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90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包括充放电电路、控制电路和通讯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充放电电路和通讯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包括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型号为BQ3060,该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中,集成电路与充放电电路电连接,具有充电过流、充电过压,放电过流、放电欠压,短路,充放电过温,欠温保护等功能,同时集成电路与通讯电路电连接,使得电路具有SMB通信功能,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实用性。保护电路的实用性。保护电路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池充电电路中,为了提高电池充放电的可靠性,通常会加入保护电路。目前的保护电路仅仅是对充放电进行限流限压保护,还缺少放电欠压,短路,充放电过温,欠温保护等功能,而且并不具有SMB通信功能。
[0003]综上所述,设计一种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包括充放电电路、控制电路和通讯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充放电电路和通讯电路电连接;
[0007]控制电路包括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型号为BQ3060;
[0008]通讯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八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和第十五电容,集成电路的第五端与第七电阻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十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六端与第八电阻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六端通过第九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十五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八电容与集成电路的第七端连接,第八电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十二电容和第十三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十六电阻和第十九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九端通过第十四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七端通过第十七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六端与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与第十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第十四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连接,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阻和第十九电阻连接,第十五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连接,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阻和第十九电阻连接,第十八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和第十五电容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二二极管和第一二极管,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的型号均为NC010PG,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的第五至第八端均互相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阻分别与第一MOS管的第四端和第三MOS管的第四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阻和第一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分别与第一MOS管的第一至第三端和第三MOS管的第一至第三
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五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五电阻分别与集成电路的第三端和集成电路的第四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三端通过第十一电容接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MOS管的第一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二十三端通过第四电阻分别与第二MOS管的第四端和第四MOS管的第四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二十三端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分别与第二MOS管的第一至第三端和第四MOS管的第一至第三端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的一端与第一MOS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MOS管的第一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二十四端通过第六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二十四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MOS的第三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二十一端通过第六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二十端通过第七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九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八端通过第十六电容接地。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中,集成电路与充放电电路电连接,具有充电过流、充电过压,放电过流、放电欠压,短路,充放电过温,欠温保护等功能,同时集成电路与通讯电路电连接,使得电路具有SMB通信功能,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1]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4]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包括充放电电路、控制电路和通讯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充放电电路和通讯电路电连接;
[0015]控制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1,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BQ3060;
[0016]通讯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八电容C8、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和第十五电容C15,集成电路U1的第五端与第七电阻R7连接,集成电路U1的第五端通过第十电容C10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六端与第八电阻R8连接,集成电路U1的第六端通过第九电容C9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通过第十五电阻R15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八端通过第八电容C8与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三电容C13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八端通过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九电阻R19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九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14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十七端通过第十七电阻R17接地,集成电路U1的第十六端与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集成电路U1的第十四端与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三电阻R3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分别与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连接,第十四
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九电阻R19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分别与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九电阻R19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C14和第十五电容C15连接。
[0017]具体的,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十一电容C11、第十六电容C16、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和第四MOS管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放电电路、控制电路和通讯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充放电电路和通讯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包括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型号为BQ3060;通讯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八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和第十五电容,集成电路的第五端与第七电阻连接,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十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六端与第八电阻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六端通过第九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十五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八电容与集成电路的第七端连接,第八电容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十二电容和第十三电容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八端通过第十六电阻和第十九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集成电路的第九端通过第十四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七端通过第十七电阻接地,集成电路的第十六端与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集成电路的第十四端与第十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第十四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连接,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阻和第十九电阻连接,第十五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连接,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阻和第十九电阻连接,第十八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和第十五电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少华付朝霞余召智陈奕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科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