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电站电池冷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402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电站电池冷热装置,包括水冷机组、加热器、站载电池箱,所述站载电池箱用于对存放的待充电电池进行温度调节,所述站载电池箱上设置有水连接器。所述水冷机组的水冷出水端、加热器、水连接器、站载电池箱依次连通构成出水通路。所述站载电池箱、水连接器、水冷机组的水冷进水端依次连通构成回水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对电池进行冷热调节,而且成本低廉。而且成本低廉。而且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电站电池冷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电站外置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温度调节装置,属于换电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传统能源的急剧减少以及环境情况的日益严重,动力电池作为清洁能源逐渐普及且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随着包括多个电池包的动力电池系统在重卡、矿卡及工程机械等重型车辆上的普及应用,大电量电池系统成为解决重型车辆续航里程焦虑的首要选择。
[0003]大电量电池系统所需配套使用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功率体积也越大,占用更多的电池箱内部空间,影响电池整体电量。
[0004]中国专利CN202210923236.7,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温控系统及其温控方法,燃料电池温控系统包括:被测燃料电池,包括两个端板,且端板的面积至少为第一预设值;至少两套调温模块,设置在两个端板朝向被测燃料电池外的一侧表面,以实现对两个端板的分别控温,且调温模块与端板相对的热辐射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的第一预设比例;至少两套温度检测模块,安装至被测燃料电池的阴极、阳极,用于获取实测温度;控制模块,连接至温度检测模块,并连接至调温模块,用于控制两套调温模块的工作状态,从而调控阴极、阳极的实测温度趋于目标温度,虽然该专利能够实现大面积燃料电池的快速控温以及良好散热,但是其针对的单个的电池包外侧,并不适用于电池温度升高进行降温的情况,也就说,其并不适用于电池温度过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电站电池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电站电池冷热装置。
[0006]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换电站电池冷热装置,包括水冷机组、加热器、站载电池箱,所述站载电池箱用于对存放的待充电电池进行温度调节,所述站载电池箱上设置有水连接器。所述水冷机组的水冷出水端、加热器、水连接器、站载电池箱依次连通构成出水通路。所述站载电池箱、水连接器、水冷机组的水冷进水端依次连通构成回水通路。
[0008]优选的:包括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与水冷机组的水冷进水端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出水通路包括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与水冷机组的水冷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加热器的加热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加热器的加热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水连接器的水连接器进水端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回水通路包括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所述水连接器的水连接器出水端、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水冷机组的水冷进水端依次连接。
[0011]优选的:包括第一三通,所述第一三通的接头一与水冷机组的水冷进水端连接,所
述第一三通的接头二与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的接头三与补水管连接。
[0012]优选的:包括第二三通,所述第二三通的接头一与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的接头二与第一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三通的接头三通过溢气管与膨胀水箱的回水端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站载电池箱包括壳体和冷热源流通管,所述冷热源流通管安装在壳体四周,所述冷热源流通管的一端与水连接器进水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水连接器出水端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膨胀水箱通过补水管与水冷机组的水冷进水端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补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直通球阀。所述第二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直通球阀。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四直通球阀。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直通球阀。
[0017]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将水冷机组的水冷出水端、加热器、水连接器、站载电池箱依次连通构成出水通路,待充电电池放置于站载电池箱上,当待充电电池温度过高时,启动水冷机组、关闭加热器,水冷机组制冷后的冷却液依次流经水冷出水端、加热器、水连接器、站载电池箱,从而对站载电池箱进行降温,进而对待充电电池降温。当待充电电池温度过低时,关闭水冷机组、启动加热器,水冷机组内的冷却液进入到加热器,加热器对冷却液升温,升温后的冷却液流经站载电池箱,从而对站载电池箱进行升温,进而对待充电电池升温。使电池包的工作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保证动力电池工作在一个适宜的温度区间内,保证其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原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23]一种换电站电池冷热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水冷机组1、加热器2、站载电池箱4,所述站载电池箱4用于对存放的待充电电池进行温度调节,所述站载电池箱4上设置有水连接器3。所述水冷机组1的水冷出水端11、加热器2、水连接器3、站载电池箱4依次连通构成出水通路。所述站载电池箱4、水连接器3、水冷机组1的水冷进水端12依次连通构成回水通路。
[0024]使用时,将待充电电池放置于站载电池箱4上,通过站载电池箱4对待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当待充电电池温度过高时,启动水冷机组1、关闭加热器2,水冷机组1对冷却液进行制冷,制冷后的冷却液依次流经加热器2、水连接器3、站载电池箱4,从而对站载电池箱4进行降温,进而对待充电电池降温。此时,流经站载电池箱4的冷却液温度升高,返回到水冷机
组1内进行降温。当待充电电池温度过低时,关闭水冷机组1、启动加热器2,水冷机组1内的冷却液进入到加热器2,加热器2对冷却液加热升温,升温后的冷却液流经站载电池箱4,从而对站载电池箱4进行升温,进而对待充电电池升温。此时,流经站载电池箱4冷却液温度降低,返回到水冷机组1内。因此本技术能够使电池包的工作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保证动力电池工作在一个适宜的温度区间内,保证其寿命。
[0025]为了使得站载电池箱4更好的进行热交换,所述站载电池箱4包括壳体和冷热源流通管,所述冷热源流通管安装在壳体四周,所述冷热源流通管的一端与水连接器进水端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水连接器出水端32固定连接。冷热源流通管布设在壳体四周,能够对壳体进行很好的热交换。
[0026]为了便于管路的连接,所述出水通路包括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所述第一出水管13的一端与水冷机组1的水冷出水端11连接,另一端与加热器2的加热进水端21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14的一端与加热器2的加热出水端22连接,另一端与水连接器3的水连接器进水端31连接。所述回水通路包括第一回水管151、第二回水管152,所述水连接器3的水连接器出水端32、第一回水管151、第二回水管152、水冷机组1的水冷进水端12依次连接。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站电池冷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机组(1)、加热器(2)、站载电池箱(4),所述站载电池箱(4)用于对存放的待充电电池进行温度调节,所述站载电池箱(4)上设置有水连接器(3);所述水冷机组(1)的水冷出水端(11)、加热器(2)、水连接器(3)、站载电池箱(4)依次连通构成出水通路;所述站载电池箱(4)、水连接器(3)、水冷机组(1)的水冷进水端(12)依次连通构成回水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电站电池冷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水箱(5),所述膨胀水箱(5)与水冷机组(1)的水冷进水端(1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换电站电池冷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路包括第一出水管(13)、第二出水管(14),所述第一出水管(13)的一端与水冷机组(1)的水冷出水端(11)连接,另一端与加热器(2)的加热进水端(21)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14)的一端与加热器(2)的加热出水端(22)连接,另一端与水连接器(3)的水连接器进水端(3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换电站电池冷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通路包括第一回水管(151)、第二回水管(152),所述水连接器(3)的水连接器出水端(32)、第一回水管(151)、第二回水管(152)、水冷机组(1)的水冷进水端(12)依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换电站电池冷热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耀忠王英凯吕滋涛海晓涛孙健张存曹曦程金营刘玉和张雷于耀宁杨青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