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的工件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395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的工件转运车,包括转盘机构、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转盘机构设置有一个转盘支撑平台,在所述转盘支撑平台上安装有一个转盘轨道,在所述转盘轨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轴销,所述轴销的上部外齿套镶嵌在上转盘底部的中心位置,其下部内齿套连接在驱动空心轴上,所述驱动空心轴由设置在转盘支撑平台上的转盘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两个主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的主轴与安装在底盘上的行走马达通过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行走马达的后部设置有一个直流电源及控制箱。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生产工艺布局中遇到的长工件的过跨难题,利用该转运车可以灵活实现工艺布局中的各种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和翻转设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的工件转运车
技术介绍
在专用车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在各工序件转运较长的工件,而且现有较长工件在工序间的转运有下列几种情况第一种,在建立厂房的时候就考虑到整个工艺工序的转运需求,在需要转运的立柱处特别设计一个大跨距的结构,然后用平移车转运;第二种,在需要转运的两跨分别建立固定式的转盘加轨道和工艺小车的办法来解决;第三种,人工加行车一步一步旋转和移动; 在专用车生产中,工序之间需要过跨转运零部件的情况很多(如,专用车的大梁和焊接后的车架等),但在这个过程中,常常因为所要转运的工件较长( 一般的半挂车的长度都在10-16.米之间,一般的厂房的立柱间距都在6-9米间,而不能直接用叉车转运或用一般的平移车来解决问题,多数厂家采用多次行车吊运或在两跨分别建立固定式转盘的办法来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长工件的过跨物流费时、费力、效率低。 第一种方法相对较简洁,适合新建厂房的情况,对已经建立好的厂房且厂房的立柱间距有不够尺寸的情况不适合,另外,该方法不能满足在厂房内任意立柱位置将长工件过跨的需求,对现场生产工艺的更改无法满足;第二种方法需要建立两个大的固定的转盘,而且要通过附加的一个工艺小车一起来完成,土建的工作量大,效率低,需要的操作人员多。 第三种方法不安全,容易出安全事故,另外需用操作人员多,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通过一个具有举升、旋转、平移多功能全自动转运车来实施;长工件转运前,为了过跨,转运车先把长工件横向旋转90度,平移过跨,然后根据下个工序的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完成后再回到初始位置,如此循环,方便高效。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种用于生产的工件转运车,包括转盘机构、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转盘机构设置有一个转盘支撑平台,在所述转盘支撑平台上安装有一个转盘轨道,在所述转盘轨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轴销,所述轴销的上部外齿套镶嵌在上转盘底部的中心位置,其下部内齿套连接在驱动空心轴上,所述驱动空心轴由设置在转盘支撑平台上的转盘驱动单元驱动;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两个主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的主轴与安装在底盘上的行走马达通过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行走马达的后部设置有一个直流电源及控制箱。 所述转盘驱动单元设置有一左驱动缸和一右驱动缸,所述左驱动缸连接在一个固定于所述转盘支撑平台上的主驱动悬臂的一端,所述右驱动缸连接在主驱动悬臂的另一3顺。 所述转盘驱动单元安装在一个固定在转盘支撑平台上的驱动基架上。 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有一套升降驱动缸,其一端固定在所述转盘支撑平台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底盘上。 所述升降机构包含有一个左升降臂和一个右升降臂,所述左升降臂的中部与所述 右升降臂的中部由一个升降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左升降臂的一端固定在转盘支撑平台上, 其另一端固定在底盘上,所述右升降臂的一端固定在转盘支撑平台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底 盘上。 所述转盘轨道是圆形,所述转盘轨道也可以是椭圆形。 所述升降驱动缸可以为油缸,所述升降驱动缸也可以为气缸。 左驱动缸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气缸,右驱动缸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气缸。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步转运车在落下的工况下,进入存放要转运的工件下,到位后举升,顶起工件,使工件离开存放它的存放架(一定的高度差); 第二步将工件旋转90度; 第三步利用转运车将工件平移到另外一个车间; 第四步到位后转运车再将工件旋转90度,然后下落使工件放在存放架上; 第五步转运车再返回原始位置,一个循环完成。 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分别在需要的厂房内铺设工艺轨道,配合带滚轮的存 放架来实现长工件在转运后根据要求向需要的方向流动。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生产工艺布局中遇到的长工件的过跨难题,利用该转运车可以灵活 实现工艺布局中的各种组合。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线柔性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升起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转盘机构的转盘驱动单元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的转盘机构的驱动空心轴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l.上转盘,2.转盘滚轮,3.轴销,4.转盘轨道,5.转盘驱动单元,6.左驱动 缸,7.右驱动缸,8.驱动基架,9.驱动空心轴,IO.主驱动悬臂,ll.转盘支撑平台,12.升降 机构,13.行走马达,14.被动滚轮,15.主动滚轮,16.直流电源及控制箱,17.升降驱动缸, 18.升降轴,19.底盘,20.左升降臂,21.右升降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在升降机构12的升起状态下可托起安放在上转盘1上的大型工件,转盘滚轮2可以在驱动空心轴9的转动下绕转盘轨道4旋转,转盘驱动单元 5负责驱动驱动空心轴9,其左驱动缸6和右驱动缸7驱动主驱动悬臂IO,进而驱动空心轴 9使其旋转。轴销3镶嵌在转盘1的内部。转盘驱动单元5安装固定在转盘支撑平台11 上。本专利技术可以在行走马达13的驱动下,前后移动,此时,直流电源及控制箱16向行走马 达13提供电力并对其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共设置了 4个轮子,两个被动滚轮14和两个主动 滚轮15。 参见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行走机构包括两个主动滚轮15,两个被动滚轮14,所述主 动滚轮15的主轴与安装在底盘19上的行走马达13通过驱动装置连接,直流电源及控制箱 16在行走马达13的后部。 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转盘机构的转盘驱动单元5固定在驱动基架8上, 转盘驱动单元5包含一左驱动缸6和一右驱动缸7,左驱动缸6连接在主驱动悬臂10的一 端,右驱动缸7连接在主驱动悬臂10的另一端。驱动基架8固定在转盘支撑平台ll上,主 驱动悬臂10的中部安装了驱动空心轴9,同样,这里的主驱动悬臂10也固定在转盘支撑平 台11上。 左驱动缸6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气缸,右驱动缸7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气缸。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机构12的侧视示意图,所述升降机构12设置有一个升降驱 动缸17,其一端固定在所述转盘支撑平台11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底盘19上,升降驱动缸可 以为油缸,也可以为气缸。升降机构12包含有一个左升降臂20和一个右升降臂21,左升降 臂20的中部与右升降臂21的中部由一个升降轴18连接在一起,左升降臂20的一端固定 在转盘支撑平台11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底盘19上,右升降臂的一端也固定在转盘支撑平台 11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底盘19上。 本专利技术给专用车等行业的生产过程提供了新的工艺方法,解决了利用现有厂房合 理布局在生产工艺过程中遇到的超长工件转运瓶颈,利用本专利技术,能方便实现专用车等行 业长工件的过跨工艺,操作方便、减少操作人工、效率高、安全可靠。权利要求一种用于生产的工件转运车,包括转盘机构、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机构设置有一个转盘支撑平台,在所述转盘支撑平台上安装有一个转盘轨道,在所述转盘轨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轴销,所述轴销的上部外齿套镶嵌在上转盘底部的中心位置,其下部内齿套连接在驱动空心轴上,所述驱动空心轴由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产的工件转运车,包括转盘机构、升降机构和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机构设置有一个转盘支撑平台,在所述转盘支撑平台上安装有一个转盘轨道,在所述转盘轨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轴销,所述轴销的上部外齿套镶嵌在上转盘底部的中心位置,其下部内齿套连接在驱动空心轴上,所述驱动空心轴由设置在转盘支撑平台上的转盘驱动单元驱动;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两个主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的主轴与安装在底盘上的行走马达通过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行走马达的后部设置有一个直流电源及控制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惠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