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装置及其追踪方法,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方法,包括步骤S1:处理模块周期性地获取当前太阳高度角,以计算获得光伏板的优选倾斜角度和驱动机构对应的驱动参数,从而使得光伏板在优选倾斜角度下获得匹配当前太阳高度角的最高光电转换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装置及其追踪方法,采用双升降杆简单的直线式上下运动替代了单双轴内部复杂的扭转运动,解决双轴跟踪装置运行复杂、可靠性低的问题,采用轨道滚子的组合实现了光伏板由升降杆上下运动到自由转动的转变。降杆上下运动到自由转动的转变。降杆上下运动到自由转动的转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装置及其追踪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追踪
,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装置和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世界性能源危机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太阳能作为各类可再生能源中最为基本的能源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太阳能光伏板是目前最常见的太阳能转换装置,现有城市路灯照明设施、初具规模的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群甚至家庭屋顶上的光伏板,都为减轻现有生产生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做出了突出贡献。
[0003]为提升光电转化效率,众多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针对太阳能跟踪装置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追光技术也日趋完善与成熟。目前,光伏发电跟踪装置主要分为单轴跟踪与双轴跟踪两种方式。与单轴跟踪装置相比,双轴所需空间更小,追光精度更高,然而技术与结构的复杂性也导致其可靠性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无论单轴还是双轴跟踪装置,对安装地形的要求都较高并且安装较为繁琐。
[000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装置及其追踪方法,采用双升降杆简单的直线式上下运动替代了单双轴内部复杂的扭转运动,解决双轴跟踪装置运行复杂、可靠性低的问题。采用轨道滚子的组合实现了光伏板由升降杆上下运动到自由转动的转变,轨道设置为弧状结构,使得升降杆上下运动小段距离,光伏板可实现大角度转动,解决了单轴追踪追光精度不高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装置及其追踪方法,采用螺栓与万向节连接结构的连接方式使得光伏支架便于装拆,并且采用三杆固定光伏板的支撑方式不仅结构简单也使得光伏支架对安装地形依赖性较小。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方法,用于自动精度追光,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S1:处理模块周期性地获取当前太阳高度角(可通过光辐射/光照传感器),以计算获得光伏板的优选倾斜角度和驱动机构对应的驱动参数,从而使得光伏板在优选倾斜角度下获得匹配当前太阳高度角的最高光电转换率;
[0009]步骤S2:处理模块根据驱动参数驱动安装于固定式光伏支撑架的驱动机构,以使得驱动机构调节升降杆的升降高度,从而调节与驱动机构联动的安装于光伏板下方的导向机构,以使得光伏板进行自动运动并且达到优选倾斜角度。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步骤S2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单元和第二导向单元,其中:
[0011]处理模块通过分别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以使得第一驱动单元和第
二驱动单元形成高度差,从而使得与第一驱动单元连接的第一导向单元和与第二驱动单元连接的第二导向单元分别做出与高度差匹配的导向进度(即轨道滚子相对于轨道的滑动距离),进而使得通过型材光伏支撑架分别与第一导向单元和第二导向单元连接的光伏板达到优选倾斜角度。
[001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装置,应用于所述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方法,包括处理模块、固定式光伏支撑架、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其中:
[0013]处理模块周期性地获取当前太阳高度角(可通过光辐射/光照传感器),以计算获得光伏板的优选倾斜角度和驱动机构对应的驱动参数,从而使得光伏板在优选倾斜角度下获得匹配当前太阳高度角的最高光电转换率;
[0014]处理模块根据驱动参数驱动安装于固定式光伏支撑架的驱动机构,以使得驱动机构调节升降杆的升降高度,从而调节与驱动机构联动的安装于光伏板下方的导向机构,以使得光伏板进行自动运动并且达到优选倾斜角度。
[0015]所述固定式光伏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光伏支架横杆和第二光伏支架横杆,所述第一光伏支架横杆和所述第二光伏支架横杆均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0016]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底端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底端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光伏支架横杆;
[0017]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型材光伏支撑架、第一导向单元和第二导向单元,所述型材光伏支撑架通过型材支架固定件安装于光伏板的背面,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安装于所述型材光伏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远离第一光伏支架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安装于所述型材光伏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远离第一光伏支架横杆的一端连接。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升降套筒、第一套筒固定件、第一升降杆和第一升降杆固定件,其中:
[0019]所述第一升降套筒通过所述第一套筒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光伏支架横杆,所述第一升降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套筒并且所述第一升降杆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杆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单元;
[0020]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升降套筒、第二套筒固定件、第二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固定件,其中:
[0021]所述第二升降套筒通过所述第二套筒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光伏支架横杆,所述第二升降杆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套筒并且所述第二升降杆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杆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单元。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包括第一轨道滚子和第一(长腰孔)轨道,所述第一轨道滚子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并且所述第一轨道滚子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杆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
[0023]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包括第二轨道滚子和第二轨道(长腰孔),所述第二轨道滚子安装于所述第二轨道并且所述第二轨道滚子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杆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升降
杆。
[00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通过支撑杆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光伏支架横杆并且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光伏支架横杆的一端通过万向节安装于所述型材光伏支撑架。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型材光伏支撑架包括若干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其中:
[0026]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分别通过所述型材支架固定件安装于光伏板的背面;
[0027]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均呈弧状结构,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9]装置能够结合高光电转换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和低地形依赖性等优势,从而实现光伏支架自动化大角度追光和规模化应用。
[0030]采用双升降杆简单的直线式上下运动替代了单双轴内部复杂的扭转运动,采用轨道滚子的组合来实现光伏板由升降杆上下运动到自由转动的转变,轨道设置为弧状结构,升降杆上下运动小段距离,光伏板可实现大角度转动。采用螺栓与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方法,用于自动精度追光,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处理模块周期性地获取当前太阳高度角,以计算获得光伏板的优选倾斜角度和驱动机构对应的驱动参数,从而使得光伏板在优选倾斜角度下获得匹配当前太阳高度角的最高光电转换率;步骤S2:处理模块根据驱动参数驱动安装于固定式光伏支撑架的驱动机构,以使得驱动机构调节升降杆的升降高度,从而调节与驱动机构联动的安装于光伏板下方的导向机构,以使得光伏板进行自动运动并且达到优选倾斜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单元和第二导向单元,其中:处理模块通过分别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以使得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形成高度差,从而使得与第一驱动单元连接的第一导向单元和与第二驱动单元连接的第二导向单元分别做出与高度差匹配的导向进度,进而使得通过型材光伏支撑架分别与第一导向单元和第二导向单元连接的光伏板达到优选倾斜角度。3.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装置,应用于权利要求1
‑
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固定式光伏支撑架、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其中:处理模块周期性地获取当前太阳高度角,以计算获得光伏板的优选倾斜角度和驱动机构对应的驱动参数,从而使得光伏板在优选倾斜角度下获得匹配当前太阳高度角的最高光电转换率;处理模块根据驱动参数驱动安装于固定式光伏支撑架的驱动机构,以使得驱动机构调节升降杆的升降高度,从而调节与驱动机构联动的安装于光伏板下方的导向机构,以使得光伏板进行自动运动并且达到优选倾斜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现大角度转动的光伏追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式光伏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光伏支架横杆和第二光伏支架横杆,所述第一光伏支架横杆和所述第二光伏支架横杆均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底端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底端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光伏支架横杆;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型材光伏支撑架、第一导向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强浩,胡淼龙,高纬栋,陈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维思无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