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45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车架,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由底板、腹板以及盖板组合而成的箱型结构车架本体,位于车架本体中的盖板上表面对称设有向两侧水平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弧形凸起,位于该第一弧形凸起之间设置有座圈,位于所述盖板的第一弧形凸起下方的底板处设有向相同水平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凸起与第二弧形凸起之间设有对座圈进行支撑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腹板进行连接的外过渡板,所述腹板、外过渡板以及支撑板形成平滑曲面结构,所述外过渡板在竖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盖板以及底板的边缘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减少车架的截面突变,提高了车架强度以及局部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车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起重机
,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车架。

技术介绍

[0002]轮式起重机既是公路行驶车辆,又是起重作业工具,车架作为起重机底盘的关键部件,它不仅是作业时的主要承载部件,而且是整个底盘的骨架,承载着来自底盘其它各部件的重力及冲击力。由于车架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外力,车架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可靠性和耐久性才能满足使用需求。
[0003]由于受底盘行驶部件的空间布置限制,车架宽度有限,即车架宽度难以与上车吊重作业性能决定的座圈直径相匹配,因此车架座圈往往会突出车架箱型截面一部分。根据车架承受载荷的不同及座圈外伸量的不同,目前轮式起重机底盘车架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单层座圈车架和多层座圈车架。两种结构形式的车架在箱型内部都设计有前、后两个圆弧板来支撑车架座圈。但是,现有两种结构形式的车架仍存在以下几个技术缺点:座圈与车架箱型截面连接处突变严重,容易应力集中,影响车架可靠性;突出部分的支撑结构属于悬空箱型,整体扭转变形也较大;零部件繁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焊缝较多,易出现缺陷,车架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截面突变小、可靠性高的起重机车架。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起重机车架,包括由底板、腹板以及盖板组合而成的箱型结构车架本体,位于车架本体中的盖板上表面对称设有向两侧水平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弧形凸起,位于该第一弧形凸起之间设置有座圈,位于所述盖板的第一弧形凸起下方的底板处设有向相同水平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凸起与第二弧形凸起之间设有对座圈进行支撑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腹板进行连接的外过渡板,所述腹板、外过渡板以及支撑板形成平滑曲面结构,所述外过渡板在竖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盖板以及底板的边缘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为圆筒形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为倒圆台形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内侧竖直设置有与所述腹板呈一条直线的第一立板,位于所述第一立板朝向支撑板圆心一侧的支撑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立板平行的第二立板,并且所述第二立板在支撑板上的连接处另一侧竖直设置有与所述腹板倾斜连接的内过渡板,处于同一车架本体侧面上的两块外过渡板之间的支撑板与外过渡板、内过渡板、以及第一立板围合形成第一箱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内侧竖直设置有两块平行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垂直
嵌接于第一立板、第二立板,并且第一隔板的端部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外过渡板在所述支撑板上相互对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内侧还竖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以及支撑板共同连接的第二隔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过渡板与所述腹板为一体式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底板上设置第二弧形凸起,并在第一弧形凸起与第二弧形凸起之间上设置用于对座圈进行支撑的支撑板,同时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与腹板进行连接的外过渡板将车架本体的侧面平缓过渡为变截面结构,可以减少的截面突变,降低应力集中,提高了车架可靠性。
[0014]2、通过将座圈突出车架部分的支撑结构设置成箱体结构,提高了车架座圈处的强度,并且通过利用第一隔板将位于车架两侧的第一箱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提高了车架的整体刚度,防止车架扭转变形。
[0015]3、通过利用支撑板对座圈进行支撑,简化了支撑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以及优化焊缝分布,降低热影响区、降低焊接缺陷风险,提高了制造工艺性以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单层座圈车架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双层座圈车架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车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车架的内部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车架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车架的内部剖视示意图;图中:1车架,10底板,100第一弧形凸起,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20腹板,200第一箱体,30盖板,300第二弧形凸起,40座圈,50支撑板, 60外过渡板,70内过渡板,80第二立板,90第一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0018]参照图3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车架,包括由底板10、腹板20以及盖板30组合而成的箱型结构的车架本体1,位于车架本体1中的盖板30上表面对称设置有向两侧水平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弧形凸起300,位于该第一弧形凸起300之间设置有座圈40,位于盖板30的第一弧形凸起300下方的底板10处设有向相同水平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二弧形凸起100,第一弧形凸起300与第二弧形凸起100之间设有对座圈40进行支撑的支撑板50,支撑板
50为圆筒形结构,支撑板50上设置有与腹板20进行连接的外过渡板60,腹板20、外过渡板60、以及支撑板50形成平滑曲面结构,外过渡板60在竖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盖板30以及底板10的边缘连接。
[0019]在支撑板50内侧竖直设置有与腹板20呈一条直线的第一立板90,位于第一立板90朝向支撑板50圆心一侧的支撑板50上设置有与第一立板90平行的第二立板80,并且第二立板80在支撑板50上的连接处另一侧竖直设置有与腹板20倾斜连接的内过渡板70,处于同一车架本体1侧面上的两块外过渡板60之间的支撑板50与外过渡板60、内过渡板70、以及第一立板90围合形成第一箱体200,第一箱体200可以对座圈40突出车架宽度的部分进行支撑。
[0020]通过利用第一箱体200对座圈40进行支撑,可以提高支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同时也对支撑结构进行了简化,提高了制造工艺性,降低了成本;并且,外过渡板60可以减缓腹板20与支撑板50间的截面突变,内过渡板70可以分散吊重产生的扭转力对车架腹板20的作用,减少腹板20应力集中,同时也可以防止车架扭转变形;而且,第一箱体200可以解决车架箱型结构突变的问题,减少应力集中,提高车架的稳定性。此外吊重作业过程中,根据车架承载情况,座圈40处应力最大,座圈40两侧逐渐变小,因此将车架设计为中间截面大向两侧逐渐变小的截面结构不仅符合等强度设计思想,同时也提高了轻量化设计水平。同时,第一立板90可以承接车架本体1前后的传力,防止起重作业时腹板20受积压应力过大,使车架本体1严重变形。
[0021]支撑板50内侧设置有与腹板20垂直并与支撑板50连接的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嵌入到两个第一箱体200内,第一隔板11将位于车架两侧的第一箱体200进行连接,从而可以使两个第一箱体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车架,包括由底板(10)、腹板(20)以及盖板(30)组合而成的箱型结构车架本体(1),位于车架本体(1)中的盖板(30)上表面对称设有向两侧水平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弧形凸起(300),位于该第一弧形凸起(300)之间设置有座圈(40),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盖板的第一弧形凸起(300)下方的底板(10)处设有向相同水平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二弧形凸起(100),所述第一弧形凸起(300)与第二弧形凸起(100)之间设有对座圈(40)进行支撑的支撑板(50),所述支撑板(50)上设置有与所述腹板(20)进行连接的外过渡板(60),所述腹板(20)、外过渡板(60)以及支撑板(50)形成平滑曲面结构,所述外过渡板(60)在竖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盖板(30)以及底板(10)的边缘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0)为圆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0)为倒圆台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起重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0)内侧竖直设置有与所述腹板(20)呈一条直线的第一立板(90),位于所述第一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存刚崔书文李浩周楠赵风尚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