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支良庆专利>正文

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89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绝缘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耐高寒,有炝人的异味、有毒性,成本高,使用效果差且电性能低的的缺点。它是经过下述步骤制得,一、配料:将重量百分比为71~86%的精制食用油、13.97%~28.97%的酯化松香和0.02%~0.05%的石腊备好,二、反应:先将精制食用油和脂化松香加入反应釜内进行加热升温到130~150℃,保温待树脂溶化之后边搅拌边升温至230~240℃,再保温1.5小时;三、出料:取样测粘度,粘度达到4号杯、20±1℃、40~130秒时停止加热降温至150℃时加入石腊,降温至80℃以下过滤出料。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属环保产品,适宜大力推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缘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现有技术中,开关常用的绝缘填充料是沥青胶和环氧胶,这两种材料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1.不耐高寒,零下25℃就开裂造成爆炸事故;2.有毒性,且有呛人的异味;3.成本高,原材料并非就地取材,制造加工成本大;浇注时要求温度在130℃~150℃,需要辅助的设备及较大的能耗;使用中为一次性消耗,无法回收再利用;4.使用效果不理想,如粘附性较差,散热性较差,收缩率高等;5.电性能低,不稳定,闪点小于200℃;6.由于原料具有毒性,废弃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大,不适应目前各类产品向环保方向发展的趋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耐高寒,无味、无毒性,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且电性能高的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经过下述步骤制得,一、配料将重量百分比为71~86%的精制食用油、13.97%~28.97%的酯化松香和0.02%~0.05%的石腊备好,其中①酯化树脂由重量百分比为90~93%的一级松香和7~10%的甘油在反应釜中制得,反应过程如下先将松香在反应釜内加热,升温到130℃~150℃并保温至松香全部溶化后,边搅拌边加入甘油,继续升温至230~240℃,再保温1.5h,取样目测其在玻璃板上是否透明,透明时即可出料备用,②精制食用油的制得过程是将重量百分比为80~90%的食用油和10~20%的自来水加入到反应釜内,边搅拌边加热升温,当温度升到85~90℃时停止加热,保温1.5h后进行油、水分离,除掉油中的水分和杂质,取样在试管内目测其透明即可出料备用,③石腊为满足国家标准的产品;二、反应先将精制食用油和脂化松香加入反应釜内加热升温到130~150℃,保温待脂化松香溶化之后边搅拌边升温至230~240℃,再保温1.5h;三、出料取样测粘度,粘度达到4#杯、19~21℃、40~130s时停止加热降温至150℃时加入石腊,降温至80℃以下过滤出料。上述第一步配料中酯化松香由优选重量百分比为91.6%的一级松香和8.4%的甘油在反应釜中制得,在反应过程中开始加热升温到150℃时保温,既可保证松香的溶化,又可使其跑水完全。上述精制食用油的制得过程中的食用油选用大豆油,大豆油与自来水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优选配比为85%∶15%,所得产物为精制大豆油。上述精制大豆油、脂化松香和石腊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优选配比为71~77%∶22.97~28.97%∶0.03%。上述精制大豆油、脂化松香和石腊按重量百分比计的最佳配比为74%∶25.7%∶0.3%。上述第③步取样测试时,粘度测试指标达到4#杯、20℃,130S时即可进行下步操作。上述制备精制菜油过程中食用油选用菜油,菜油与自来水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优选配比为85%∶15%,所得产物为精制菜油。上述精制菜油、酯化松香和石腊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优选配比为80~86%∶13.97~19.97%∶0.03%。上述精制菜油、酯化松香和石腊按重量百分比计的最佳配比为83%∶16.97∶0.03%。上述第③步取样测试时,粘度测试指标达到4#杯、20℃,40S时即可进行下步操作。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第一步进行原料的准备,所用设备均为常规设备,①精制食用油的制备,其中精制大豆油的制备过程如下表 精制菜油的制备过程如下表 ②酯化松香的制备,原料是松香和甘油 ③石腊为符合GB254-75指标的产品即可。第二步是制备产品①以精制大豆油为主原料制备的产品 测试产品实施例1~6的外观均为黄色、透明液体,符合行业要求,其中实施例1~4为优选例,实施例3为最佳实施例,其粘度测试指标达到4#杯20℃为271S,闪点(开口法)为260℃,零下50℃时1h凝固,醇碱反应为中性,收缩率(由130℃降到20℃)时为6%,击穿电压为59.2KV,指标优于行业要求。②以精制菜油为主原料制备的产品 测试产品实施例1~6的外观均为黄色、透明液体,符合行业要求,其中实施例6~8为优选例,实施例7为最佳实施例,粘度测试指标达到4#杯20℃为271S,闪点(开口法)为260℃,零下50℃时1h凝固,酸碱反应为中性,收缩率(由130℃降到20℃)时为6%,击穿电压为59.2KV,指标优于行业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现有产品,比较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征在于它是经过下述步骤制得,一、配料将重量百分比为71~86%的精制食用油、13.97%~28.97%的酯化松香和0.02%~0.05%的石腊备好,其中①酯化树脂由重量百分比为90~93%的一级松香和7~10%的甘油在反应釜中制得,反应过程如下先将松香在反应釜内加热,升温到130℃~150℃并保温至松香全部溶化后,边搅拌边加入甘油,继续升温至230~240℃,再保温1.5小时,取样目测其在玻璃板上是否透明,透明时即可出料备用,②精制食用油的制得过程是将重量百分比为80~90%的食用油和10~20%的自来水加入到反应釜内,边搅拌边加热升温,当温度升到85~90℃时停止加热,保温1.5小时后进行油、水分离,除掉油中的水分和杂质,取样在试管内目测其透明即可出料备用,③石腊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二、反应先将精制食用油和脂化松香加入反应釜内进行加热升温到130~150℃,保温待脂化松香溶化之后边搅拌边升温至230~240℃,再保温1.5小时;三、出料取样测粘度,粘度达到4#杯、20±1℃、40~130秒时停止加热降温至150℃时加入石腊,降温至80℃以下过滤出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配料中酯化松香由重量百分比为91.6%的一级松香和8.4%的甘油在反应釜中制得,在反应过程中开始加热升温到150℃时保温。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制食用油的制得过程中的食用油选用大豆油,大豆油与自来水按重量百分比计为85%∶15%,所得产物为精制大豆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制大豆油、脂化松香和石腊的配比按重量百分比计为71~77%∶22.97~28.97%∶0.0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制大豆油、脂化松香和石腊的配比按重量百分比计为74%∶25.97%∶0.0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③步取样测试时,粘度测试指标达到4#杯20℃,130S时即可进行下步操作。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精制菜油过程中食用油选用菜油,菜油与自来水按重量百分比计为85%∶15%,所得产物为精制菜油。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制菜油、酯化松香和石腊的配比按重量百分比计为80~86%∶13.97~19.97%∶0.03%。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制菜油、酯化松香和石腊的配比按重量百分比计为83%∶16.97∶0.03%。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污染超低温绝缘开关油,其特征在于:它是经过下述步骤制得,一、配料:将重量百分比为71~86%的精制食用油、13.97%~28.97%的酯化松香和0.02%~0.05%的石腊备好,其中①酯化树脂由重量百分比为90~93%的一级松香和7~10%的甘油在反应釜中制得,反应过程如下:先将松香在反应釜内加热,升温到130℃~150℃并保温至松香全部溶化后,边搅拌边加入甘油,继续升温至230~240℃,再保温1.5小时,取样目测其在玻璃板上是否透明,透明时即可出料备用,②精制食用油的制得过程是将重量百分比为80~90%的食用油和10~20%的自来水加入到反应釜内,边搅拌边加热升温,当温度升到85~90℃时停止加热,保温1.5小时后进行油、水分离,除掉油中的水分和杂质,取样在试管内目测其透明即可出料备用,③石腊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二、反应:先将精制食用油和脂化松香加入反应釜内进行加热升温到130~150℃,保温待脂化松香溶化之后边搅拌边升温至230~240℃,再保温1.5小时;三、出料:取样测粘度,粘度达到4#杯、20±1℃、40~130秒时停止加热降温至150℃时加入石腊,降温至80℃以下过滤出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良庆
申请(专利权)人:支良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