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管涵安装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390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管涵安装构件,包括混凝土管座和插口管,所述混凝土管座的顶部预埋有沿所述插口管线型方向分布的呈顶部内凹结构的轨道板,所述轨道板上具有沿所述轨道板分布方向滑动的多个移动支撑件,所述移动支撑件包括与所述轨道板滑动连接的支撑柱和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上的顶部呈V字型内凹的承托板,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转动有多个钢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插口管吊装时,将插口管吊装至多个移动支撑件的承托板上方,插口管会沿着承托板的内壁滚动至与承托板的V字型内凹处的两个内壁抵接,从而使得每个插口管在承托板的顶部位置轴心相同,解决了相邻管涵对接拼装时,难以将相邻的两个管涵之间轴心稳定对齐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管涵安装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管涵安装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管涵安装构件。

技术介绍

[0002]当水利水渠与公路交叉时,为了不阻碍水利水渠中水的流通,会在道路底部修筑用于水流流动的涵洞,涵洞形状有管形、箱形及拱形等。
[0003]现有的一种插口管管涵,两端管口呈大小不一敞口和平口,相临插口管平口和插接至敞口的内侧,完成相邻插口管之间的拼接安装,此类管涵在实际施工时,大多通过吊车、挖掘机或铲车将管涵吊装对接,在吊装过程中,管涵容易晃动,难以将相邻的两个管涵之间轴心稳定对齐,需要多个施工人员在管涵吊装过程中持续对管涵方位进行调节,导致插接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相邻管涵对接拼装时,难以将相邻的两个管涵之间轴心稳定对齐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管涵安装构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水利工程管涵安装构件,包括混凝土管座和插口管,所述混凝土管座的顶部预埋有沿所述插口管线型方向分布的呈顶部内凹结构的轨道板,所述轨道板上具有沿所述轨道板分布方向滑动的多个移动支撑件,所述移动支撑件包括与所述轨道板滑动连接的支撑柱和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上的顶部呈V字型内凹的承托板,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转动有多个钢珠。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混凝土管座的顶部预留有沿所述插口管线型方向分布的预留槽,所述轨道板预埋在所述预留槽的内侧。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预留槽的内凹槽侧截面呈矩形结构。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移动支撑件的底部呈矩形结构,且其与所述插口管线型方向分布方向相同的侧边与所述轨道板内凹槽内侧壁贴合。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插口管的外周靠近每个所述承托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所述承托板之间具有间隙,且其间隙轴向宽度为20cm

40cm。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具有内嵌槽,所述内嵌槽的内侧固定有呈底部内凹的钢板罩,所述钢板罩的底部内凹处顶面呈水平平面结构,多个所述钢珠设置在所述钢板罩的内侧,所述钢板罩的底部内凹处深度位于大于所述钢珠的半径和直径之间。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每个插口管安装时,通过在轨道板的内侧滑动至少两个移动支撑件,插口管吊装时,将插口管吊装至多个移动支撑件的承托板上方,由于承托板顶部呈V字型内凹结构,从而插口管会沿着承托板的内壁滚动至与承托板的V字型内凹处的两个内壁抵接,从而使得每个插口管在承托板的顶部位置轴心相同,此时,沿着轨道板滑动支撑柱,即可带动承托板顶部的插口管轴心对齐稳定插接,解决了相邻管涵对接拼装时,难以将相邻的两个管涵之间轴心稳定对齐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立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插口管;2、定位环;3、混凝土管座;301、预留槽;4、移动支撑件;401、支撑柱;402、承托板;403、内嵌槽;404、钢板罩;405、钢珠;5、轨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管涵安装构件,包括混凝土管座3和插口管1,混凝土管座3的顶部预埋有沿插口管1线型方向分布的呈顶部内凹结构的轨道板5,轨道板5上具有沿轨道板5分布方向滑动的多个移动支撑件4,移动支撑件4包括与轨道板5滑动连接的支撑柱401和固定在支撑柱401上的顶部呈V字型内凹的承托板402,支撑柱401的底部转动有多个钢珠405。
[0026]每个插口管1安装时,通过在轨道板5的内侧滑动至少两个移动支撑件4,插口管1吊装时,将插口管1吊装至多个移动支撑件4的承托板402上方,由于承托板402顶部呈V字型内凹结构,从而插口管1会沿着承托板402的内壁滚动至与承托板402的V字型内凹处的两个内壁抵接,从而使得每个插口管1在承托板402的顶部位置轴心相同,此时,沿着轨道板5滑动支撑柱401,通过支撑柱401底部的多个钢珠405的设置,即对支撑柱401底部稳定支撑,还降低了支撑柱401滑动的摩擦力,从而带动承托板402顶部的插口管1轴心对齐稳定插接,解决了相邻管涵对接拼装时,难以将相邻的两个管涵之间轴心稳定对齐的问题,本申请中,插口管1对接完毕后,承托板402和支撑柱401无需拆卸,直接与插口管1一起回填至回填物内侧,承托板402顶部V字型内凹结构的设置,使得移动支撑件4适用于不同管径插口管1的拼装对接,且移动支撑件4作为插口管1的案安装组件,与插口管1分体式结构,不会增加插口管1加工难度。
[0027]具体的,如图1

3所示,混凝土管座3的顶部预留有沿插口管1线型方向分布的预留槽301,轨道板5预埋在预留槽301的内侧,预留槽301的内凹槽侧截面呈矩形结构,移动支撑
件4的底部呈矩形结构,且其与插口管1线型方向分布方向相同的侧边与轨道板5内凹槽内侧壁贴合。
[0028]通过预留槽301的设置,对轨道板5外周进行支撑,保障轨道板5的稳定性,再通过预留槽301的内凹槽侧截面呈矩形结构,使得预留槽301的内侧底部能对移动支撑件4稳定支撑,且两侧壁不会受到移动支撑件4的挤压力,再通过移动支撑件4的底部呈矩形结构,且其与插口管1线型方向分布方向相同的侧边与轨道板5内凹槽内侧壁贴合,从而保证移动支撑件4移动过程中不会偏离轨道板5的分布方向。
[0029]具体的,如图1所示,插口管1的外周靠近每个承托板40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环2,定位环2与承托板402之间具有间隙,且其间隙轴向宽度为20cm

40cm。
[0030]通过定位环2的设置,在承托板402与插口管1之间摩擦力不足时,通过承托板402与定位环2抵接,即可保持承托板402与插口管1之间稳定同步移动,定位环2与承托板402之间具有间隙,且其间隙轴向宽度为20cm

40cm,便于吊装过程中,两个定位环2能稳定移动至承托板402的两侧。
[0031]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管涵安装构件,包括混凝土管座(3)和插口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管座(3)的顶部预埋有沿所述插口管(1)线型方向分布的呈顶部内凹结构的轨道板(5),所述轨道板(5)上具有沿所述轨道板(5)分布方向滑动的多个移动支撑件(4),所述移动支撑件(4)包括与所述轨道板(5)滑动连接的支撑柱(401)和固定在所述支撑柱(401)上的顶部呈V字型内凹的承托板(402),所述支撑柱(401)的底部转动有多个钢珠(4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管涵安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管座(3)的顶部预留有沿所述插口管(1)线型方向分布的预留槽(301),所述轨道板(5)预埋在所述预留槽(301)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管涵安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槽(301)的内凹槽侧截面呈矩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管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晶晶胡涛何德安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秤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