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289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及其制备方法,掺混肥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算,由以下原料组成:植物油包膜尿素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掺混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铃薯作为四大主粮之一,因其产量高和收益高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增加粮食产量且提高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而随着农业的发展,通过棚膜技术以对马铃薯进行栽培,能够人工介入调节种植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并施加契合马铃薯生长需求的肥料,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模式;
[0003]其中,肥料是提供马铃薯所必须的营养原料,促进农作物新陈代谢,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对马铃薯最后的产量起到决定性作用,而缓释肥能够延长肥力释放的效果,更为契合马铃薯生长条件,而且常规肥料使用中,存在如下弊端无法忽视:
[0004]1.尿态氮肥在土壤中转换过程中,所释放的氨根离子累积在马铃薯的根系周围,加上地膜的使用使得氨含量累积且无法稀释,导致出现对马铃薯的幼苗出现烧苗的情况;
[0005]2.常规肥料的综合肥力释放的时间不够,导致需要额外多次的追加肥料,以保证马铃薯的发育;
[0006]因此,应有一种适合棚膜马铃薯种植用的长效缓释掺混肥,以解决上述出现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良好的温度、湿度和以及避免能量流失掺混肥,能够适应马铃薯生长特性。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算,由以下原料组成:
[0009]植物油包膜尿素10

30%;
[0010]掺混肥10

75%;
[0011]硫酸钾1

31%;
[0012]磷酸一铵1

20.5%;
[0013]硫酸镁1.5

10%;
[0014]单质硫1

5%。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植物油包膜尿素的固含量为44.6%。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掺混肥的氮、磷、钾比例为15:9:22。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磷酸一铵的氮、磷、钾养分为55%。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磷酸一铵的氮、磷、钾的比例为11:44:0。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硫酸钾的钾养分含量为50%。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硫酸镁的镁养分含量为9%。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单质硫的硫养分量为90%。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A、称取下列分数原料:植物油包膜尿素10

30份;掺混肥10

75份;硫酸钾1

31份;磷酸一铵1

20.5份;硫酸镁1.5

10份;单质硫1

5份。
[0024]B、将所称取原料混合,灌包,即获得掺混肥。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及其制备方法,掺混肥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算,由以下原料组成:植物油包膜尿素10

30%;掺混肥10

75%;硫酸钾1

31%;磷酸一铵1

20.5%;硫酸镁1.5

10%;单质硫1

5%;通过对采用植物油包膜尿素,使得氨元素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浓度释放,不会出现烧苗情况;另一方面,尿素通过包覆膜后的养分缓释效果可满足马铃薯各个时期养分需求,无需再进行额外的追加肥料的施放,减少劳动力的支出,增加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释放率曲线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缓释掺混肥的制备工艺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9]在下文描述中,给出了普选实例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深入的理解。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应当理解所述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0]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
[0031]其中,肥料是提供马铃薯所必须的营养原料,促进农作物新陈代谢,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对马铃薯最后的产量起到决定性作用,而缓释肥能够延长肥力释放的效果,更为契合马铃薯生长条件,但是使用中,存在如下弊端无法忽视:
[0032]1.尿态氮肥在土壤中转换过程中,所释放的氨根离子累积在马铃薯的根系周围,加上地膜的使用使得氨含量累积无法稀释,导致出现对马铃薯的幼苗出现烧苗的情况;
[0033]2.常规肥料的综合肥力释放的时间不够,导致需要额外多次的追加肥料,以保证马铃薯的发育;
[0034]因此,应有一种适合棚膜马铃薯种植用的长效缓释掺混肥,以解决上述出现的弊端。
[0035]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如图1,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算,由以下原料组成:植物油包膜尿素10

30%;掺混肥10

75%;硫酸钾1

31%;磷酸一铵1

20.5%;硫酸镁1.5

10%;
[0036]单质硫1

5%;
[0037]现有在尿素缓释的过程中,由于黑膜的覆盖,阻碍水汽的散发,进而使得水汽与尿
素所释放的氮元素合成为氨类物质,如氨气等,因为土豆幼苗期间的根系和叶片发育尚未成熟,无法对大量氨气进行有效的吸收,进而产生烧苗的情况,导致土豆幼苗无法正常发育造成减产;而本申请将尿素的通过植物油进行包覆,控制了尿素在土壤释放浓度,导致所形成的氨类物质的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不会产生烧苗现象;具体原理为,通过植物油包膜尿素与土壤接触,由于包膜层隔断了尿态氮直接释放到土壤中,而是根据控释时间缓慢释放到土壤用于被马铃薯的根部吸收,另一方面,释放完尿素的包膜层可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降解;
[0038]在营养成分缓释时长方面,能够保证长达60天的养分释放,切合马铃薯生长周期和坐果规律,且通过富含多种微量金属元素,保证了马铃薯的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均衡性。
[0039]更为具体方案中,植物油包膜尿素的养分含量为44.6%;掺混肥的氮、磷、钾比例为15:9:22;磷酸一铵的总养分为55%;磷酸一铵的氮、磷、钾的比例为11:44:0;硫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数计算,由以下原料组成:植物油包膜尿素10

30%;掺混肥10

75%;硫酸钾1

31%;磷酸一铵1

20.5%;硫酸镁1.5

10%;单质硫1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其特征在于,植物油包膜尿素的固含量为44.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其特征在于,掺混肥的氮、磷、钾比例为15:9: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其特征在于,磷酸一铵的氮、磷、钾养分为5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棚膜马铃薯种植用长效缓释掺混肥,其特征在于,磷酸一铵的氮、磷、钾的比例为11:44:0。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卢蒙谭占鳌张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