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337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及其施工工艺,解决现有技术需在施工现场反复折弯预制PC叠合板钢筋影响其实用品质或增加施工工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包括现浇梁、预制PC叠合板和现浇楼板;预制PC叠合板设预制叠合板钢筋,预制叠合板钢筋包括预埋段、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和锚固段,锚固段从现浇梁顶部倾斜向下锚固于现浇梁内。施工工艺主要是将就位后的预制PC叠合板钢筋中锚固段从上至下斜插入现浇梁顶部并铺上现浇楼板钢筋后浇筑现浇梁和现浇楼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将预制叠合板钢筋在施工现场反复弯折以保证其使用品质不受影响或无需先将现浇梁的主筋及箍筋先不进行绑扎而给预制PC叠合板预留安装空间以缩短施工工期。缩短施工工期。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工程建设绿色工艺与流程的开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建造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绿色、环保的工程施工技术,可以改善住宅品质、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熟练劳动力依赖。发展PC技术是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开发建筑产品的一致选择,也是我国住宅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0003]现有装配式建筑中,通常采取PC叠合板+现浇梁柱的形式,其PC叠合板采用工厂化流水线生产全部构件,劳动生产率高,构件精度高,装配简捷方便,现场装配只需要将构件节点连接,不用模板,没有湿作业,所以建造速度快,施工工期短。同时工业化生产也能提高预制部分的产品质量,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现浇梁柱与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设计和应用不成熟,现场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目前PC叠合板与现浇梁的连接是通过预制在PC叠合板内的钢筋锚入至现浇梁中,然后在PC叠合板上部及现浇梁浇筑混凝土使PC叠合板与现浇梁形成一个整体,但是在施工过程中PC叠合板的钢筋穿入至现浇梁中非常困难。传统方式主要在现场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将PC叠合板的钢筋穿入至现浇梁中:
[0004]第一种方法,在PC叠合板吊装之前先将PC叠合板预留的钢筋用扳手扳弯,再将PC叠合板吊装至施工楼层的现浇梁,然后将现浇梁中的钢筋用木方支撑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将PC叠合板中的钢筋放入至现浇梁中,最后用扳手将PC叠合板中的钢筋扳正以将PC叠合板中的钢筋锚入至现浇梁中。
[0005]第二种方法,在绑扎现浇梁钢筋过程中,先对现浇梁上部主筋及箍筋不进行绑扎,再将浇梁中的钢筋用木方支撑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将PC叠合板中的钢筋放入至现浇梁中,最后对现浇梁的上部主筋及箍筋进行绑扎。
[0006]上述第一种方法,需要对PC叠合板中的预留钢筋进行反复弯折操作,如此会对钢筋造成损害,从而对建筑结构整体强度产生影响。同时,其现场施工操作较复杂,对熟练劳动力依赖性依然较强,不利于现场施工;第二种方法需对现浇梁的主筋及箍筋先不进行绑扎,如此就需要对PC叠合板预留安装空间,并且增加了施工工序,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及其施工工艺,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包括现浇梁,以及与现浇梁侧顶部固结为一体的预制PC叠合板和现浇楼板;预制PC叠合板内预留有预制叠合板钢筋,预制叠合板钢筋包
括顺序连接的预埋段、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和锚固段,锚固段从现浇梁顶部倾斜向下锚固于现浇梁内。
[0010]进一步地,第一折弯段与预埋段之间为折弯成型,第一折弯段竖直向上分布,第一折弯段与预埋段之间形成有90
°
的夹角。
[0011]进一步地,第二折弯段与第一折弯段之间为折弯成型,第二折弯段水平分布,第二折弯段与第一折弯段之间形成有90
°
的夹角。
[0012]进一步地,锚固段与第二折弯段之间为折弯成型,锚固段倾斜向下分布,锚固段与第二折弯段之间形成有60
°‑
75
°
的夹角。
[0013]进一步地,预埋段水平预埋于预制PC叠合板内。
[0014]进一步地,现浇楼板固结于预制PC叠合板顶面。
[0015]进一步地,现浇楼板内预埋有现浇楼板钢筋,现浇楼板钢筋位于第二折弯段上方。
[0016]进一步地,现浇梁内预埋有现浇梁钢筋。
[0017]进一步地,现浇梁外周包覆有模板。
[0018]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1、在工厂中预制出预制PC叠合板并养护以达到使用强度;
[0020]步骤2、将步骤1中养护好的预制PC叠合板运至施工现场;
[0021]步骤3、铺设现浇梁的模板及现浇梁预埋钢筋;
[0022]步骤4、将预制PC叠合板吊装至安装位后将其锚固段倾斜向下锚入至现浇梁顶部;
[0023]步骤5、将现浇楼板钢筋安装于安装就位后的预制PC叠合板顶部;
[0024]步骤6、用混凝土浇筑现浇梁和现浇楼板使预制PC叠合板、现浇楼板和现浇梁结合成一个整体结构。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将预制PC叠合板内预埋钢筋折弯加工成预埋段、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和锚固段,如此在吊装预制PC叠合板时可直接将锚固段从上至下斜插入现浇梁顶部,再铺装上现浇楼板钢筋后即可进行现浇梁和现浇楼板的现浇作业以使预制PC叠合板、现浇楼板及现浇梁固结为一个整体。如此无需将预制叠合板钢筋在施工现场反复弯折以保证其使用品质不受影响,或者,无需先将现浇梁的主筋及箍筋先不进行绑扎而给预制PC叠合板预留安装空间以缩短施工工期,本专利技术技术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现浇梁位于PC叠合板中部)。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另一示意图(现浇梁位于PC叠合板端部)。
[0029]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0030]1‑
预制PC叠合板、2

现浇楼板、3

现浇梁、4

预制叠合板钢筋、5

现浇楼板钢筋、6

现浇梁钢筋、7

模板、41

预埋段、42

第一折弯段、43

第二折弯段、44

锚固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
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包括现浇梁3,以及与现浇梁3侧顶部固结为一体的预制PC叠合板1和现浇楼板2;预制PC叠合板1内预留有预制叠合板钢筋4,预制叠合板钢筋4包括顺序连接的预埋段41、第一折弯段42、第二折弯段43和锚固段44,锚固段44从现浇梁顶部倾斜向下锚固于现浇梁内。
[0033]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将预制PC叠合板内预埋钢筋折弯加工成预埋段、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和锚固段,如此在吊装预制PC叠合板时可直接将锚固段从上至下斜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梁(3),以及与现浇梁(3)侧顶部固结为一体的预制PC叠合板(1)和现浇楼板(2);预制PC叠合板(1)内预留有预制叠合板钢筋(4),预制叠合板钢筋(4)包括顺序连接的预埋段(41)、第一折弯段(42)、第二折弯段(43)和锚固段(44),锚固段(44)从现浇梁(3)顶部倾斜向下锚固于现浇梁(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弯段(42)与预埋段(41)之间为折弯成型,第一折弯段(42)竖直向上分布,第一折弯段(42)与预埋段(41)之间形成有90
°
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折弯段(43)与第一折弯段(42)之间为折弯成型,第二折弯段(43)水平分布,第二折弯段(43)与第一折弯段(42)之间形成有90
°
的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PC叠合板与现浇梁结构,其特征在于,锚固段(44)与第二折弯段(43)之间为折弯成型,锚固段(44)倾斜向下分布,锚固段(44)与第二折弯段(43)之间形成有60
°‑
75
°
的夹角。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杨德海刘昕党文星卫东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