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48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包括油箱,油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结构,第一散热结构包括若干平行分布在油箱外侧面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结构包括若干平行分布在油箱外侧面的第二散热管,各第一散热管的一端连通油箱内腔,各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并联在一根汇流总管一上,各第二散热管的一端连通油箱内腔,各第二散热管的另一端并联在一根汇流总管二上;还包括一油筒,油筒内沿油筒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有一活塞板,活塞板将油筒分隔为进油腔和回油腔,进油腔与汇流总管一相连通,回油腔与汇流总管二相连通,回油腔内设置有连接活塞板与油筒内壁面的伸缩导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散热效率高等优点。率高等优点。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特种变压器
,涉及一种自动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

技术介绍

[0002]油浸式变压器通过将铁心绕组等电气件浸泡在变压器油中,提高电气件与外界的绝缘性能,优化散热电气件的传热散热性能,还能很好地保护铁心和绕组免受空气中湿气的影响。受自身发热情况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油浸式变压器需要良好的冷却散热性能,以控制设备的热老化率、避免绝缘纸产生气泡、提高变压器工作稳定性,常见的散热方式为自然散热和强制散热,即散热翅片、散热风扇等方式单独存在或组合存在,自然散热耐候性较差,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严苛,强制散热虽然散热效果可控,但是结构复杂,散热部件需要维护,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湿式变压器的自动散热。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包括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若干平行分布在油箱外侧面第一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包括若干平行分布在油箱外侧面的第二散热管,各第一散热管的一端连通油箱内腔,各第一散热管的另一端并联在一根汇流总管一上,各第二散热管的一端连通油箱内腔,各第二散热管的另一端并联在一根汇流总管二上;所述油浸式变压器还包括一个位于油箱之上的油筒,所述油筒内沿油筒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有一活塞板,所述活塞板将油筒分隔为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进油腔与汇流总管一相连通,所述回油腔与汇流总管二相连通,所述回油腔内设置有连接活塞板与油筒内壁面的伸缩导向杆。
[0005]进一步的,所述油筒外壁面具有散热翅片。
[0006]进一步的,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均纵向分布在油箱的竖直外侧面,所述汇流总管一和汇流总管二分别位于油箱的底部和顶部。
[0007]进一步的,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均纵向分布在油箱的竖直外侧面,所述汇流总管一和汇流总管二均位于油箱的顶部。
[0008]进一步的,汇流总管一和汇流总管二均位于油箱内。
[0009]进一步的,汇流总管一和汇流总管二均位于油箱外。
[0010]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导向杆包括至少三节伸缩单杆,位于伸缩导向杆端部的两节伸缩单杆分别固定在活塞板和油筒上;所述伸缩单杆为中空结构,各伸缩单杆的中空腔互通形成一密闭的、位于伸缩导向杆内的平衡腔,所述平衡腔连接一个位于油筒外的除湿呼吸器。
[0011]进一步的,活塞板在油筒内移动的过程中,进油腔的容积变化量与回油腔的容积变化量之比为1.05~1.2。
[0012]工作原理:油箱为满载状态,进油腔和回油腔也为满载状态,位于油箱内的铁心和绕组因运行使油箱内的变压器油油温升高时,因热胀使油箱内的变压器油油压升高,变压器油的流通路径为:高温变压器油从油箱进入各第一散热管,然后汇集至汇流总管一,最后进入油筒的进油腔,另一方面,活塞板挤压回油腔,回油腔内的低温变压器油进入汇流总管二,然后进入各第二散热管,最后进入油箱;油箱内油温降低时,上述路径反向。
[0013]散热方式包括:变压器油在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内因热交换实现的冷却、变压器油在油筒内因油筒外壁面与外界热交换实现的冷却。
[0014]相对高效的变压器油循环:由于伸缩导向杆在回油腔内,使活塞板的移动造成回油腔和进油腔的容积变化率不同,具体而言,活塞板移动过程中,回油腔的容积变量小于进油腔的容积变化量,因此,在油箱内油温升高时,活塞板只会向靠近回油腔的方向移动,反之,当油箱内油温降低时,活塞板只会向靠近进油腔的方向移动,油箱内油温升高造成的容积增量是通过进油腔和回油腔因活塞板移动在油筒内的容积差来补偿的,因此,较小的油温变化即可造成较大量的变压器油循环,从而实现高效的热循环散热,且这种循环是无需外力驱动的,大幅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变压器油的散热效率。
[0015]作为区别于常规湿式变压器的地方还有:传统变压器的油枕内一般设置囊式气压平衡结构,外接呼吸器,本方案利用中空结构的伸缩导向杆内部形成的平衡腔代替传统油枕的囊体,这种方式克服了囊式结构伸张变形造成疲损的弊端,还能够增大容腔利用率,减小整体尺寸,也就是说,相比传统的油枕,本方案中油筒的尺寸可以更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变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油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在变压器油热胀过程中油路循环路径示意图。
[0020]图5是油筒的截面图。
[0021]图6是具有散热翅片结构的油筒的侧视图。
[0022]图中,1、油箱;21、第一散热管;22、第二散热管;31、汇流总管一;32、汇流总管二;4、油筒;41、活塞板;42、进油腔;43、回油腔;44、散热翅片;45、伸缩单杆;46、平衡腔;5、除湿呼吸器。
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0024]如图1

图5所示的自动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包括油箱1,油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结构,第一散热结构包括若干平行分布在油箱1外侧面第一散热管
21,第二散热结构包括若干平行分布在油箱1外侧面的第二散热管22,各第一散热管21的一端连通油箱1内腔,各第一散热管21的另一端并联在一根汇流总管一31上,各第二散热管22的一端连通油箱1内腔,各第二散热管22的另一端并联在一根汇流总管二32上;油浸式变压器还包括一个位于油箱1之上的油筒4,油筒4内沿油筒4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有一活塞板41,活塞板41将油筒4分隔为进油腔42和回油腔43,进油腔42与汇流总管一31相连通,回油腔43与汇流总管二32相连通,回油腔43内设置有连接活塞板41与油筒4内壁面的伸缩导向杆。
实施例
[0025]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在油筒4的外壁面也设置散热翅片44,由于油筒4离油箱1顶面具有一定间距,油筒4裸露在外,且在油箱1内温度发生变化时,油筒4内的变压器油也处于高效流通状态,充分利用变压器油的流通路径进行散热。
实施例
[0026]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散热管21和第二散热管22均纵向分布在油箱1的竖直外侧面,汇流总管一31和汇流总管二32分别位于油箱1的底部和顶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油箱1内纵向方向变压器油的流通效率,使油箱1内的变压器油温度趋于均匀。
[0027]当然,作为便于维护的需要,第一散热管21和第二散热管22均纵向分布在油箱1的竖直外侧面,汇流总管一31和汇流总管二32均位于油箱1的顶部。
[0028]汇流总管一31和汇流总管二32均位于油箱1内或位于油箱1外,位于油箱1外时,汇流总管一31和汇流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包括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散热结构和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若干平行分布在油箱(1)外侧面第一散热管(21),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包括若干平行分布在油箱(1)外侧面的第二散热管(22),各第一散热管(21)的一端连通油箱(1)内腔,各第一散热管(21)的另一端并联在一根汇流总管一(31)上,各第二散热管(22)的一端连通油箱(1)内腔,各第二散热管(22)的另一端并联在一根汇流总管二(32)上;所述油浸式变压器还包括一个位于油箱(1)之上的油筒(4),所述油筒(4)内沿油筒(4)轴线方向滑动连接有一活塞板(41),所述活塞板(41)将油筒(4)分隔为进油腔(42)和回油腔(43),所述进油腔(42)与汇流总管一(31)相连通,所述回油腔(43)与汇流总管二(32)相连通,所述回油腔(43)内设置有连接活塞板(41)与油筒(4)内壁面的伸缩导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筒(4)外壁面具有散热翅片(4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散热的油浸式变压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管(21)和第二散热管(22)均纵向分布在油箱(1)的竖直外侧面,所述汇流总管一(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鲲
申请(专利权)人:宇恒电气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