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温超高塑性-高强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348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2
一种室温超高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温超高塑性

高强镁合金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镁合金材料及其变形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室温超高塑性

高强镁合金的制备技术。

技术介绍

[0002] 目前,改善镁合金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合金化、热处理与先进的加工工艺。添加稀土元素可以有效弱化镁合金基面织构,从而提供更多的滑移系改善合金的塑性。更重要的是,稀土元素Y能够激发镁合金锥面交滑移,有效抑制镁合金在变形过程中<c + a>位错的分解,调节c轴应变,从而提升合金塑性。非稀土元素Al、Zn、Sn、Ca、Mn、Zr等元素的添加也能显著提升镁合金的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先进的加工工艺能够得到性能优异尤其是高强镁合金。目前,主要的加工工艺包括挤压、轧制、锻造、大塑性变形等。其中,大塑性变形工艺包括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高压扭转(HPT)、累积叠轧(ARB)、多向锻造(MDF)、挤压剪切工艺(ES)、表面大塑性变形(SSPD)等。先进的加工工艺不仅能显著细化合金晶粒,同时可以诱发纳米级面缺陷(孪晶或层错)、弱化基面织构激发多系滑移、动态析出纳米强化相、抑制锥面位错分解等,从而显著提升镁合金力学性能。但是,目前报道的加工工艺大多数能够显著提升合金的强度同时牺牲合金的塑性,并不能避免镁合金塑性和强度的拮抗作用。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加工工艺,显著提升合金强度的同时,保持合金塑性甚至得到超高塑性的镁合金具有重要的实验意义和实用价值,可极大地拓展镁及镁合金作为新一代工程结构材料的应用范围,实现镁产品的更新换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镁合金变形过程中提升强度的同时不降低塑性且易于成形。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室温超高塑性

高强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步骤(1)均匀化:室温下,将铸态样品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升温至400℃,保温12 h,然后在清水介质中进行淬火,冷却至室温,得到均匀化处理样品;步骤(2)预变形:将均匀化样品进行正挤压预变形处理;首先,将正挤压凹模表面涂覆润滑剂,放入加热炉中,缓慢升温至挤压变形温度,待温度稳定之后,保温20~30 min;通过金相砂纸将均匀化样品表面打磨光滑,然后在其表面涂覆润滑剂;将涂有润滑剂的样品放入加热炉中,待温度稳定之后,保温15~20 min;随后将样品放入正挤压模具中,待温度稳定之后,二者共同保温15~25 min,得到正挤压预变形样品;步骤(3)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通过金相砂纸将预变形试样表面打磨光滑,然后在其表面涂覆润滑剂;将等通道转角挤压模具表面涂覆润滑剂,放入加热炉中,缓慢升温至300℃,待温度稳定之后,保温25~40 min;之后,将室温挤压样品快速放入加热的挤压模具中,进行不同道次等通道转角挤
压变形,完成变形处理,得到所述的超高塑性高强镁合金。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在大塑性变形之前引入均匀化和预变形处理,可以优化合金的微观组织,减少铸造缺陷,避免在等通道转角挤压过程中出现裂纹而导致变形失效,提高了合金的成形率,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合金制备成本。更重要的是大变形过程中,等通道转角挤压样品保持室温状态,可以有效抑制动态回复,提高几何必须位错密度,显著细化微观组织。同时较低的变形温度可以激发PSN机制,从而得到均匀细小的晶粒,进一步协调变形,提升合金性能;(2)经均匀化、预变形以及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之后,合金的组织细化,织构弱化并且随机分布,启动了多系滑移,实现不同晶粒之间滑移系的转移,更重要的是启动了非基面滑移系,能够有效调节c轴应变,提供超高塑性。同时组织细化,位错密度增加等可引入细晶强化、沉淀强化、位错硬化等多种强化机制,从而显著提升合金强度。因此,等通道转角挤压样品性能显著提高,尤其是四道次挤压之后,合金的抗拉强度超过330 MPa,延伸率超过45%,基本上克服了镁合金强度

塑性拮抗的瓶颈问题,是一类超高塑性高强镁合金;(3)本专利技术得到的一类超高塑性高强镁合金,可以为后期轧制变形等提供加工坯料,有望实现工程应用。该合金的超高塑性有望解决轧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因坯料变形能力不足导致的开裂、翘皮、断裂等问题,同时高强度又可保证轧制样品的性能要求。该合金也可用于室温表面大塑性变形工艺(如表面机械研磨,SMAT)的坯料,从而进一步提升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4)本专利技术中Mg、Sn、Zn、Zr元素对人体无毒害或少毒,且均为非稀贵元素。因此,该方法制备的合金也有望成为一类新型医用金属材料。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实施例1~实施例4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图2是超高塑性样品及实施例1~实施例4合金拉伸样品;图3为实施例1的微观组织;图4为实施例2的微观组织;图5为实施例3的微观组织;图6为实施例4的微观组织。
实施方式
[0007]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室温超高塑性

高强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步骤(1)均匀化:室温下,将铸态样品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升温至400℃,保温12 h,然后在清水介质中进行淬火,冷却至室温,得到均匀化处理样品;步骤(2)预变形:将均匀化样品进行正挤压预变形处理。首先,将正挤压凹模表面涂覆润滑剂,放入加热炉中,缓慢升温至挤压变形温度,待温度稳定之后,保温20~30 min。通过金相砂纸将均匀化样品表面打磨光滑,然后在其表面涂覆润滑剂。将涂有润滑剂的样品放入加热炉中,待温度稳定之后,保温15~20 min。随后将样品放入正挤压模具中,待温度稳定之后,共同保温15~25 min,得到正挤压样品,进行预变形处理;步骤(3)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通过金相砂纸将预变形试样表面打磨光滑,然后在其表面涂覆润滑剂。将等通道转角挤压模具表面涂覆润滑剂,放入加热炉中,缓慢升温至300℃,待温度稳定之后,保温25~40 min。之后,将室温挤压试样快速放入加热的挤压模具中,进行不同道次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完成变形处理,得到所述的超高塑性高强镁合金。
[0008] 作为优选的,所述一铸态镁合金样品以质量百分比计,由如下成分组成:Sn:6wt.%,Zn:3wt.%,Zr:0.5wt.%,其余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Fe、Si、Cu等)。铸态试样的尺寸为h=140~150 mm、d=45 mm圆柱试样;作为优选的,所述均匀化样品尺寸为h=15 mm、d=40 mm圆柱试样。
[0009] 作为优选的,所述均匀化处理在管式炉中进行,其升温速率为5
‑8°
/min。热处理之前,管式炉需抽真空至10

3 Pa并且通入高纯氩气保护样品,避免样品氧化;作为优选的,所述预变形样品尺寸为h=15 mm、d=40 mm圆柱试样;作为优选的,所述加热炉升温速率为10
°
/min,变形温度为300℃,挤压速度为18 mm/s,挤压比为12:1。挤压完成后,迅速将样品放入水中,淬火至室温。
[0010] 作为优选的,所述等通道转角挤压样品尺寸为h=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温超高塑性

高强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步骤(1)均匀化:室温下,将铸态样品放入热处理炉中,缓慢升温至400℃,保温12 h,然后在清水介质中进行淬火,冷却至室温,得到均匀化处理样品;步骤(2)预变形:将均匀化样品进行正挤压预变形处理;首先,将正挤压凹模表面涂覆润滑剂,放入加热炉中,缓慢升温至挤压变形温度,待温度稳定之后,保温20~30 min;通过金相砂纸将均匀化样品表面打磨光滑,然后在其表面涂覆润滑剂;将涂有润滑剂的样品放入加热炉中,待温度稳定之后,保温15~20 min;随后将样品放入正挤压模具中,待温度稳定之后,二者共同保温15~25 min,得到正挤压预变形样品;步骤(3)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通过金相砂纸将预变形试样表面打磨光滑,然后在其表面涂覆润滑剂;将等通道转角挤压模具表面涂覆润滑剂,放入加热炉中,缓慢升温至300℃,待温度稳定之后,保温25~40 min;之后,将室温挤压样品快速放入加热的挤压模具中,进行不同道次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完成变形处理,得到所述的超高塑性高强镁合金。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超高塑性

高强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均匀化样品尺寸为h=15 mm、d=40 mm圆柱试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超高塑性

高强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均匀化处理在管式炉中进行,其升温速率为~8
°
/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田水刘德学王炳李亚琴郭菲菲李庆林贾智李俊琛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