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装载机液压油独立散热取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527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装载机液压油独立散热取暖系统,包括转斗油缸和动臂油缸通过液压管路并联连接多路阀,所述多路阀的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通,通过工作泵实现供油,工作泵通过工作电机提供动力;所述多路阀的回油口与回油滤芯直接连接,经回油滤芯过滤后回流至液压油箱;所述工作泵串联形式连接散热泵,所述散热泵的出口与分流块连接,所述分流块的出口连接独立散热系统,所述独立散热系统包括取暖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所述取暖散热器与驾驶室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液压油的热量为驾驶室供暖所用,使得电动装载机的液压系统和取暖系统在性能成本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装载机液压油独立散热取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装载机暖风系统液压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装载机液压油独立散热取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现有的电动装载机,由于使用纯电池进行供电,整体热量产生较小,在冬季施工时供暖系统普遍采用PTC电动空调系统进行驾驶室内部的取暖,以改变驾驶员的工作环境。但由于整机电池的装机功率有限(标配一般为300KWH),空调取暖消耗电量为每小时4kW左右,导致整机的单次充电作业时间相应减短约10%。
[0004]同时,目前装载机液压系统散热出于成本考虑,采用回油分流的模式进行液压系统的散热平衡,在装载机负载多变的工作环境下很难满足液压系统理想的工作油温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为了降低装载机的电能消耗,进一步提升装载机的液压油散冷却效果,提供一种电动装载机液压油独立散热取暖系统,采用独立的液压油散冷却系统并联智能控制的驾驶室取暖系统。
[000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动装载机液压油独立散热取暖系统,包括转斗油缸、动臂油缸、多路阀、回油滤芯、工作电机、工作泵、分流块、液压油散热器、散热风扇组件、取暖散热器、暖风风扇组件,所述转斗油缸和动臂油缸通过液压管路并联连接多路阀,所述多路阀的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通,通过工作泵实现供油,所述工作泵通过工作电机提供动力;所述多路阀的回油口与回油滤芯直接连接,经回油滤芯过滤后回流至液压油箱;
[0008]所述工作泵串联形式连接散热泵,所述散热泵的出口与分流块连接,所述分流块的出口连接独立散热系统,所述独立散热系统包括取暖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所述分流块的出口以并联形式连通所述取暖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所述取暖散热器与驾驶室对应。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取暖散热器的出口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取暖散热器对应设置有暖风风扇组件,所述暖风风扇组件用于将取暖散热器散出的热量送入驾驶室内以供暖;所述液压油散热器的出口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液压油散热器对应设置散热风扇组件,所述散热风扇组件用于液压油的降温。
[0010]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泵与工作泵共用工作电机,所述散热泵的流量通过调节所述散热泵与工作泵的转速比来调节。
[0011]作为优选,所述分流块为电磁换向阀;所述暖风风扇组件包括暖风电机,所述散热
风扇组件包括散热电机。
[0012]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驾驶室内的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电磁换向阀、暖风电机和散热电机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控制电磁换向阀使得液压油进入取暖散热器或液压油散热器,对应控制暖风电机或散热电机动作。
[0013]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电动装载机液压油散取暖系统采用电磁换向阀、液压油散热器、散热风扇组件、散热泵、取暖散热器、暖风风扇组件等组成独立散热系统,可按照装载机复杂的工况需求满足液压油热量的有效利用,即在散热的同时,加以利用,需要为驾驶室内供热风时,通过散热泵提供动力,液压油进入取暖散热器,然后回到液压油箱,将热量供到驾驶室;不需要取暖时,液压油进入液压油散热器,然后回到液压油箱,进行循环降温;在性能成本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中电动装载机液压油独立散热取暖系统的示意图;
[0015]图2为现有技术中装载机的液压系统和驾驶室供暖系统的示意图;
[0016]图中,转斗油缸1,动臂油缸2,多路阀3,分流块4,液压油散热器5,散热风扇组件6,回油滤芯7,工作电机8,工作泵9,驾驶室10,取暖散热器11,暖风风扇组件12,液压油箱13,加热电阻丝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出示了一种电动装载机液压油独立散热取暖系统,包括转斗油缸1、动臂油缸2、多路阀3、回油滤芯7、工作电机8、工作泵9、分流块4、液压油散热器5、散热风扇组件6、取暖散热器11、暖风风扇组件12,所述转斗油缸1和动臂油缸2通过液压管路并联连接多路阀3,实现工作铲斗的收放斗和动臂的举升下落,上述和目前装载机的工作原理相同,而本技术中所述多路阀3的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13连通,通过工作泵9实现供油,所述工作泵9通过工作电机8提供动力;所述多路阀3的回油口与回油滤芯7直接连接,经回油滤芯7过滤后回流至液压油箱13,回油过滤的通道更通畅,提升了液压油的清洁度,有利于延长液压油的使用周期。
[0019]所述工作泵9串联形式连接散热泵,所述散热泵的出口与分流块4连接,所述分流块4的出口连接独立散热系统,所述独立散热系统包括取暖散热器11和液压油散热器5,所述分流块4的出口以并联形式连通所述取暖散热器11和液压油散热器5,所述取暖散热器11与驾驶室10对应。
[0020]图2出示的是现有技术中,装载机的液压系统和驾驶室10供暖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可看出液压油散热系统是液压系统的其中一部分,而驾驶室10供暖系统采用加热电阻丝14(电加热装置)来提供热量,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用电量是一种消耗,对能源造成浪费。
[0021]作为优选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取暖散热器11的出口与液压油箱13连通,所述取暖散热器11对应设置有暖风风扇组件12,所述暖风风扇组件12用于将取暖散热器11散出的热量送入驾驶室10内以供暖;所述液压油散热器5的出口与液压油箱13连通,所述液压油散
热器5对应设置散热风扇组件6,所述散热风扇组件6用于液压油的降温。
[0022]作为优选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泵与工作泵9共用工作电机8,所述散热泵的流量通过调节所述散热泵与工作泵9的转速比来调节,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散热泵的转速越大,流量越大。
[0023]作为优选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驾驶室10内的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分流块4为电磁换向阀;所述暖风风扇组件12包括暖风电机,所述散热风扇组件6包括散热电机;所述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电磁换向阀、暖风电机和散热电机电信号连接;
[0024]所述控制器通过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对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与设定值进行分析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控制电磁换向阀,当驾驶室10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电磁换向阀使得液压油进入取暖散热器11中,对应控制暖风电机动作,为驾驶室10供暖的同时降低液压油的温度;
[0025]或当驾驶室10内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电磁换向阀使得液压油进入液压油散热器5,对应控制散热电机动作,不为驾驶室10供暖,单独对液压油进行降温。
[0026]当然,本技术也可采用加热电阻丝14加热来作为辅助热源,用以电动装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装载机液压油独立散热取暖系统,包括转斗油缸、动臂油缸、多路阀、回油滤芯、工作电机、工作泵、分流块、液压油散热器、散热风扇组件、取暖散热器、暖风风扇组件,所述转斗油缸和动臂油缸通过液压管路并联连接多路阀,所述多路阀的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通,通过工作泵实现供油,所述工作泵通过工作电机提供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阀的回油口与回油滤芯直接连接,经回油滤芯过滤后回流至液压油箱;所述工作泵串联形式连接散热泵,所述散热泵的出口与分流块连接,所述分流块的出口连接独立散热系统,所述独立散热系统包括取暖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所述分流块的出口以并联形式连通所述取暖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所述取暖散热器与驾驶室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装载机液压油独立散热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散热器的出口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取暖散热器对应设置有暖风风扇组件,所述暖风风扇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轩王金华闫云乔徐奉黄学强张祥郄严静杨垒王德朋林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英轩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