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47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包括行走组件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设置在行走组件上端,行走组件用以提供驱动,升降组件包括两支架件、顶板和电动推杆,两支架件的相互对称设置,两支架件的上端均与顶板连接、下端均与行走组件上端连接,两支架件在电动推杆的驱动下可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在相对较小待修复管道内带动外部的喷头设备移动和调节高度。设备移动和调节高度。设备移动和调节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非开挖修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建设,是保证城市功能整体正常运行的“地下生命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管线扩建、改造工程量不断增加。大量管道因长期使用,加之年久失修,造成现在市政管网“跑、冒、滴、漏”等事故频发,亟需进行修复。
[0003]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是目前对地下管道进行修复的主要手段。离心喷筑法是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通过一个高速旋转喷头,以水泥砂浆等作为喷涂材料,在管道内经过离心喷筑形成内衬的一种修复方法。但是这种喷头在工作时是需要进入待修复管道内部,然后再进行喷涂材料修复的,针对竖直安置的管道可以通过类吊装的方式使喷头位于管道内部进行工作,但是针对水平安置的管道就需要可以在管道内移动的设备来控制喷头沿着管道内壁移动,进而完成一定长度的管道的修复,虽然现今也存在一些可以在管道内部移动的设备,但是这类设备大多比较复杂,针对相对较小型的管道的修复不是很实用,同时在实际用喷头对管道进行修复时,是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调节喷头高度的,而现有的移动设备一般是额外增设升降装置来满足需求的,这又无形中增大了设备整体的复杂程度,故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又可以升降的在管道内移动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包括:
[0006]行走组件,其包括底座箱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底座箱沿长度方向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从动轮、另一端设有主动轮,所述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主动轮;
[0007]以及升降组件,其包括两支架件和顶板,两所述支架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箱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顶板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箱长度方向一致且位于两所述支架件上方,每一所述支架件包括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相互交叉呈剪刀状,所述第一支架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箱上表面铰接、上端与所述顶板可滑动铰接,所述第二支架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箱上表面可滑动铰接、上端与所述顶板铰接,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滑动方向一致,所述顶板下表面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任一所述第一支架杆上端连接以驱动滑动。
[0008]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支架杆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架杆内侧,所述底座箱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与每一所述第二支架杆相对应的滑动限位板,每一所述滑动限位板长度方向均与所述底座箱长度方向一致且均垂直于所述底座箱上表面,每一所述滑动限位板板面上设有第一滑槽,每一所述第二支架杆下端通过对应侧的所述滑动限位板上的所述第一滑槽与该所述滑动限位板可滑动铰接、上端与所述顶板远离各所述滑动限位板的
一端铰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顶板靠近各所述滑动限位板的一端设有两第二滑槽,两所述第二滑槽与两所述第一滑槽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支架杆的上端通过对应侧的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顶板可滑动铰接、下端与所述底座箱上表面铰接。
[0010]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支架杆杆中心处设有铰接栓,并通过所述铰接栓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架杆杆中心处铰接。
[0011]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支架杆上端固定设有转接杆,所述电动推杆伸缩端的朝向与任一所述第一支架杆的滑动方向一致,且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分别与每一所述第一支架杆上的所述转接杆固定连接,以驱动两所述第一支架杆滑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箱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从动轮支杆,两所述从动轮分别通过两所述从动轮支杆与所述底座箱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通过主动轮安装架与所述底座箱对应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动轮安装架上固定设有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为涡轮减速电机。
[001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适用于相对较小型管道的非开挖修复,同时本技术平台可以通过行走组件在管道内移动,通过电动推杆控制两支架件的升降来满足高度需求,在实际工况使用时,只需将喷材料的喷头安装在顶板上表面就可以满足移动和升降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正视图;
[0018]图3是图1的左视图;
[0019]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20]图中:1

底座箱、2

从动轮、3

从动轮支杆、4

主动轮、5

驱动电机、6

主动轮安装架、7

滑动限位板、8

第一滑槽、9

第一支架杆、10

第二支架杆、11

铰接栓、12

顶板、13

第二滑槽、14

电动推杆、15

转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2]请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其包括行走组件和升降组件。
[0023]在本实施例中,行走组件包括底座箱1和驱动电机5,其中底座箱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从动轮2、另一端设有主动轮4,驱动电机5用以与主动轮4传动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驱动电机5来驱动底座箱1的移动,进而在实际工况中,就可以使本实施例中的平台在待修复的管道内移动。
[0024]具体地,底座箱1设有两从动轮2的一端的两侧面上还分别设有从动轮支杆3,两从
动轮支杆3与两从动轮2一一对应,每一从动轮2通过对应的从动轮支杆3与底座箱1连接,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轮子的连接方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故此在这里不再做详细赘述。
[0025]进一步具体地,底座箱1设有主动轮4的一端还固定设有主动轮安装架6,主动轮4通过主动轮安装架6与底座箱1连接,同样的,在这里主动轮4的安装方式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再做详细赘述;进一步地,驱动电机5固定设置在主动轮安装架6上,且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与主动轮4驱动连接,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电机驱动轮子的转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故此在这里不再做详细赘述;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5为涡轮减速电机。
[0026]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箱1的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设有两滑动限位板7,且两滑动限位板7均靠近主动轮4、远离两从动轮2,两滑动限位板7的长度方向均与底座箱1的长度方向一致,两滑动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组件,其包括底座箱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底座箱沿长度方向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从动轮、另一端设有主动轮,所述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主动轮;以及升降组件,其包括两支架件和顶板,两所述支架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箱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顶板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箱长度方向一致且位于两所述支架件上方,每一所述支架件包括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其中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相互交叉呈剪刀状,所述第一支架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箱上表面铰接、上端与所述顶板可滑动铰接,所述第二支架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箱上表面可滑动铰接、上端与所述顶板铰接,所述第一支架杆和所述第二支架杆滑动方向一致,所述顶板下表面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与任一所述第一支架杆上端连接以驱动滑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内自适应行走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支架杆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架杆内侧,所述底座箱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与每一所述第二支架杆相对应的滑动限位板,每一所述滑动限位板长度方向均与所述底座箱长度方向一致且均垂直于所述底座箱上表面,每一所述滑动限位板板面上设有第一滑槽,每一所述第二支架杆下端通过对应侧的所述滑动限位板上的所述第一滑槽与该所述滑动限位板可滑动铰接、上端与所述顶板远离各所述滑动限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耀祖朱庆忠廖宝勇王清顺卢南强遆仲森王福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地大非开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