;8、承载方箱;9、通孔;10、提拉把手;11、延伸前杆;12、弹簧插杆;13、限位插槽;14、推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如图1
‑
4所示,一种种子发芽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侧壁四角均固定有L形支撑板2,L形支撑板2的顶部均固定有驱动电机4,L形支撑板2内部的位置均设有螺纹柱3,螺纹柱3的底部分别与底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螺纹柱3的顶部分别与L形支撑板2的内部顶端贯穿后转动连接,螺纹柱3穿过L形支撑板2一端的顶部分别与位置相匹配的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四个螺纹柱3之间设置有支撑圈架5,支撑圈架5的数量为四个,支撑圈架5外壁四角中的其中三角均固定有滑动套筒7,支撑圈架5外壁四角中的另一角均固定有内螺纹筒6,内螺纹筒6和滑动套筒7分别套设在螺纹柱3的外壁上,且内螺纹筒6分别与螺纹柱3套设后螺纹连接,支撑圈架5的内部均插设有承载方箱8,承载方箱8的内部均贯穿开凿有若干通孔9。
[0023]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方箱8顶部两端均固定有提拉把手10,方便提拉承载方箱8进行移动,不会出现夹手的情况。
[0024]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套筒7的内径尺寸分别与螺纹柱3的内径尺寸相匹配,且滑动套筒7分别与螺纹柱3滑动连接,使得支撑圈架5能够升降的更加稳定。
[0025]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支撑圈架5上内螺纹筒6的位置均不相垂直,从而使得不同位置驱动电机4的工作能够带动不同高度的支撑圈架5进行单独升降,进而以此达到调节相邻支撑圈架5之间间距的技术效果。
[002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圈架5位于承载方箱8前端的两侧内壁均开凿有限位插槽13,承载方箱8外壁前侧的两端均固定有延伸前杆11,延伸前杆11远离承载方箱8一侧且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弹簧插杆12,弹簧插杆12远离延伸前杆11的一端分别插设于位置相匹配的限位插槽13内部,通过弹簧插杆12插入限位插槽13的内部,能够使得承载方箱8在支撑圈架5内得到限位。
[0027]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插杆12位于限位插槽13外部一侧的伸出端顶部均固定有推动把手14,方便带动弹簧插杆12的伸出端从限位插槽13内抽出。
[0028]工作原理:由于支撑圈架5一角的内螺纹筒6与一个螺纹柱3螺纹连接,其余三角的滑动套筒7与剩下三个螺纹柱3滑动连接,因此,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螺纹柱3转动,能够带动内螺纹筒6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支撑圈架5升降;通过调节不同位置的驱动电机带动不同高度的支撑圈架5升降,达到了能够调节相邻承载方箱8间距的效果,且无需手动调节,缩短了调节间距的时间,当承载方箱8插入到支撑圈架5的内部时,弹簧插杆12通过弹性伸出而插入到限位插槽13的内部,通过弹簧插杆12与限位插槽13的穿插能够将承载方箱8限位在支撑圈架5的内部,避免了升降期间的误触而导致承载方箱8从支撑圈架5内滑出、掉落的风险,取出时,握住推动把手14向延伸前杆11的方向移动,将弹簧插杆12的伸出端从限位插槽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子发芽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侧壁四角均固定有L形支撑板(2),所述L形支撑板(2)的顶部均固定有驱动电机(4),所述L形支撑板(2)内部的位置均设有螺纹柱(3),所述螺纹柱(3)的底部分别与底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柱(3)的顶部分别与L形支撑板(2)的内部顶端贯穿后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柱(3)穿过L形支撑板(2)一端的顶部分别与位置相匹配的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螺纹柱(3)之间设置有支撑圈架(5),所述支撑圈架(5)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撑圈架(5)外壁四角中的其中三角均固定有滑动套筒(7),所述支撑圈架(5)外壁四角中的另一角均固定有内螺纹筒(6),所述内螺纹筒(6)和滑动套筒(7)分别套设在螺纹柱(3)的外壁上,且所述内螺纹筒(6)分别与螺纹柱(3)套设后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圈架(5)的内部均插设有承载方箱(8),所述承载方箱(8)的内部均贯穿开凿有若干通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婷,余明丽,贺岚,卢文培,吴慧,李武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