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塑膜用粘结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10%~30%改性聚烯烃、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塑膜用粘结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用铝塑膜
,具体涉及一种铝塑膜用粘结剂。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伴随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个人电脑、照相机、便携电话等的高性能化,人们开始不断追求电池高能量密度,但是相比追求电池高能量密度人们更为看重的是电池的安全性能。以往大多使用的金属制的电池用包装材料存在如下的缺点:难以追随形状的多样化,并且在轻量化方面也存在限度。于是采用铝塑膜作为电池的外包装材料,对电池进行封装。铝塑膜封装的电池,与传统的金属壳电池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容易加工成多样的形状、且能够实现薄型化、轻量化的优势。
[0003]尽管铝塑膜赋予了电池诸多优良性能,但现有铝塑膜仍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铝塑膜大多采用聚丙烯或改性聚丙烯作为最内层,但聚丙烯是非极性物质,与铝的粘结性差,目前,CPP与铝箔层间的粘结方式,主要有干式复合和热法复合两种。热法复合则需要使用挤出机,虽然最终产品耐电解液和粘结性能好,但是设备投资大,铝塑膜做薄困难;而普通的干式复合用的是常规丙烯酸或聚氨酯的粘结剂,会使CPP层与铝箔层间的粘结层耐电解液性差,容易出现铝塑膜脱层等质量问题。
[0004]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非常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粘结剂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电池封装铝塑膜的内层粘结剂耐电解液性差、粘结力弱,易出现铝塑膜脱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铝塑膜用粘结剂。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铝塑膜用粘结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10%~30%改性聚烯烃、1%
‑
5%添加剂,65%~89%溶剂,所述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10%
‑
15%的异氰酸酯化合物,0.5%
‑
2%的添加剂,84.5%
‑
89.5%的溶剂。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改性聚烯烃为酸/酸酐改性聚烯烃或酸/酸酐改性聚烯烃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改性聚烯烃的酸值为5
‑
20mgKOH/g。
[0009]进一步地,所述酸/酸酐改性聚烯烃中的聚烯烃包括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所述聚丙烯优选为无规聚丙烯,所述酸/酸酐改性聚烯烃弹性体中的聚烯烃弹性体包括乙烯一辛烯共聚物(POE)或聚丙烯和丁二烯共聚物(PPB)。
[0010]进一步地,所述酸为羧酸,所述酸酐为羧酸的酸酐,所述羧酸包括马来酸、衣康酸等。
[0011]进一步地,所述酸/酸酐改性聚烯烃弹性体的熔融指数为30
‑
3000g/10min,优选100g/10min。
[0012]进一步地,所述酸/酸酐改性聚烯烃弹性体为无定形聚烯烃和α烯烃的混合物,无
定形聚烯烃和α烯烃按照质量比1:5
‑
9:1混合,得到的混合物有两个熔点,第一熔点为30
‑
50℃,第二熔点为70
‑
90℃。
[0013]进一步地,所述酸或/酸酐改性包括添加TAIC(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ST(苯乙烯)等多官能团辅助单体辅助酸改性。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改性聚烯烃还包括酸酐改性聚烯烃或聚烯烃弹性体水解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水解产物的水解率为10%
‑
90%。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A组分中改性聚烯烃的溶解度参数为6
‑
10(cal/cm3)
1/2
。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A组分中添加剂为酸酐单体或酸改性低分子量聚烯烃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A组分中溶剂包括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所述第一溶剂与第二溶剂体积比为7
‑
19:1,所述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包括二甲苯、甲基环己烷、丁酮和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剂为甲基环己烷,所述第二溶剂为乙醇和丁酮中的至少一种。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B组分中异氰酸酯包括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IPDI(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MDI。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B组分中添加剂为胺类化合物,分子式为:
[0021][0022]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B组分溶剂包括甲基环己烷、丁酮、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配比为20:1
‑
5:1。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A组分和B组分按质量配比得到的粘结剂的总固含量为10wt%
‑
25wt%。
[002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为:一种铝塑膜用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1)A组分中聚烯烃和添加剂按比例加入第一溶剂中,50
‑
90℃加热搅拌至树脂分散均匀,再加入第二溶剂得到透明溶液,密闭保存;
[0027](2)将异氰酸酯和添加剂按比例加入到溶剂中,在50
‑
70℃加热搅拌溶解制成B组分,密闭保存;
[0028](3)使用时按比例将AB组分混合均匀即可快速使用。
[0029]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三为:一种锂电池封装铝塑膜,包括流延聚丙烯层、铝箔层和形成于流延聚丙烯层与铝箔层之间的粘结剂层,所述粘结剂层由铝塑膜用粘结剂涂布形成。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锂电池封装铝塑膜还包括尼龙层、形成于所述尼龙层和所述铝箔层之间的外层树脂粘结剂层。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流延聚丙烯层包括热封层,所述粘结剂层形成于热封层表面与铝箔层内表面之间。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流延聚丙烯层包括热封层及形成于其表面的芯层,所述粘结剂层形成于芯层表面与铝箔层内表面之间。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流延聚丙烯层包括热封层及形成于其表面的电晕层,所述粘结剂层形成于电晕层表面与铝箔层内表面之间。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流延聚丙烯层包括热封层、形成于其表面的芯层、形成于芯层表面的电晕层,所述粘结剂层形成于电晕层表面与铝箔层内表面之间。
[0035]上述锂电池封装铝塑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1)在铝箔层内表面涂布锂电池封装铝塑膜用粘结剂,然后烘干;
[0037](2)将流延聚丙烯层通过热压复合至步骤(1)所得铝箔层内表面,制得铝塑膜半成品;
[0038](3)将步骤制得的铝塑膜半成品于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膜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10%~30%改性聚烯烃、1%
‑
5%添加剂,65%~89%溶剂,所述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10%
‑
15%的异氰酸酯化合物,0.5%
‑
2%的添加剂,84.5%
‑
89.5%的溶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烯烃为酸/酸酐改性聚烯烃或酸/酸酐改性聚烯烃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塑膜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烯烃的酸值为5
‑
20mgKOH/g。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塑膜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为酸/酸酐改性聚烯烃中的聚烯烃包括PP或PE,所述酸/酸酐改性聚烯烃弹性体中的聚烯烃弹性体包括POE或PPB。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塑膜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酸酐改性聚烯烃弹性体的熔融指数为30
‑
3000g/10min,所述酸/酸酐改性聚烯烃弹性体为无定形聚烯烃和α烯烃的混合物,所述无定形聚烯烃和α烯烃按照质量比1:5
‑
9:1混合,得到的混合物有两个熔点,第一熔点为30
‑
50℃,第二熔点为70
‑
90℃。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塑膜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为羧酸,所述酸酐为羧酸对应的酸酐,所述羧酸包括衣康酸或马来酸,所述酸酐包括衣康酸酐或马来酸酐。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塑膜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酸酐改性包括添加TAIC或ST多官能团辅助单体辅助进行。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用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烯烃还包括酸酐改性聚烯烃或聚烯烃弹性体水解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水解产物的水解率为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保,赵仲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